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倚松玩鶴書法欣賞

倚松玩鶴書法欣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18:11:43
序(1)——葉秉敬

昔船子示夾山曰①:“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三寸,子何不道?”而潘子無聲定書法,亦以離鈎名者何居②?夫謂之鈎,則不可離矣;既謂之離,則不複言鈎矣。豈其以不離為離,實鈎而非鈎乎?我知此一鈎也,千百世聖人同之,千百世賢人同之,千百世愚不肖人同之。釋迦三藏③,性之鈎也;道德五千言,氣之鈎也;孔子《春秋》,救世之鈎也。他如毛《詩》鈎乎情,禮樂鈎乎傲,易卦鈎乎陰陽,貪夫鈎利,烈士鈎名。一任遊戲清波,總離不得這個鈎字。雖然,鈎可離也。能者離亦是,不離亦是;不能者離亦非,不離亦非。何以故?欲知離鈎,當先知吞鈎。善吞鈎者,無往非鈎。孔子之不試而多藝也,七十弟子之身通六藝也④,遊藝非鈎乎?而藝之有六書,又非鈎乎?今有村牧夫,目不能識丁,手不能操管,便與木石不異。故自漢魏而下,代有聞人,鐘、王其最著也⑤。彼鐘、王者,何嘗以法示人,不過自悅其鈎而已,自離其鈎而已。而天下之人,以為此絲線随君弄者也,以為此不犯清波者也,從而宗法之。自是其法傳,因是其鈎傳。然而人人自有其鈎,人人當自求離鈎,以我求我,開眼閉眼。皆是以我求彼,雖觌面不啻千裡,況百世哉?然則無聲《書法》,可無刻也,實不可不刻也。何也?釋迦三藏,道德五千言,孔子《春秋》,皆以鈎示天下也,而第不可執以為鈎。故《書法》自《原流》以至《草書》,此千百世所同之鈎,如禮之揖讓拜跽,樂之笙镛,射之弓矢,禦之和鸾,數之奇偶⑥。自《取法》至《筆鋒》,是吞鈎之法;而《定心》、《知道》至《解悟》,則已超凡入聖,不又如禮之周規折矩,樂之《箫韶》九成,射之貫虱,禦之不失其馳,數之悟得于局者乎⑦?自《學篆》以下八卷,言言皆法,則言言皆鈎。總之善離者,登晉魏之堂,入唐宋之室,内不關心,外不關手,筆墨可為筌蹄⑧,碑帖皆成糟粕,雲卷霞舒,小技也,而至道存。不善離者,前人之十體,懸絲捉影,精良之豪素,長竿捕風,即使繡出鴛鴦,不解金針暗度⑨,離鈎雲乎哉?餘遊藝之暇,因六書之謬0瑏瑠,訂《字孿》一編,實與《書法》相表裡。既為之序,而并寄《字孿》與無聲商之。鈎耶?離耶?餘亦聽天下人之自為耳。三衢葉秉敬撰。

【譯文】

從前船子和尚對夾山和尚說:“垂下釣絲千尺,意在潭水深處,離開釣鈎三寸,你為何不予以說明?”而潘無聲先生制定書家法則,也以《離鈎》作為書名,是什麼意思?既然稱之為鈎,就不能離開;既然說離開,就不再談鈎。難道他以不離為離,實是鈎而又不是鈎嗎?我知道這一釣鈎,千年萬代的聖人相同,千年萬代的賢人相同,千年萬代的愚蠢不賢的人相同。釋迦牟尼的佛教經典,這是性之鈎;老子的《道德經》五千言,這是氣之鈎;孔子的《春秋》,這是救世之鈎;其他如《詩經》鈎取性情,禮樂鈎取高傲,《易》卦鈎取陰陽,貪夫鈎取利益,烈士鈎取名譽。任憑你在清波中遊戲,總離不開這個鈎子。雖然如此,但是,精通此道的人離鈎也對,不離鈎也對;不精通的人離鈎也錯,不離鈎也錯。原因何在?想知道離鈎,應當先知道吞鈎。對于善于吞鈎的人來說,沒有哪個地方沒有鈎。孔子未經考試而多才多藝,他的七十弟子個個精通六藝,遊于技藝不也是鈎嗎?而藝的科目共有六種,莫非又不是鈎嗎?如今有個鄉村牧夫,長着兩眼卻一字不識,生着雙手卻不能握筆,便與木頭石塊沒有什麼區别。所以從漢、魏以降,每代都有著名的書家,而鐘繇、王羲之是其中最著名的。鐘、王二人,何曾以法則示人,不過自己喜歡自己的鈎而已,自己離開自己的鈎而已。而天下的人,以為這一條絲線可以随君擺弄,以為這不會有礙清波,從而仿效他,自此其法流傳,因此其鈎流傳。然而人人自有其鈎,人人應當自求離鈎,以我求我,睜眼閉眼。如果都是以我求他,即使對面相見,也不隻千裡之遠,何況相距百代呢?如此說來,那麼無聲的《書法》,大可不必刊刻,但确實又不可不刊刻。為什麼這麼說呢?釋迦牟尼的佛教經典,老子的《道德經》五千言,孔子的《春秋》,都是将鈎展示在天下人眼前,隻是不能過于拘泥地将之當作鈎而已。所以《書法》一書,從《原流》到《草書》,這是千年萬代所共有的鈎,猶如禮的揖讓拜跽,樂的笙镛,射的弓箭,駕車的鈴铛,易數的奇偶;從《取法》到筆鋒,這是吞鈎的方法;而《定心》、《知道》到《解悟》,則已超凡入聖,不又像禮的周規折矩,樂的《箫韶》九成,射的貫虱,禦的不失去駕馭,易數的領悟事态嗎?從《學篆》以下八卷,每一句都是法則,即每一句都是鈎。總之,善于離鈎的人,登晉魏之堂,入唐宋之室,内與心無關,外與手無關,筆墨可視為筌蹄,碑帖都成為糟粕,雲卷霞舒,這不過是小技,但至道也存乎其中。不善于離鈎的人,前人的十體,如懸絲捉影;精良的毛筆,如長竿捕風。即使繡出鴛鴦,也不懂得暗中領會金針妙法,這怎麼能說是離鈎呢?我在從事技藝的餘暇,借六書的訛誤,訂正為《字孿》一書,實在與《書法》表裡相待。既為《書法》作序,一并寄上《字孿》與無聲商榷,是鈎呢?還是離呢?我也任天下人自己拿出主張了。三衢葉秉敬撰。

【注釋】

①船子:即船子和尚。唐時僧人,名德誠,蜀人。從藥山洪道禅師學祥。常乘小船往來松江朱泾間,以綸釣度日,人号船子和尚。後覆船死。鹹通中僧藏晖于其覆沒處建寺。宋惠洪《冷齋夜話》載:“華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随。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叢林盛傳,想見其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長短句曰:‘一波才動萬波随,笠一鈎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鈎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明月歸。'”

倚松玩鶴書法欣賞(潘之淙書法離鈎之一)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