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貴州天堂寨介紹

貴州天堂寨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9 01:51:08

看到标題,有沒有腦瓜子嗡嗡的?别急!接下來梳理梳理就明白了。

海龍囤是播州土司的軍事城堡,原名龍岩新城、龍岩囤,修建于南宋末年,本為南宋王朝與播州楊氏土司聯合抵禦元軍的戰略工程。然而,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播州土司楊應龍重修海龍囤的目的卻是使之成為對抗明廷的軍事堡壘。

貴州天堂寨介紹(你不知道的貴州)1

值得注意的是,龍岩新城、龍岩囤的稱呼僅見于播州土司對海龍囤的指稱,史料記載中均稱之為海龍囤。那麼,問題來了。海龍囤位于西南山區,距海遙遠,既無海也“無龍”,何以稱之為海龍囤呢?

網上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龍困于海,不能再興雲複雨”。“龍岩囤”被焚毀,易名“海龍囤”,意思就是“龍困于海,不能再興雲複雨”。但是,所謂“龍入海”不能興風作雨,此說與常理不符!因為,龍入海正好可以“興風作浪”,民間傳說中四海龍王不正是管控風雨雷電嗎?

根據史料記載,海龍囤在平播戰争中就被稱之為海龍囤了,完全不是平播後才改的名。平播中,左監軍楊寅秋在給自己兒子的信中,稱該囤為海龍囤,在《黔中與子嘉祚》信中,他說“紮營于養龍,距(老君)關十裡,待克關之後,賊登海龍囤,環而圍之。”《臨臯文集》中曾8次出現海龍囤的名稱,而不是龍岩囤。可見,在平播戰争中,海龍囤的名字已經流行。

貴州天堂寨介紹(你不知道的貴州)2

《臨臯文集》

還有一種“軍師說”認為,楊應龍的軍師孫時泰建議将龍岩囤改為海龍囤。據傳,龍岩囤重建以後,楊應龍的軍師孫時泰說,龍為深水神物,遊淺水尚遭蝦戲,居岩上尤為不利,因而将“龍岩囤”更名“海龍囤”,并派人在囤前修築攔河大壩,蓄水成湖。耗費大量人力、财力,壩未築成,負責築壩的将軍被處死,因而築壩處被民間稱為将軍堰。關于這種說法,貌似有一定道理,然而卻沒有一篇史料有相關記載。

貴州天堂寨介紹(你不知道的貴州)3

另外,還有一種風水說,認為楊應龍把龍岩囤改名為海龍囤,并攔河造海龍壩,是“按民間傳說,龍應該生活在天空或海裡,基于此,楊應龍将龍岩囤改名為海龍囤。”“深谙堪輿破解之法的楊應龍,為解龍岩囤缺水困局,他在重修龍岩囤時用風水之法破解‘旱龍’格,首先将龍岩囤更名為‘海龍囤’,使‘旱囤’(龍岩囤)帶水。此‘水’非一般之水,而是‘海’水,他借此意喻自己是海之龍,非一般江河小龍可比。”

軍師說、風水說是民間傳說,并未見諸于史料記載,這種說法為塑造楊應龍形象而産生,此說也與海龍壩的曆史相矛盾,海龍壩并非楊應龍修建的攔河壩,而是盛産稻米的河谷盆地。

貴州天堂寨介紹(你不知道的貴州)4

現今遵義海龍壩

當年海龍屯考古遺址發掘領隊李飛考察了龍岩囤和海龍囤名稱産生的背景,分析了使用龍岩囤和海龍囤名稱的主體,指出“龍岩囤是播州楊氏内部使用名稱,海龍囤則是外界所用名稱,這應該是内外有别,龍岩囤這個名字早于海龍囤。但‘龍岩囤’或‘龍岩新城’的稱呼,隻出現在‘嚴禁碑’和‘楊文神道碑’這類由楊氏自己撰寫或托人撰寫的碑刻銘文中,并沒有出現在楊家以外的人所書的傳世文獻裡。相反,‘海龍囤’之名在楊氏的文獻裡毫無痕迹,隻出現在中央王朝的文人言論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楊應龍重修海龍囤,目的是将其作為對抗明軍的堡壘。楊應龍在《骠騎将軍示谕龍岩囤嚴禁碑》中仍用龍岩囤名稱,其原因在于龍岩囤是南宋末年播州地方權力集團楊文報效南宋王朝的見證,代表了楊氏家族忠君報國的理念。據清代學者鄭珍考證,楊應龍自署名為“海龍囤骠騎将軍”,這一署名是有道理的,當時,龍岩囤已經被稱為海龍囤了,人們已經不太知道龍岩囤的名字了,這也是明代典籍中隻出現海龍囤一詞的原因。

實際上,海龍囤名稱來源于附近的海龍壩,海龍壩并非楊應龍所修的攔河壩,而是盛産貢米的平壩,海龍壩名稱由來已久,是播州楊氏土司的官莊田,因附近的海龍塘而得名。

貴州天堂寨介紹(你不知道的貴州)5

值得一提的是,海龍囤現在的名字已經變為海龍屯了,2000 年6 月,遵義市文化局申報海龍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以“海龍囤”上報,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其進行評審,認為海龍屯是我國宋、明時期的軍事設施,主要功能是屯兵而非屯糧。2001 年6 月25 日,國務院則以“海龍屯”公布。至此,海龍囤已經成為一個曆史地名。據此,曆史遺産的用名為海龍屯。把曆史上“海龍囤”的名稱更名為了“海龍屯”。

體驗多彩貴州 樂享溫暖人生

一鍵轉發,為貴州點贊!

資料來源:遵義師範學院曆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郗玉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