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賈寶玉的為人,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程”。
言從口出,必定帶着作者的主觀思想烙印,世之評賈寶玉者,無非對他“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的思維邏輯予以批判,或有愛唱反調,有特立獨行之風者,反倒對寶玉此種行為稱贊不已,認為曹雪芹塑造賈寶玉的“無能”,是在稱頌他的高雅,不落俗套,此系讀者主觀評價,無須分出孰對孰錯,以正确自居者,本身就帶着錯誤的基因。
對我個人而言,賈寶玉身上有一種很奇特的悟性,這種悟性亦正亦邪,草草看去,深感寶玉悟性超群,細細品之,卻有細思極恐之感。
賈寶玉有一個習慣,喜歡用極端的方式來安慰自己,以求獲得解脫。曹雪芹在塑造賈寶玉的這個特點時,往往通過他對死亡的态度來展現。
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襲人前借“家人贖我回去”,規勸賈寶玉從此好好讀書,莫要再沾離經叛道的事,賈寶玉答應,次日就又去了黛玉、湘雲的住處,用湘雲的剩水洗臉,還有吞吃胭脂的嫌疑。
襲人見寶玉反複無常,不遵承諾,回來後一言不發,賈寶玉不明就裡,見襲人“無理取鬧”,也不理襲人,可心中的難受卻無法回避,最終賈寶玉寫了一篇禅悟的話: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钗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賈寶玉之所以寫這段文字,是因為他想了心苦,不起苦。
他因為在乎襲人的感受,所以眼見襲人不理自己,他心中就有苦沉浮,想來想去,他最終得出的解決之道是:橫心隻當她們死了,橫豎自然也要過的,便權當她們死了,毫無牽挂,反能怡然自得。(第21回)
在賈寶玉親手寫的禅悟文字中,提到了四個人,分别是:花襲人、麝月、薛寶钗、林黛玉。
寶玉因襲人不理自己,進而延伸遷怒麝月,最終連黛玉、寶钗也算上了,直寫“戕寶钗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
同樣的例子,《紅樓夢》裡還有許多。
第二十二回,因戲子風波,賈寶玉同時得罪了林黛玉、史湘雲,他覺得自己從中調停,本是為了幫助兩人,反落得裡外不是人。
聯想起剛聽的戲《魯智深醉鬧五台山》,他不禁感慨:什麼是大家彼此,你們是大家彼此,我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挂。說完這句話,品了一品,不覺淚如雨下。
到了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趕出怡紅院,賈寶玉見母親盛怒,亦不敢求情,隻能任由王夫人處置,回頭清算一番,怡紅院的晴雯、芳官、四兒都遭池魚之災,無一留下。
見此情景,寶玉無可奈何,說了一句:從此休提起,全當她們三個死了。不過如此,況且死了的也曾有過,也沒見我怎麼樣,此一理也。(第77回)
脂硯齋有批語注雲:寶玉至終一着全作如是想,所以始于情,終于悟者。既能終于悟而止,則情不得濫漫而涉于淫佚之事矣。一人前事,一人了法,皆非棄竹而複憫筍之意。
賈寶玉的可怕之處就在于此,他的解脫之道始終以自我為中心,晴雯病逝夜裡,扯着嗓子喊了整整一夜的娘,何其凄慘。
賈寶玉在乎的卻隻是“晴雯死前有沒有喊我的名字”,得到小丫鬟否定的回答後,他心中不快,責備小丫鬟必定沒有聽全。又有小丫鬟編造了一個“花神歸位”的故事,就将賈寶玉哄住,也顧不得晴雯死前受了多少罪,隻一門心思為晴雯歸位高興。
賈寶玉是個很會安慰自己的人,晴雯被趕走,他無可奈何,就用“權當她死了”來釋懷自己,晴雯病逝,他也選擇相信丫鬟的謊言,因為隻有相信,才能獲得心理上的解脫,不緻于對晴雯的死耿耿于懷。
甚至我個人懷疑,如果沒有小丫鬟的這個謊言,賈寶玉自己也一定能想到别的“好辦法”來開釋自己。
這也回答了讀者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如果最終陪伴在賈寶玉身邊的人是林黛玉,賈寶玉是否還會出家呢?
我個人的答案是:會。
《紅樓夢》開篇,曹雪芹就再三強調,中國古代小說千篇一律,皆用才子佳人一個套子,讀之味同嚼蠟,既寫《紅樓夢》,必要遵循寫實筆法,不敢稍加穿鑿。
如果林黛玉病逝,賈寶玉萬念俱灰出家,或者以身殉情,那就成了俗之又俗的鴛鴦蝴蝶小說,所以黛玉病逝後,寶玉迎娶了寶钗,兩人過了一段舉案齊眉的婚姻生活,最終賈家迎來抄家,樹倒猢狲散,之前的榮國府寶二爺,變成了“寒冬噎酸齑,雪夜圍破氈”的乞丐之流。
在這種劇烈的心理落差下,才能讓賈寶玉抛開之前的“自欺欺人”,轉而用現實主義眼光審視這個世界,理想與現實真正出現碰撞,才會引發賈寶玉的大徹大悟,真走到了這步,賈寶玉的懸崖撒手豈是一個黛玉所能攔住的?
論到底,賈寶玉是一個自私的人,脂硯齋說他“由情開悟”,可這個情的承受主體是賈寶玉自己,即便黛玉是他的知己,可在“賢襲人嬌嗔箴寶玉”的小小敲打下,賈寶玉便能發出“灰黛玉之靈竅”的感慨,一切的中心都圍繞着他的心理舒适區間。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對賈寶玉而言,他深受《莊子》随性解脫思維的影響,如果現實生活非他想要,他隻會逃避生活,而不是熱愛生活。
正如第二十回,賈寶玉對弟弟賈環的批評:這件東西不好,橫豎那一件好,就棄了這件取那個。難道你守着這個東西哭一會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來取樂頑的,既不能取樂,就往别處去尋樂頑去。哭一會子,難道算取樂頑了不成?倒招自己煩惱,不如快去為是。
從最終懸崖撒手的結局來看,此番話不是賈寶玉的裝模作樣,他真的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本文系“紅樓不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八十回本,圖片來源于清代孫溫《紅樓夢》全繪本,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