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外新興技術庫

國外新興技術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05:07:01

國外新興技術庫(國際技術壁壘破壁者)1

海關技貿為“中國制造”保駕護航,使産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出海遠航。圖為深圳媽灣智慧港。資料圖片

國外新興技術庫(國際技術壁壘破壁者)2

技貿工作組對産品一些技術指标作出指導的現場。深圳海關供圖

國外新興技術庫(國際技術壁壘破壁者)3

前海海關技貿專家陳芳(中)向企業講解無人機産業海外技貿措施。深圳海關供圖

國外新興技術庫(國際技術壁壘破壁者)4

技貿工作組到企業調研。深圳海關供圖

國外新興技術庫(國際技術壁壘破壁者)5

掃碼看視頻

他們在車間裡

他們在談判桌上

中國制造“出海”的征途中,形形色色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以下簡稱“技貿措施”)是第一道“門檻”。

随着“制造”向“智造”升級,技貿工作對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的影響越來越大。據海關不完全統計,廣東近3年受技貿措施影響損失達1714.8億元,占全國21.6%。

鮮為人知的是,有這樣一支特殊的“護航隊”,他們率先感知“戰場”變化,偵察潛在風險,幫助企業精準避險與反擊,打破國際技術壁壘。

1月8日晚9時,深圳市南山區東濱路,樸素的舊辦公樓内,深圳海關所屬前海海關技貿工作組專家陳芳的“夜生活”開始了:點開一台電腦收藏夾裡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官方網站”,鼠标滑過,一目十行;另一台電腦裡,幾個翻譯軟件正在翻譯同一份國外技貿措施文件。當天的重點技貿措施信息梳理完,文件也翻譯完了,隻來得及喝口熱茶,陳芳又要對着厚厚的翻譯件開始人工校對;校對完,便反複讀政策、找漏洞、寫建議報告。“一般人看這些文件,就像看天書。”她直言,各國技貿措施浩如煙海、千差萬别,稍有松懈就會錯失應對良機。

這樣的工作,陳芳常常一幹就是半個月。這些厚達上百頁的報告,将由中國海關和中國代表團提交世界貿易組織,提煉出“幹貨”建議,在WTO/TBT例會(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例會)上向世界發聲。

“今年,中國‘入世’20年了,但我們很多企業作為應對技貿措施的主體,仍不太懂怎樣用世貿規則來維權。”當這支“特種部隊”人員坐在一起時,讨論更多的是如何幫助企業應對新的挑戰。

不止是陳芳所在的深圳海關,廣東省内各海關正持續加強技貿措施研究和應對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廣東國家級技貿研究評議基地數量全國第一,有力維護了産業和企業利益。

第一個發出預警的人

更多時候,他們的“戰場”在深夜、在書海中、在車間裡,在人們看不見之處。

寒冬深夜,深圳海關所屬的坪山海關大樓裡,結束了一天忙碌的海關現場業務工作,徐勳虎睡意漸濃,但他揉了揉眼睛,又習慣性地堅持點開技貿措施通報網站,逐條通讀。

10個月前,這個小習慣起了大作用。2020年3月12日22時許,徐勳虎浏覽技貿措施通報,“韓國”“電動車輛”等字眼映入眼簾。“這份技術草案相當于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韓國市場的‘新門檻’,很關鍵!”他一下清醒了,立即發出預警,草案全文連夜送到了海關技貿專家組和轄區電動車龍頭企業案頭。此時,距離韓國向全球公布這項草案僅10小時。

像這樣的技貿措施,日漸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繞不開的難題。“要做第一個發出預警的人。”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檢驗檢疫工作處副處長遊洪介紹,監測預警全球技貿信息、專題研究重點産業技貿措施、提供應對指南、開展公共檢測服務、組織企業培訓、提出對外交涉意見建議等,都是海關技貿工作的日常。

重要時刻,他們走上國際舞台“沖鋒陷陣”,據理力争發出中國聲音。

2019年6月,深圳海關綜合業務處技貿措施管理科科長董建朋參加了WTO/TBT例會。“參會的都是各國貿易代表和主管部門官員,溫和時是‘磋商’,激烈時就是‘争辯’了。”作為中國海關技貿專家代表之一,他在會上提出對歐盟一項新法規的關注意見。

這讓陳芳很羨慕。她加入這支“護航隊”3年了,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沒能像同伴那樣在國際舞台上“作戰”,但參加了由海關總署标法中心組織,工信部、民航局、中國移動等單位和相關企業參與的技貿遠程視頻評議會,主筆形成15條意見反饋外方,為我國無人機企業向海外發聲。2020年,WTO各成員共發布技貿措施5478件,同比增加7.6%

這些技貿措施,動辄十餘萬字、上百頁厚,語言五花八門,技術指标晦澀難懂。

“遇上英語文件是萬幸,要是遇上阿拉伯語,那真是幹瞪眼。”董建朋的電腦裡,安裝了6個不同的翻譯軟件。拿到一個新法規,用6個軟件挨個翻一遍,對照原文和6份翻譯件,再人工精翻、校對一遍。一套操作下來,至少要連續奮戰十幾天。

這是個“笨辦法”,但董建朋每次都堅持這麼幹。隻有在準确翻譯的基礎上,海關專家才能給出精準的法規解釋和應對指南,并對比不同法規措施的差異,找出國外法規的不合理之處。

在陳芳的案頭,堆疊着上百萬字的中文版各國技術法規。調研企業時遇到新問題,她會一一記錄下來,回來便對照查詢,“天書”般的法規,她卻常讀常新。“你要先把自己逼成行業專家,才知道國外市場壁壘在哪裡、我們的企業缺什麼,才能給出有用的建議。”如今,陳芳已撰寫了數十份近百頁厚的評議報告,發布各類應對技貿措施的解釋與指南。

代表中國企業發聲

“有個企業代表對我說,像找到了娘家。”這句話,陳芳記到如今。

“以前隻需要做好某一項本職業務,現在卻要關注全球各個行業技術法規,變化和壓力變大了。”焦灼感,是陳芳開展技貿工作後最熟悉的感受。

當國外設置不合理的技術準入及合格評定程序要求,企業正常出口因此受挫時,可向海關反饋。海關則通過對外合作磋商機制向外方反饋,降低國外不合理技貿措施的不利影響。

為什麼咬緊牙關也要做下去?“想把我熱愛的這份工作做到極緻。”陳芳說,技貿工作加深了她的責任感、使命感,“總想把自己所學用好,用在幫助企業上。”

時針回撥至2019年6月。浏覽同事梳理的技貿信息分析時,“歐盟《醫療器械法規(MDR)》将于2020年5月26日起正式實施”,這一信息挑動了陳芳的神經。在她帶領下,前海海關技貿工作組連夜翻譯解讀30萬字的MDR法規,梳理條款702條。與現行法規一對照,很多方面都有重大變化,醫療器械進入歐洲更難了。

“打擊面”到底有多大?陳芳拿不準,便到幾家行業龍頭企業了解情況。一問才知,他們早從海外渠道獲知MDR法規,卻苦無應對方法。一家行業龍頭算了筆賬:“推一個新型号的醫療器械,以前檢測成本是5萬元,MDR實施後要變成20萬,檢測周期從兩三個月延長到6個月。”

“要保住市場,就保不住知識産權。”另一家醫療器械大廠的高管愁眉不展。根據MDR法規要求,歐盟将成立專家委員會,從産品設計階段就介入檢查。該企業一些産品是代工生産,若要通過審查,必須把整套産品設計和生産技術方案交給海外品牌商。

MDR的要求是否合理?企業的困難是否具有普遍性?懷着疑惑,陳芳又多次對比各國同類法規,并與多位技術專家交流。多方摸底後,海關測算,MDR法規一旦實施,企業出口綜合成本将增加15%,産品認證周期拉長2-3倍。

“大型企業還能熬過去,小企業可能直接就打趴下了!”陳芳着急了。

整支“護航隊”動了起來,組織34家醫療器械企業和3家檢測機構,召開MDR法規評議第一次座談會。原定下午5點半結束的會議開到了6點半,海關宣布散會,企業代表卻一個沒走,湧上來圍着陳芳團隊追問:“能不能幫幫我們?”

過去,許多大型企業不知道海關有針對技貿措施的評議權,隻能靠自身力量去申訴,成效甚微。更多中小企業沒有渠道和資源獲取各國技貿信息,導緻産品生産後卻無法出口,損失大量訂單,甚至被迫退出一國市場。

數月間,陳芳團隊在調研基礎上找出法規中的不合理條款11條,經深圳海關斟酌完善,最終形成推遲執行MDR法規、更改部分低風險産品審批流程等4條評議意見。

2020年一季度,海關總署通過WTO/TBT第81次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WTO/TBT國家通報咨詢中心、中國駐WTO代表團等渠道,積極開展對歐交涉磋商。4月22日,歐盟理事會投票決定,MDR法規推遲一年實施,自4月24日起正式生效。

“這不再是一家企業的微弱聲音,而是中國政府在國際舞台上代表中國所有的相關企業發聲維權,對方也必須回應,這種力量大不一樣。”陳芳感慨。

推動規則“走出去”

不僅要保障中國企業和産品“走出去”,也要推動中國标準和規則“走出去”。

在深圳市德力凱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質量總監肖振華最近正在調試兩款新型監護儀,準備今年二季度銷往歐盟。就在大半年前,他還一度取消了這兩款産品的“出海”計劃——MDR如果沒有延遲一年實施,兩款新産品就來不及檢測,賣不出去。

肖振華心有餘悸,公司正在規模擴張的關鍵期,全力從神經科向神經重症監護、麻醉科拓展,新産品上市一旦受阻,擴規模也将成空談。如今劣勢扭轉,預計3-5年内公司産值規模将發生“質變”。

“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太需要這些技貿專家了。”現在,肖振華與這些專家成了朋友。2020年疫情期間,在武漢居家隔離的他受海關邀請,遠程參會評議孟加拉國技貿措施。企業身處市場一線,最清楚行業現狀。按照WTO貿易規則,海關組織行業專家評議研讨,提出對外交涉意見建議,并通過海關總署國際合作和交流機制推動問題解決。

技貿工作對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的影響越來越大。

海關針對國外技貿措施對廣東出口企業影響的調查顯示,受影響較大的出口行業主要是木材紙張非金屬類、玩具、家具、紡織鞋帽、機電儀器等。所受影響中,最多的是丢失訂單,其次是生産成本大幅增加,遭遇最多的技貿措施類型是認證要求,此外還包括技術标準要求、農獸藥殘留限量要求、标簽和标志要求、環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等。

“中國企業的技術正從追随到引領,我們海關技貿工作也當如此。”深圳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張宇君認為,不僅要保障中國企業和産品“走出去”,也要推動中國标準和規則“走出去”。

2017年至2020年,世界範圍内共發布12件無人機技貿措施通報,深圳海關無一遺漏。以陳芳團隊為核心,深圳海關共提出24條評議意見,争取外方更改11項技術要求,惠及全國170餘家民用無人機出口企業,每年為企業節省約20%的出口成本。

歐盟原計劃于2021年3月起實施電子顯示器能效标簽新規,疊加疫情影響,将對深圳這一全球電子顯示器重要生産基地造成較大沖擊。“但歐盟新舊法規之間沒有銜接到位。”深圳海關所屬布吉海關技貿專家研究發現,按照新規要求,企業一方面要用舊規的标準和方法測試産品能效,另一方面卻要用新規的計算公式确定能效能級,這種“新瓶裝舊酒”的方式很可能導緻計算結果與實際水平存在較大誤差,讓企業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技貿小分隊花了一周時間攻關,一一列舉歐盟新舊法規銜接不合理之處,形成評議報告,由海關總署在WTO/TBT會議上提交歐盟。最終,歐盟采納了這些建議,放寬新規過渡期市場監管要求,要求各成員國在執法中考慮比例原則和特殊情況,酌情執行新規。“我們出口風險降低了,正好能趕上‘宅經濟’的風口。”深圳兆馳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小龍透露,2020年出口超1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倍。

在深圳海關,技貿評議專家已有55人,“足迹”遍布信息通信、無人機、電子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一系列精準舉措,成功幫助相關産業降低技貿措施阻礙和檢測認證成本,涉及我國每年約960億元相關産品出口。

引導企業主動作為

企業是技貿措施的應對主體,但維權意識仍較薄弱。

“如何應對新挑戰?”這是“護航隊”人員坐在一起時讨論最多的話題。

“國際貿易形勢幾經變化,現在,我們很多企業作為應對技貿措施的主體,仍不太懂怎樣用世貿規則來維權。”董建朋認為,特别是中小企業因長期思維慣性,面對技貿措施大多是被動接受,在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商品出口的過程中,對技術貿易壁壘無法合理質疑、科學維權。

據中國海關調查,以信息通訊行業為例,約30%的受訪企業對技貿措施應對有一定了解,26%的企業建立了檢測實驗室,但僅有9.5%的企業參與應對技貿措施。

企業應對技貿措施的能力同樣不足。多數企業被動依賴海外客戶、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提供信息,存在滞後性,大多是即将在幾個月後生效實施的法規、标準,已錯失了提出評議意見、尋找應對措施的最佳時機。

作為代表中國政府、協會、企業和個人就技貿措施問題對外評議、咨詢的統一窗口,海關總署正從機制創新入手,強化技貿工作“共治”。近期,海關總署印發《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管理辦法》,彙聚地方政府、協會、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優勢資源,搭建我國技貿措施研究和應對聯合工作平台。

“未來将着力培育和提高企業的‘第一主體’意識,引導企業主動、全鍊條參與所在領域的技貿措施工作。”海關總署标法中心暨國家通報咨詢中心TBT研究部主任焦陽介紹,海關也将通過對國外技貿措施采取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合規應對、培訓宣貫等,破解技貿壁壘,使我國産品順利進入目标市場。

在這方面,廣東已有一定基礎。“廣東的國家級技貿研究評議基地有10個,全國最多。”遊洪介紹,目前海關已在全省建立了10個國家級技貿研究評議基地,約占全國基地總數的30%,整合了國家、省和地方三級優勢資源,進一步優化技貿措施信息和技術服務供給。

近5年,這些基地累計對外發出TBT/SPS通報評議意見500多件,提交特别貿易關注40多項,參與專家700多人次,參評數量及參與人次均居全國第一。廣東省内海關提交的評議意見中,累計被中國代表團采用140多條,并反饋給WTO相關成員。

揭牌不到2年的前海海關,仍沿用多年前邊防部門的舊辦公樓。從這裡飛出的,是陳芳和同伴們的願望——去一次WTO/TBT例會,代表中國創新企業發聲。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昌道勵 通訊員 關軒 陳琳

■廣東技貿工作發展情況

●目前廣東省内海關已建立了10個國家級技貿研究評議基地,約占全國基地總數的30%。

廣東是擁有基地數量最多的省份。

●近5年,廣東省内海關技貿基地對外發出TBT/SPS通報評議意見500多件,提交特别貿易關注40多項,參與專家700多人次,參評數量及參與人次均居全國第一。提交的評議意見累計被中國代表團采用140多條。

●近5年,廣東省内海關技貿基地組織完成50餘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貿措施研究與應用等重大研究項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