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智能化經緯編布織造制品?湖北仙桃,中國最大的無紡布生産基地與世界第一口罩生産基地,口罩現産能達到10億片/日防疫三年,仙桃發展口罩産業由小到大,由被動變主動,由企業自發到政産學研聯動,已形成一條包含原料、輔料、制品、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産業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江蘇智能化經緯編布織造制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湖北仙桃,中國最大的無紡布生産基地與世界第一口罩生産基地,口罩現産能達到10億片/日。防疫三年,仙桃發展口罩産業由小到大,由被動變主動,由企業自發到政産學研聯動,已形成一條包含原料、輔料、制品、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産業鍊。
近日,在全球非織造布技術創新峰會期間,湖北省仙桃市副市長顔志超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截至目前,仙桃市聚集的非織造制品企業已超2000家,年産值近500億元人民币。仙桃将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做強特色産業,打造非織造布特色小鎮,到2025年,包括口罩在内的非織造布總産值達1000億元。
一夜暴富的口罩城
“紡布産業看中國,中國看仙桃”,仙桃是我國最大的一次性口罩生産基地。但一直以來,口罩并不是普通民衆的生活必需品,相關産業也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一直發展不起來。直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口罩、防護服一度極其短缺,讓湖北仙桃的口罩産業走向前台。
這其中,當屬仙桃彭場鎮最為“耀眼”。這個面積不足武漢2%、常住人口不到武漢1%的鄉鎮,生産出全中國60%的無紡布産品,供應了全國80%的防護用品,占據全球四分之一的熔噴布市場份額。
武漢疫情嚴峻時期,彭場鎮上滿街都是 “點焊機配件”、“鼻梁筋輔料” 的招牌。家家戶戶都有點焊機,從無紡布作坊進些口罩片就能生産口罩了。由于市場供不應求,口罩價格一度從疫情前的最低每片0.05元,暴漲二三十倍。
“十年打工一場空,半年口罩成富翁。鎮上做口罩的人都發了财。”當地知情人稱,一片一次性醫用口罩,從出廠到戴在普通人臉上,“倒爺”能從中賺到1~2元,月入千萬元不是夢。口罩原材料也水漲船高,一噸熔噴布的價格從3萬漲到60多萬;一台出廠價25萬元左右的打片機,賣到彭場鎮可加價到40萬元,還一機難求。
漲得快,跌得也很快。到4月中旬,點焊機已從高峰期的2.5萬元跌至5000元左右,彭場鎮上的口罩作坊利潤也不及高峰期的10%,一次短暫造富的魔幻之旅随之結束。
“精織”一塊口罩布
雖然一夜暴富不可持續,但經曆一場疫情後,口罩已然成為每個人守護健康的必需品。如何把這片小小的口罩做成大産業,仙桃人開始在口罩産業的産能升級、結構升級、品牌升級上下功夫。
作為全國最大的非織造制品基地,仙桃全市一年可産出90萬噸非織造制品,産值可達近500億元人民币。據湖北省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的數據統計,僅在口罩生産這一環節中,仙桃的日産能約可達到10億片。
高産能解決了國内外與日俱增的口罩需求,但大量的口罩使用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也成為全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據統計,在疫情防控期間,全球每月需要使用和丢棄1290億個口罩,75%的廢棄口罩會進入填埋場或海洋,而這些口罩需要長達450年的時間才能分解。僅2020年就有約15.6億個口罩流入海洋,帶來4680噸至6240噸的海洋塑料污染。
作為全國重要的無紡布生産基地,仙桃在口罩産業加快技術升級方面擔任着重要角色。
仙桃市科技局局長何莉芬表示,為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到口罩産品的科技創新中來,政府部門積極建立産學研機制,搭建公共技術創新平台,牽頭成立湖北省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創新聯盟。目前,已有20多家創新聯盟的成員企業累計獲取非織造制品相關專利超過30個。比如納米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微納米纖維以及石墨烯材料都運用到了口罩原材料的創新研發中,不僅提高了口罩的含金量,更有效減少了口罩的廢棄率。
除了通過技術創新推動非織造布産業升級外,顔志超還透露,仙桃還在積極創建4個基地(國家應急防護物資儲備基地、國家非織造布原料供應基地、國家非織造布生産基地、國家非織造布裝備制造基地)以及2個中心(建設國家級的非織造布質量檢測中心、國家級的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力争在“十四五”末,仙桃全市非織造布産業産值規模達1000億元,規上企業達200家,年出口額60億美元,創稅40億元,培育知名品牌20個以上,建成世界級的非織造布生産基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