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01 04:58:02

每次提到生冷的食物,總會有小夥伴非常的喜歡。不管是夏天的時候,能夠吃上冰涼的雪糕或者甜品,很多小夥伴連冬天都非常的喜歡吃生冷的食物。

但是生冷的食物的衛生問題卻是非常的嚴重的。因此,我們應該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這樣的衛生問題,那麼生冷食物到底有哪些潛在的危害呢?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1

●空腸彎曲菌

  空腸彎曲菌常存于雞肉和牛肉中,人若感染會在2到5天内呈現腹瀉、痙攣、發燒表現,并能夠伴有厭惡吐逆,病況繼續約一周時刻。若要防止感染,處置生冷雞肉、牛肉應及時洗手,并清潔關聯廚房用具,食用時牢記完全加熱。

●弓形蟲

  被污染的水、未煮熟的肉食都能夠富含弓形蟲,有些人感染後會呈現頭痛、身體酸痛和發燒等流感表現,嚴峻時還會損傷孕婦及免疫系統低下人群的大腦、雙眼等器官。主張處置時一定要完全洗手,并防止飲用不潔水。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常見于污染的食物和飲水中,人與人之間也會穿插感染。感染表現包含厭惡、胃痙攣、嘔吐、腹瀉、頭痛、發燒,通常會繼續好幾天。想要防止,應運用番笕重複洗手,并完全消毒廚房台面。

  ●大腸杆菌

  未燒熟的牛肉、果汁、生牛奶及被污染的飲用水等能夠含大腸杆菌,感染這種細菌會緻使嚴峻腹瀉、腹痛、嘔吐,繼續時刻5至10天。因而,肉食一定要燒透,生果蔬菜在食用或烹饪之前一定要清潔潔淨,并防止喝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

  ●副溶血弧菌

  生海鮮中通常存在副溶血弧菌,若在24小時左右呈現拉稀、胃痙攣、厭惡、嘔吐、發燒和發冷等表現,并繼續3天,便有能夠是感染了這一細菌。主張将海鮮完全煮透後再食用,避免感染細菌。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2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常見于生禽肉食、蛋類、牛肉,以及未清潔的生果和蔬菜中,感染會緻使發燒、腹瀉、胃痙攣等表現,繼續時刻4至7天。應注重不吃生的或未煮透的雞蛋,生肉與蔬菜、熟肉分隔寄存,可有效防止。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3

  ●李斯特杆菌

  李斯特杆菌常見于土壤和水中,在生食和未消毒牛奶中也有發現。感染後,會發生發燒、打冷戰、頭痛、胃部不适和嘔吐等表現。因為這一細菌通常在冰箱低溫下仍可成長,因而應及時鏟除冰箱殘留污漬。此外,未開封午餐肉放置冰箱别超越兩周,熟肉放置冰箱中不得超越5天。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4

造成我們身體的不适

1頭痛

剛從冰箱拿出的冰凍食品和口腔内的溫度形成較大反差,口腔黏膜受到強烈刺激,引起頭部血管迅速收縮痙攣,産生頭暈、頭痛甚至惡心等一系列症狀。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5

2胃炎

吃太多冷食,突然出現上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候竄到背部,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打冷戰。這種胃炎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由于冰箱内所儲存的食物或冷飲與人體胃内溫差太大,引起的非炎症性胃痙攣。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6

3腸炎

人們習慣把生冷食品存放冰箱内慢慢享用。但是冷凍不同于殺菌消毒,如果食品放置不當或時間過久,仍可以出現發黴、變色等腐敗變質現象。即使已冷卻或冷凍的食品,仍會有少數低溫微生物在活動。


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預防?

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危害大)7

1.超市選購時,冷凍食品和冷藏食品,要在逛超市快出門時再放到購物籃中,然後盡快回家放入冰箱。避免讓它們長時間處于室溫,造成食品溫度大幅度升高,微生物增殖,或者冷凍食品化凍。


2.購買來的冷凍食品,無論蔬菜、水果、肉類、魚類、速凍包子餃子之類,均需加熱殺菌再食用。即便是果蔬或堅果,也不能以為冷凍能殺菌,化凍之後不加熱就直接吃。


3.購買來的帶包裝冷藏食品,所有豆腐和豆制品都必須加熱殺菌再吃;殺菌後熟肉等食品剛開包裝可以直接吃,但一旦變成剩菜,下次吃必須和其他剩菜一樣充分加熱殺菌。


4.接觸沒有經過加熱殺菌的冷凍食品之後,要像接觸生魚生肉一樣,徹底把手洗幹淨,然後再去接觸其他食材。避免把生食物中的耐冷微生物“傳染”給其他食品,特别是熟的食品或者要直接生吃的食品。


5.自制冷凍甜品時,如果需要加水果,最好用鮮水果加到冰淇淋、酸奶等配料當中。如果非要用冷凍水果,又不能加熱,一定要盡快加工,立刻食用,讓食品始終處于低溫條件下,不給微生物繁殖留時間。


6.冷藏室也一樣,剩菜剩飯、牛奶酸奶、熟肉等加熱時間不會太長的食品放在上層;生蔬菜放在下層靠外處,豆腐放在下層靠内壁處;沒有凍的魚肉放在專用保鮮盒裡。

來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健康氣象 營養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