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晚,三名警察接到報案并調查一起雜貨店物品造假案。到達案發地後,警方對坐在路邊一輛汽車中的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進行問話。
根據路邊監控視頻和路人拍攝的視頻顯示,3名警察将弗洛伊德按倒在地壓住背部,其中一名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他的脖子。
弗洛伊德頻頻呼救,掙紮呻吟,哀求警方移開膝蓋:“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我喘不上氣……”
此時,多名路人聚過來,指責警方過度使用暴力,置弗洛伊德于危險中。但壓住弗洛伊德的警察反而怒視路人,還一度從腰中掏出警察用具。弗洛伊德掙紮數分鐘後,陷入昏迷。直到醫護人員趕到現場,并準備将弗洛伊德擡上擔架時,警察才松開弗洛伊德。
他被拉起時已經渾身無力。救護車将其送到醫院,在長達一個小時的搶救後,醫生宣布弗洛伊德因窒息而亡。
誰能想到,最初一次針對膚色的執法緻死,會引發抗議甚至最終大規模的暴動。
近來,美國日益分裂的局勢也愈發難以控制,但事實上,種族問題從上世紀至今就一刻沒有停息……
此時的廠長,偶然間被一幅電影海報深深吸引——
《我不是你的黑鬼》
這幅海報是201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作品《我不是你的黑鬼》的韓國上映海報。
韓國人的改編設計,可謂直指當下。
海報上隻有黑白兩色,正如當今黑白人種間的矛盾與争端;
穿過中間的美國國旗,将畫面一分為二,暗示分裂與對立。
而國旗上的那行紅色韓文小字,寫的是:
美國黑人的曆史,就是美國的曆史。
為何這麼說?
相信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就會發現,事實正是如此。
01
《我不是你的黑鬼》改編自美國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生前未完成的回憶錄作品《記得這間屋子》。
片中通過鮑德溫的視角追憶了三位黑人運動領袖摯友——麥格·艾佛斯、馬爾科姆·X和馬丁·路德·金相繼被刺殺的經曆,從而清晰地梳理除了一條黑人平權運動的發展脈絡。
而在原書《記得這間屋子》尚未完成的時候,詹姆斯·鮑德溫就因胃癌逝世,遺留下的手稿來到了曾擔任2012年戛納評委的海地黑人導演哈烏·佩克手中……
于是這部見證美國黑人平權運動最重要的光影史詩誕生了!
本片不僅入圍了柏林、多倫多等各大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提名,還入選了BBC嚴選2017十大必看佳片,高踞美國各大傳媒年度推薦最佳影片。
這其中,少不了一個人的加持。
就是他——弗瑞局長,塞缪爾·傑克遜。
他為紀錄片擔當了旁白。在他對鮑德溫遺作的獨白中……廠長仿佛感受到了鮑德溫還在世,感受到了他細膩有力的文筆。
不僅如此,在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爆發後,弗瑞局長昨日在推特和IG上也表達了自己的态度:
“隻想發一張照片——”
在塞缪爾·傑克遜冷靜悠長的旁白中,我們看到黑人平權運動要的不僅僅是選票,也不是看似公平的規章制度。
他要的是公正的待遇,要的是整個社會能正視他們。
在影片開頭,一個女人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并且為之震驚。
她說:“上帝可以寬恕了謀殺和通奸,但上帝十分憤怒,它會詛咒那些種族融合的人。”
不僅普通人這樣說,連時任美國FBI局長胡佛,都公開發表種族歧視言論。
因鮑德溫是黑人、同性戀等說法,将其列為“罪犯”,并且試圖予以消滅。
也難怪在這樣的政治引導下,先後會有三位黑人平權領袖遇刺。
片中,不論是鮑德溫在劍橋的演講還是跟耶魯教授的辯論,包括這些白人近乎詛咒的言論,都能體現出那些人性的偏見、冷漠和殘暴,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都是無知。
鮑德溫眼中,黑人想要得到正視,則正需要白人有一種面對無知的勇氣。
他希望當一個白人被偷時,黑人不會被當做第一嫌疑人,希望在白人眼裡,黑人不是忠誠又愚蠢的服務者。
黑人的權利是理所應當的,而不是來自白人的施舍。
而片中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經常以歡快的音樂,配上殘酷的畫面。
在馬丁·路德·金進行伯明翰民權運動遭遇警方暴力幹預時,是老師帶着黑人孩子們拍手唱着快樂的歌謠;
在1980出品的美國政府宣傳片《我們熱愛的土地》中,展現着美國人民的體育運動、悠閑的日常娛樂以及那極具代表性的自由女神像時,
後面緊接着,又是美國黑人跟警員暴力沖突的畫面……
而此時的畫外音卻是:“在她美麗的風景中,在她悠久的曆史裡,在沒有束縛的無限機遇中。”
這樣前後悲喜交加、黑白彩色的對比,更加劇了紀錄片影像的表現力。
最後,當鮑德溫在劍橋大學铿锵有力的演講結束時,影片的畫面漸漸由黑白轉為了彩色。
這時候才發現,一名黑人演講者的周圍簇擁着的全場聽衆,竟然都是白人……
02
《我不是你的黑鬼》的旁白配音塞缪爾·傑克遜,除了神盾局長的角色身份外,可能你還不夠了解他。
年輕時的塞缪爾,從亞特蘭大摩爾浩斯學院戲劇系畢業後,搬到紐約四處尋找演出的機會。
年輕時的塞缪爾
而在紐約的前10年之中,他過得并不好,想演電影卻四處碰壁。隻好先在小熒幕上演電視劇來糊口,或在影片中出任小得不能再小的有色人種角色賺取微薄的薪水,順便等候任何能讓他演電影的機會。
曾在采訪中談到這段往事時,塞缪爾說:那個時候,正是黑人平權運動如火如荼的階段。
終于在1981年,他出演了《叢林熱》中那位嗑藥成瘾的流浪漢,為他得到了生平的第一個獎——戛納最佳男配角獎,他同時也是戛納的第一位黑人最佳男配角。
後來才有了我們看到的《低俗小說》、《王牌對王牌》,以及《星戰前傳》中的絕地大師和複聯中的弗瑞局長。
而塞缪爾·傑克遜,隻是美國好萊塢衆多黑人演員的一個縮影,甚至絕大部分黑人演員,并沒有他這麼好的人生機遇。
“當這種種族偏見和刻闆印象在電影工業時代被投射到銀幕上時,那些表情達意的電影叙事也會将觀衆偷偷地縫合進種族主義凝視中去”
在曆史長河中,好萊塢電影早期發展階段。黑人角色的存在隻有一個目的——
通過強調黑人的劣等性來提供娛樂。
《湯姆叔叔的小屋》
1914年《湯姆叔叔的小屋》上映,電影史上第一個黑人Sam Lucas出現在鏡頭前面。
即使是扮演的是黑奴,他依然是好萊塢曆史上第一個貨真價實的黑人演員。
但是,好萊塢并沒有準備好迎接一個有黑人能常态化出鏡的時代。
跟最初好萊塢讓白人“刷白漿”化妝成黃種人飾演“傅滿洲”一樣愚蠢。
當時的制作公司也更喜歡使用一張白人裝扮出來的“黑臉”,來飾演黑人角色。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Al Jolson,在那個年代的任務就是代替真正的黑人來塑造黑人形象。
AL 在A JAZZ SINGER裡的黑人形象
在好萊塢工業興起的階段,黑人其實并沒有缺席,隻是被污化甚至歪曲了。
黑人的類型多半是由電影以外古怪的種族體制催生和支撐的。《電影研究導論》
在《我不是你的黑鬼》中,也有提到,鮑德溫年輕時曾認為,英雄都是白人。
因為電影裡都是這麼演的。
而且,媒體、社會輿論,都會将白人的豐功偉績大肆宣揚,而在其中幾乎看不到任何黑人。
難道是黑人能力不行?還是他們天生愚鈍?
并不!而是黑人們根本不會得到什麼機會,被社會排擠。即使有了什麼優秀的貢獻,也可能會被污名化。
在《我不是你的黑鬼》中,鮑德溫講到,自己起初并沒有任何對白人或種族問題的仇視。
當他看到電影《永志不忘》時,其中的黑人角色像極了自己的父親,但他受到了極其冰冷且殘酷的羞辱,這甚至吓壞了鮑德溫,
但從此之後,這部電影也給了鮑德溫努力的方向和為黑人争取平權的力量。
直到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規定禁止在公衆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在法律上終結了這一不平等政策。
同樣在那一年,奧斯卡曆史上第一次将影帝的桂冠授予一位黑人演員——西德尼·波蒂埃,他憑借《野百合》成為了第3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今天,在看似風光無限的好萊塢,有了《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綠皮書》等等這樣被稱為“政治正确”的作品獲得奧斯卡等美國電影最高獎項。
可是在西德尼·波蒂埃獲得影帝後的近40年裡,奧斯卡的頒獎台上再無黑人影帝。
直到2002年丹澤爾·華盛頓才憑借《訓練日》加冕影帝。而丹澤爾·華盛頓之後,也僅有傑米·福克斯和福裡斯特·惠特克、馬赫沙拉·阿裡3位後來者。幾十年的奧斯卡曆史,也不過5位黑人影帝而已。
如果談到女演員,這個數量則更少。
而在如今的很多語境中,一提及黑人演員,“政治正确”四個字的帽子就會扣上來,給黑人演員奧斯卡獎是出于“政治正确”;給黑人電影最佳影片就是“政治正确”……
而不是——“他們真有這個實力”。
馬赫沙拉·阿裡憑借《綠皮書》二奪小金人
當下種族問題再次被觸發,歸根結底,還是平等的問題。
當我們濫用“政治正确”的時候,其實就是對種族最大的偏見,也是對黑人的傷害。
畢竟不論他們做出什麼成就,其背後的心血和付出,豈是一句“政治正确”就可以抹殺的?
如果用鮑德溫的一句話回答就是:
我不是“黑鬼”,
我是個人。
别忘了星标收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