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白居易的《琵琶行》早就已經被譜上了曲子,在大江南北傳承。這首古詩很長,所描繪的内容集中的那兩句著名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當時被貶江州司馬,在浔陽江頭夜送客的時候,聽到琵琶女對自身身世的演唱,内心生出了幾分同病相憐之意,才寫出了這首唐詩。
等到時光來到宋朝的時候,也有一首宋詞表達出了和白居易這首唐詩所相似的情感。同樣是寫自己對歌女的同病相憐,寫兩個人的天涯淪落之苦。隻不過相比白居易詩作的篇幅之長,這首詞非常的短小精悍,還有一種欲言又止的味道。
樽前一曲歌,歌裡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這就是宋代詞人杜安世《蔔算子·樽前一曲歌》,所發生的場景和白居易筆下的江頭夜送客并無太大的差别。上片的一開始詞人也是在聽歌女演唱歌曲。“樽前一曲歌,歌裡千重意”,雖然有美酒相伴,但是詞人還是被歌女的聲音所打動。嗓音中的千轉百回,獨特的纏綿之意,讓詞人聽出了不一樣的感覺,總感覺裡面蘊藏着很深的情誼。
甚至在她剛要開口唱歌的時候,就已經淚流滿面。“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這一個場景也将詞人的内心受到感動。既然表面上已經有如此的淚水,那麼内心當中的苦澀要比淚水多更多吧。
這自然引起了詞人的好奇心。為什麼你隻會有如此的表達,會有如此的表現?“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他嘗試着和這個女子交流,輕聲問她其中的緣由是什麼,但是這女子就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沉默不語。
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一個歌女,梨花帶雨,在客人面前哭泣,引起了客人極大的好奇心。客人問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他如此楚楚可憐,但是這女子并不回答。“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或許她的心中有無限的悲情,或許她的心中有非同一般的人生經曆,或許她也經曆天涯淪落之苦,或許她也經曆生死離别之痛。
她不說,詞人也不敢繼續再問。隻是看到女子的面帶愁容的灑滿淚水的臉龐獨自感慨。因為他也是一個多情的種子,聽不了傷心人說傷心的事情。由此也更顯現出兩個人同病相憐,共同悲歌。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當中“江州司馬青衫濕”,也是淚灑當場,隻不過他對于歌女的人生經曆和命運非常清楚。但是在這首詞中,兩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彼此之間的交流隻有臉上的淚水。但即便如此,更帶給詞人無盡的想象。
他們兩個人,或許是因為都一同經曆了這世間的所有傷悲,才會有如此的表現吧。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