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重陽節将至,重陽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有九九重陽祭祖飨宴的習俗,唐代的時候則正式确定為民間節日,而近代則又被賦以老人節之稱。
在古代,重陽節這一天,人們紛紛以登山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傳統習俗來慶祝佳節。而對于漂泊在外的遊子和分居兩地的夫妻來說,重陽佳節不能團圓倍受相思之苦。譬如王維的重陽節名句所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便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所作的兩首重陽詞,都表達了重陽佳節時她對丈夫趙明誠的相思之情。第一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醉花陰》:
醉花陰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關于這首《醉花陰》,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李清照與趙明誠新婚後,趙明誠就外出遊學。重陽佳節李清照思夫心切,寫下了這首詞寄給丈夫。趙明誠閱後争勝,閉門三日一口氣寫了五十首《醉花陰》,然後與李清照原詞混在一起請好友賞鑒。好友讀後,感慨道:隻有三句絕妙!哪三句呢?正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個故事雖然難辨真僞,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後世對李清照這首詞的推崇。此種上阕開篇就渲染出一種陰沉愁悶的氣氛:“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這一句雖純然寫景,但從所見之景折射出詞人此刻的心境:苦悶抑郁而百無聊賴。緊接着“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更進一步表現孤寂傷感的凄涼。
下阕則從室内轉寫寫室外,重陽節黃昏賞菊、借酒消愁的情景。一句“有暗香盈袖”化用典故表達暗香難寄遠的思念之情。無以排遣的思情,讓人賞菊無心,飲酒更愁!一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菊花喻人,菊則瘦于霜風,人則瘦于思情。而這思念之情更甚于凄風冷霜,以至于“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無一字寫離情相思,但字字句句都浸染着詞人思情,深得“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之妙,也難怪趙明誠五十首都不及其三句!這首《醉花陰》尚屬重陽詞中的生離之詞,而下面這首李清照的《行香子》則是其重陽詞中的死别之詞,其情更為凄慘,摧人心肝:
行香子宋·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這首《行香子》是李清照南渡之後所作,其時經曆國破、家亡、夫喪之後,李清照孤寂的心境比之以往更甚更為凄慘。而這首詞便是在南渡後某一年将近重陽節時,為緬懷亡夫表達悲涼之情而作。這首詞的名氣雖不如《醉花陰》,但其悲苦之情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阕開肉數句點出了節氣環境:“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深秋景象天高氣爽、蕭瑟肅穆,菊花泛黃、重陽将近;一個“情傷”奠定了此詞的情感基調,表達出詞人面對秋光的黯然心境。緊接着添試薄衣、借酒消愁,獨對這“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一派悲涼氣氛已然顯現。
而下阕則緊接着着風雨秋涼的氣氛,描繪黃昏院落的冷冷清清,詞人酒醒後回思往事的“凄凄慘慘戚戚”之情傷愁腸!一句“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道出了此刻的愁腸:思念亡夫而無人陪伴,孤寂失眠空床凄涼,漫漫長夜何以消解?唯有孤身呆坐,問聽靜夜裡一片搗衣聲、細碎蟋蟀叫和綿綿不絕的漏滴聲。這數種夜聲仿佛組成了以曲哀婉凄涼的樂曲,讓詞人愁腸更愁、情傷更傷、永夜更長!
李清照的這兩首重陽詞,一首生離深情,一首死别凄切,你更喜歡哪一首呢?不妨留言讨論!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