請去微信搜索關注【高考直播】公衆号可查看這方面更多的内容。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不少考生和家長都在考慮,要不要服從專業調劑,不服從調劑又會有什麼後果……
今天,高考直播整理了專業調劑相關内容,供各位考生及家長參考。
什麼是專業調劑
投檔考生進行專業分配時,将那些無法滿足專業志願但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分配到還有空餘計劃的專業。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專業調劑?怎麼會出現“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
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考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分數等情況填報專業志願,部分考生還會參考高校往年各專業的錄取分數情況,有的考生還會考慮盡量不與本校其他同學填報的志願撞車。
對每個考生來說,能夠十分準确地知道自己填報的專業志願,但卻無法預知其他考生的專業志願情況。
即使是參考高校往年各專業的錄取分數,也隻能夠對該校以往年度各專業報考熱度進行一個粗略的判斷,對今年的各專業的報考熱度分布卻不可知;
參考本校其他同學填報的志願情況,僅僅可以了解自己身邊同學的情況,卻并不能了解全省(區、市)考生的志願情況。
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無論怎樣都存在着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對于各高校來說,各專業的報考也不可能出現完全均衡的情況。
當考生的檔案被高校調閱後,高校會根據預先設定的錄取規則和招生專業計劃對考生進行錄取和專業分配。
由于各專業報考不均衡,就會出現某個考生所填報的所有專業均已錄取額滿的情況,該考生不能被錄取到所填報的專業,成為“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
此時對該考生去向的處理會有兩種情況,要麼進行專業調劑,要麼被退檔。
這時候如果高校存在沒有錄取額滿、還有剩餘名額的專業,那麼高校就會看考生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分數有優勢則将該考生調劑到某個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
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則将該考生退檔。
這裡,以“等車”來做個比喻,大緻是這樣的:
比如某個省(區、市)設置的高考報名表中,同一所院校志願裡考生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這6個專業志願好比是6輛汽車,第一專業志願好比是1号汽車,以此類推,第六專業志願就是6号汽車。
假設有一群人在排隊等汽車,每個人隻能選擇乘坐1輛汽車,在等車過程中每人需要預先提交一個自己想要乘坐的汽車編号,由于每個人提交的号碼是自己想乘坐的汽車編号,卻并不知道别人提交的乘車編号。
因此,當汽車來了大家按照預先提交的編号去乘坐汽車時就會發現,有的汽車已經沒有座位了,有的汽車還空着很多座位,卻沒有人來坐。
假設6輛汽車裡的座位數與等車人數相等,為了使每人都有座位,還沒有上車的人就隻能去乘坐那些還有空座位的汽車。
在這個比喻中,沒上車的人相當于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把這些還沒有找到座位的人安排到有空座位的汽車上就相當于專業調劑。
由于考生填報志願的不均衡,同一所高校中有的專業填報人數過于集中,就好比那些很快就坐滿了但還有人想要上的汽車,而有的專業填報人數過少或無人填報,就好比那些還有空餘座位的汽車。
高校為了完成各專業錄取計劃,就是相當于讓每個座位都有人,在進行考生專業分配時,将那些沒有滿足專業志願但服從調劑的考生,分配到那些沒有完成錄取計劃、還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這個過程就是進行專業調劑的過程。
對于考生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就是同意高校把自己調劑到沒有完成錄取計劃、還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即允許高校給自己在沒有坐滿的汽車上找一個座位;
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是隻想去自己填報的專業,如果自己選擇的汽車已經沒有座位了,則放棄乘車,不去乘坐其他有空餘座位的汽車。
專業調劑的認識誤區
對于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本來是一次考生自主的選擇。但由于對專業調劑的種種誤解,讓許多考生不敢選擇。
以下就針對幾種考生最容易産生的誤解進行說明。
1
是否選了調劑,就會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這個問題是很多考生所擔心的,總覺得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高校會把考生随意安排到某個專業。其實考生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近年來教育部在引導高校進行招生改革探索中,一方面加大各類信息公開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強規範招生管理和違規查處力度。
高校的錄取規則、專業分配辦法都必須提前在《招生章程》裡向廣大考生公布,并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預先公布的規則執行。
為了保證錄取的公平、公正,錄取過程中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原則,高校錄取完成後,省級招考試機構還會對高校的錄取行為、錄取結果進行監督檢查,審查高校執行國家招生政策、招生計劃情況,對高校違反國家招生政策、規定和違背錄取規則等行為進行糾正。
因此錄取高校在進行專業分配過程中,必須按照《招生章程》規定的原則和程序進行,專業分配無論是按照設定“專業級差”方式,還是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專業志願”的原則,都會首先考慮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
當考生高考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沒有派上用場。隻有當考生所報專業全都錄取額滿,才會進入調劑程序。
根據前文對高校分檔過程的介紹可以看出,并不是說考生選擇了專業調劑,就不會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這是部分考生和家長關于專業調劑理解的嚴重誤區。
2
隻有低分考生才會被調劑?
被調劑的考生并不一定都是低分進檔的考生。生除了分數低被調劑外,還有可能是專業志願填報不合理。
比如考生所填報的專業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導緻這些專業錄取分數偏高,最後使得該考生雖然高考分數不算低,但最後也隻能被調劑。
例如某年山西省錄取時,有個理科考生投檔分數是617分,當年每個考生可以填報3個專業志願,他報的3個專業志願分别是通信工程、交通運輸類、物流管理。
考生的分數在投檔考生中大約位于前五分之二的位置。本來這個分數不算低,但是他報的這3個專業都是非常熱門的專業,考生的第1志願通信工程,招生計劃5人,全省包括該考生在内共有20名考生都在第一專業填報了該專業,最終錄取最低分628分;
考生第2志願交通運輸類有3個招生計劃,在第一專業填報的就有6名考生,最終錄取最低分622分;考生的第3專業物流管理有2個招生計劃,在第一專業填報有3名考生,最終錄取最低分620分。
後來因為考生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最後被調劑到了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此外,個别考生沒有把全部專業志願填滿,填報的專業過少也有可能導緻其因無法滿足所報志願而被調劑。
3
被調劑的專業都是“冷門專業”或“不好的專業”?
很多考生之所以排斥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很多是因為覺得自己一旦被調劑,最後肯定是進入到所謂的“冷門專業”或“不好的專業”,其實不然,這裡要為“服從專業調劑”正名。
哪些專業是被調劑專業,這不是預先規定的,而是由投檔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情況來決定,在考生被投檔分配專業前,這是一個未知數。
有可能一些優勢專業由于往年錄取分數高,今年考生不敢填報而突然遇冷,導緻報考人數不足,無法完成計劃成為調劑專業。往年一些冷門專業由于錄取線低成為今年的熱門專業。
所以說專業屬于“冷門”還是“熱門”不是絕對的,是由于考生報考志願分布不均造成的,考生報的少的專業認為是冷門專業,考生報的多的專業認為是熱門專業,沒有永遠的“冷門”,也沒有永遠的“熱門”專業,今年是冷門專業,可能明年就是熱門專業。
同理,專業也沒有絕對的好壞,隻有是否适合你,你是否喜歡。
某些實力較強的專業,你不喜歡,學不進去,那麼這個專業對你來說就不算是一個好專業。還有些專業由于大家對其不了解,沒人報考,而成為冷門專業。
因此别人認為的好專業不見得是你的好專業,一些冷門專業也不見得都是“不好的專業”,熱門專業也不見得就全是好專業。
常見熱門問答
Q1:平行志願若成功投檔,但不服從調劑被退檔,會看下一個志願嗎?
不會!每個批次隻有一次投檔機會!
假設A院校成功進入投檔範圍,但是分數剛剛壓線,所填6個專業都未排到錄取,而又不服從調劑,被退檔。則本科批次其他B、C、D、E、F5個志願全部失效,沒有機會再投檔了。
特别提醒:
院校投檔最低分數線,不是先有線,再投檔,而是省教育考試院根據學生填報情況,再依據院校的招生計劃,投放檔案。
院校錄取結束後,最低一名考生的成績自然形成最低投檔線!
所以,平行志願,要麼不會被投檔,要麼投檔了隻要在服從調劑的情況下,基本上會被錄取。
Q2:已被某院校錄取,但不想就讀,要求學校退檔會有何影響?
根據有關錄取規定,對本人填有志願或經高等學校征得本人同意後被錄取的考生,一律不予退檔換錄。
也就是說每個考生隻有一次錄取機會,如考生被A院校錄取,但又由于自身原因向A院校提出申請退檔,則其将無法再參加普通高校任何批次的錄取,隻能等待下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
這種情況不會對其下一年的普通高校錄取産生影響。
Q3:同意調劑意味着什麼?
如果考生所填報志願的專業都已經錄滿,在考生同意專業調劑的情況下,就可能被錄取到該院校在本市該批招生的任何專業。
如果不服從調劑,當所填報專業都無法錄取時,考生将被退檔。
一般來說,考生隻要服從調劑,高校是不會随意退回考生檔案的,因此,在填平行志願時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
Q4:招辦投檔時會不會看學校專業的分數?
不會。
市招辦是以院校為單位進行投檔,考生的檔案投到高校之後,再由高校自行按分數和專業志願等因素進行專業分配。
Q5:為什麼一所高校在同一批次有多個招生代碼?
少數學校在同一批次錄取的專業中既有普通專業,又有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或其他特殊專業,收費标準等有較大差異,為便于考生選報志願和錄取,省招辦通常将這些院校(專業)分設兩個或以上的院校代号。
典型的退檔類型分析及預防對策
1、政策性退檔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全市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額。
一般在市控線20分以内的“邊緣生”報考時需要格外謹慎。
預防對策:
“邊緣生”盡量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
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并盡可能服從調劑。
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餘量。
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2、身體條件
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内容不了解,盲目填報,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所選專業的标準。
預防對策:
熟悉體檢标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别,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和所報高校招辦及時咨詢溝通。
3、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并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語專業的考生,英語成績要達到100分;錄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求語文成績達到90分;錄取到經濟類專業數學成績至少要達到100分等。
一般來說,文史類專業、外語類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
醫學類專業、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外語、處貿專業,對外語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
預防對策:
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4、單純參考院校往年錄取最低線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錄取專業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這種完全憑分數定勝負的辦法,就是淘汰低分數的學生。
假如你參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選。最低錄取分往往就是最後一被錄取考生的分數,有時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門專業與最高(熱門)專業間的分數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間。
預防對策:
參考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
科學使用線差法。
5、對目标院校“大小年”趨勢分析不準确
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并不絕對,隻能作為填報志願的參考。
導緻“大小年”現象的因素有:受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宣傳力度;幾十萬考生志願填報情況。
考生要避免“志願紮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願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預防對策:
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比例的變化趨勢,錄取分數高說明是“大年”,錄取分數低說明是“小年”。
“大小年”現象是一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要全面分析,靈活運用。
對上一年新開設的專業,如果錄取比率小于1,來年報考人數可能大幅度提高。當年新開設的專業,可能因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
6、過高估計自身實力隻選“三熱”高校
考生在填報時隻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預防對策:
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近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7、學校定位不準
平行志願中,所報院校總體“扁平”,各個學校差距沒拉開,造成滑檔。
預防對策:
平行志願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
每個志願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願梯度。
如果将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别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願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願變為一個志願,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後的志願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緻所填志願都成為無效志願,造成整體滑檔或志願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數更高的分數列為後續志願,形成志願倒挂(即無效志願)。
一般來說,院校志願梯度以20到30左右為宜。
8、忽視批次院校的填報
每個批次院校都有相當一部分不錯的專業,特别是高分學生,某些第二批次畢業就業情況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興的專業應予以關注。
預防對策:
重視填報好下批次院校,為考生增加選擇的機會。
9、過分重視專業 不服從調劑
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後被退檔的風險。這是高分落榜和進檔後被退檔主要因素。
預防對策:
專業志願一定要“服從調劑”。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願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後被退檔。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将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專業志願冷熱搭配要适度。
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願間要有3-5分的差距。如對專業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10、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形成死檔
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隻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願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後才能與第一志願的考生排序;有的專業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這些問題不注意就會形成“死檔”。
預防對策:
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量力而行,選報志願留有餘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願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選擇專業面要寬,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11、沒有正确理解高招錄取關鍵環節
平行志願錄取過程的兩個關鍵環節是: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校志願投檔,第二個環節是根據專業志願錄取。
第一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的前提,隻有當你的檔案順利投入志願學校後,學校才會根據你的專業志願進行錄取。
平行志願可給考生增加選擇機會隻在第一個環節起作用,與第二個環節沒有關系。
預防對策:
了解錄取流程與規則
12、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認為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堅持留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預防對策:
分數邊緣考生,不妨試試報考外地高校,世界很大,出去走走,不拘于一城一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