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到民間常說的“鬼節”了。“鬼節”陰間最大的節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家則稱為盂蘭盆節,民間也有稱七月半的。
“鬼節”起源于道教。道教認為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衆神。恰巧該宇宙觀與傳統民間觀點一緻。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曆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内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而佛教的節日演繹中,孝道文化被展現的淋漓盡緻。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将母親解脫出來。目連救母成了佛教“盂蘭盆節”之來由,其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今天,人們在開展中元活動的時候,已經跳出鬼的角度,更加注重孝道文化的傳承,更多的寓意于懷念祖先之孝道,讓人們慎終追遠;倡導推已及人,救濟衆生,得世清平的義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