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中國的藝術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遷。藝術的擁趸,從精英逐漸走向了相對廣闊的受衆。
據中國文化與旅遊部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我國美術館參觀人數從3053萬人次上升到了4136萬人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9%。此外,中國美術館的數量也自2016年的463增加到了2020年的613家。
美術館數量與參觀人次變化,來源:文化和旅遊部
而在這其中,90後,尤其是Z世代的年輕人,又是藝術館和各類博物館展覽的核心受衆。這使得各類文博藝術機構都開始重新定位傳播内容。近期開館的、UCCA(即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旗下的U2 by UCCA(U2美術館),就是一個擁抱年輕人的典型案例。
2月底,U2 開館首展的、攜手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英國V&A博物館共同呈現的流行文化展《好奇女孩愛麗絲》,向公衆呈現的也正是U2美術館的定位,想要打造一個兼具時尚感與品質感的文化地标。
在雙語藝術雜志《藝術界》做了多年主編、并且在全球當代藝術中心的金字塔——UCCA做了十年館長的田霏宇,近兩年陷入了新的思考:UCCA的藝術厚重有餘、但潮流範兒不足,在中國藝術氛圍加速普及的當下,可能缺乏一個年輕化的視角和垂直的品牌去拓寬潛在的藝術市場。
11年前就做過《芭莎藝術》主編、2015年創業藝術文化IP運營品牌“亞美地”的徐甯,覺得亞美地更多時候還隻是作為創意型企業,與各大藝術館合作策劃主題展覽。他一直希望企業的文化能夠在某個地方駐紮下來,從此,藝術愛好者們也可以以此為據點進行思想的碰撞。
正因為此,當二人就打造一個新的美術館而頭腦風暴時,U2美術館就此應運而生。U2不僅意指UCCA,而且諧音“You too”,意思是“藝術連接你和我”。
選擇落地朝陽大悅城,是因為這個有着3000萬客流量的年輕人聚點,目标受衆在18-35歲之間,與亞美地的用戶高度一緻;與此同時,坐落在城市核心區域青年路,對于年輕人來說,不需要像朝聖UCCA一樣,單獨去一趟798,耗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就可以在享受購物、美食的同時,在此完成一場藝術體驗。
“我希望年輕人在此可以不僅僅是看展覽,還可以像書店沙龍一樣社交,并以此為生活方式,就像小時候我們去少年宮一樣,希望這裡能夠成為一個新消費的地标。”徐甯對钛媒體App表示。同時,對于亞美地這家原本的線上内容公司來說,U2美術館在潮流年輕人的聚集點落腳,意味着創業公司從線上延伸到了現場,從媒體延展到了空間。
朝陽大悅城的另一個特征,在于它最近十年成功經曆了商業中心的消費升級,也是國内年輕人休閑方式變遷的一個縮影。
2010年開業的朝陽大悅城,最初僅僅定位為年輕人餐飲、購物的場所,而到2015年,位于朝悅5-6層的“悅界”亮相,成為了全國首個生态主題的室内生活方式街區,朝陽大悅城也開始從Shopping Center 轉型為 Lifestyle Center。
自此,同或繪館、藝術花生城市藝術客廳等DIY工坊和年輕藝術家的潮流藝術展區,開始成為朝陽大悅城的一部分;2018年底與2019年初,在出版行業象征着高度專業性的三聯書店,與“文藝中年代表”高曉松開的曉島書店,也逐漸成為了朝陽大悅城消費方式的一部分。
據官方數據顯示,在朝陽大悅城轉型前的2013年,大悅城年均客流量超2100萬,商場銷售額突破21億元;2016年,在大悅城剛轉型過後,其年均客流量已經超過了2500萬,并且在2019年進一步上升至了2700萬人次,銷售額超過了45億元,與六年前相比增長率超過了100%。
十年來,大悅城商戶業态梯度式的轉變,從純粹的餐飲、購物到書店、文創店,再到一些真正有文化層次的小型展館與沉浸式展覽,開始百花齊放;還有其銷售收入與客流量的增長,折射了中國年輕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躍遷。U2美術館品牌選擇在這裡落地,也是希望能夠搭上消費方式轉型的順風車。
如今,對于當代藝術市場的進一步拓展而言,如何尋求規模甚廣的潛在年輕受衆的突破口,成為了美術館的重要課題。大量有着一定消費能力的90後和Z世代青年來說,他們是有着經濟能力的一代人,但對藝術的審美力還相對欠缺。
田霏宇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當U2置于朝陽大悅城這樣一個綜合的商圈之中,帶着光顧心态的體驗式消費者,或許就會被U2既有趣、又專業化的藝術内容所吸引,從潛在的藝術消費者,變成真正的藝術愛好者。有朝一日,他們或許也會成為798 UCCA的常客。
對于線下藝術展的破圈而言,美術館的選址确實不可或缺;但如果真正想要完成一次當代藝術與普通觀衆之間的有效對話,觸達受衆的内心,那優質的内容才是王道。兼具潮流範兒與UCCA的品質,是U2美術館的願景。
具有高品質性的文化藝術的輸出,首先離不開其載體。對于實體美術館來說,其建築設計風格就是體現着其秉性的空間載體。
在場館設計方面,UCCA和旗下的U2美術館,采用的是委員會共議的方式,建築師與美術館的運營者會一起拟定方案,達成一種共識,在這樣的基礎上工作。
“作為文化機構,它應該有着它需要的厚重感,我們就給它定下了灰色基調材質,包括它的動線特點等等;但作為大悅城的一個美術館,一個時常需要去更替新展的展覽區域,它又需要足夠‘輕’,我們又加入了具有強應變力的搭建。”田霏宇回憶起U2美術館的設計過程時談到。
愛麗絲IP中的蘑菇傘@U2美術館
為了體現U2美術館的差異性定位,與UCCA這種純粹面向專業學者的藝術館打造不同的氛圍,徐甯透露,U2的展覽會更加注重“流行文化主題”,以及“感官上的愉悅感”。如果沒有了明快的色彩,或者吸引人的光影,可能就與年輕人之間産生了距離。
事實上,日前,钛媒體APP編輯體驗了U2首展的内容——“好奇女孩愛麗絲”後發現,這場展覽确實帶有着顯著的網紅展基因:
在布置方面,展覽呈現了與瘋帽子派對長桌場景、大型的撲克牌堆、紅桃皇後巨像、蘑菇巨傘等;在互動方面,長桌場景附近的AR愛麗絲兔子照相體驗,生成的内容也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形成裂變。
瘋帽子派對,拍攝/钛媒體App 陶淘
當然,對于U2美術館來說,作為當代藝術機構中教父級的UCCA旗下的子品牌,在去尋找更多可能性、吸引更多潮流青年的同時,堅持最高藝術标準和對藝術的尊重,更是其對自身不變的要求。
本次首展還梳理了愛麗絲IP從誕生到繁榮的全過程,囊括了大量文學作品、漫畫作品到影視改編内容、相關周邊等等,涉及了以愛麗絲為靈感的其它相關文藝作品,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文化變遷中的鐵道與火車模型、确立标準時間的時鐘模型等等,這些也都是同一時代V&A藝術館的有關藏品。
也就是說,“好奇女孩愛麗絲”不僅僅是一個類似于迪士尼樂園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公園”,更是一部160年來詳盡的全球文化史:以愛麗絲為主線,觸角延伸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還有随後伊麗莎白初期的英國文化,以及同一時期歐美的其它藝術文化風貌。
維多利亞時代的時鐘@U2美術館
徐甯告訴钛媒體App,U2未來5-10年的奮鬥目标,正是非但要讓來約會過的年輕人從中獲得視覺享受,還要汲取充分的文化藝術知識,就像本次展覽一樣。
如果對于80後而言,接觸安迪 · 沃霍爾、草間彌生是成年以後才開始的一次藝術洗禮,那對于許多在北上廣深長大的Z世代年輕人來說,在全球化的藝術視野下成長,可能早就在學生時代接觸了坂本龍一、草間彌生、村上隆等藝術家。
對于最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出國不僅僅奔着奧特萊斯,至少也會把大都會和V&A當作“文藝打卡地”。
徐甯有一個非常鮮明的感受,從80後到千禧一代,年輕人對藝術、文化參與欣賞、品鑒甚至創造的數量激增,這是一種“斷層式的發展”。
經過了5-10年的跨越,藝術一下子覆蓋了更高比例的人群,他們可能越過了85後、90後,直接成為了這個行業中最核心的人群:就像亞美地近來的藝術策展與負責團隊,參與的基本是95後甚至00後的孩子。
在他們身上,天然有一種自信:一種與國際頂尖美術館合作時不會再畏首畏尾的表達自信,去闡釋自身的策展理念、與V&A不同的設計構思,并且真正能将它們做好本土化的落地。
在愛麗絲項目與英國合作方溝通的過程中,U2“愛麗絲”展覽項目負責人張佩綸——一位年輕的95後,帶着以不要落入“某某小說家開始創作一本書”為第一部分主題的觀點,跟V&A碰撞,并且帶出了他 “最漫長的一天”這個開篇主題,獲得了V&A的認可。
第一部分“最漫長的一天”開篇 @U2美術館
對于年輕的國内展覽從業者來說,如何把相同的故事,以不同的時間線、故事線或者主題線,本土化地帶給國内觀衆,讓觀衆沉浸到展覽之中,是非常考驗負責人功力的事。
正是因為有了開闊的視野,當然更多的是曾經在UCCA有過的專業培訓經曆,張佩綸有了本地化編輯策劃的底氣,這些都使得他和95後的團隊在遵循U2美術館的建築特點、地理位置特點和受衆特點等綜合因素之後,構建了一個相對符合當下審美視角的展覽。
無論以後和世界上哪裡的美術館合作,又或者是與國内其它地區的藝術館聯合,每一個美術館,都需要講述自己“非标化”的故事。
正如田霏宇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美術館不可能是加盟店、肯定是一個機構,他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規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場館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一樣,不僅僅是秦皇島、上海與北京的UCCA之間都有着自己的立場和規劃,同一個展覽,從海外放到U2美術館的語境中,一定需要适應這裡的氛圍。
而Z世代的年輕設計者們,就是為U2美術館全球化藝術内容做本土設計的最佳人選:用創新與膽識,去尋求同齡受衆的共鳴點,使得展覽的負責人與觀展人之間,不再橫亘着年齡的鴻溝。
當然,U2美術館的性格,還需要長期去摸索:除了與大型藝術館合作之外,它還會呈現偏時尚、設計、電影的泛文化内容。一兩年後,它才會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秉性。
前不久,U2美術館被納入到北京市重點文化工程,這也充分鼓舞着它的操刀手徐甯。這個在朝陽區青年路上的美術館,也希望能實現些更宏大的目标——與就在同一層的、即将開放的Teamlab沉浸式美術館一起,共同打造更大的磁場,建造北京市城中心的藝術新地标。(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 | 陶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