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11:57:10

近日,金牌編劇高滿堂的全新力作《愛情的邊疆》正在熒屏熱播。許多年輕觀衆表示不解:女主角文藝秋不顧一切追求維卡的愛情,是否過于執著了?

高滿堂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是央視助人尋親公益節目《等着我》給了他創作的底氣。2015年的一期節目中,兩位初戀情侶在命運的陰差陽錯下闊别47年後的深情相擁,堅定了高滿堂塑造文藝秋這個人物的信心。他希望年輕的一代相信:現實之中有人對于情感的信仰,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堅強和持久。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等着我曆經四季愈加堅挺)1

藝術的生命源于真實。用真實的生命表達生命的真實,正是《等着我》曆經四季依然堅挺的核心所在。自5月20日起第四季開播三期以來,節目成功斬獲三連冠,并且節節攀升,三期暖心人物短視頻觀看量超2200萬,獲超過100家國家主流媒體大力支持。

“我覺得《等着我》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就是真實”,《等着我》節目制片人、總導演楊新剛強調,欄目組把真實性當作生命線,也是一條紅線,如果哪位導演在制作過程中哪怕虛構了一個橋段或情節,都是要被欄目組開除出的。

很多人将《等着我》稱為一顆“催淚彈”。淚從何來?不是消費傷痕的獵奇與悲憫,其更深層次的情感邏輯是通過尋人觸及普羅大衆的悲歡離合,以細膩而紀實的鏡頭語言還原他們的漂泊、堅守、不屈和奮鬥,深刻觀照他們對于溫暖、團圓和幸福的熱烈渴望。

融公益、民生和故事為一體把綜藝節目當公益事業來做,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實事

這是一檔稍顯另類的節目,穿越酸楚的生離記憶,觸達溫暖的人間真情。

比起常規電視綜藝的娛樂消遣色彩,《等着我》将目光鎖定在了“尋人”這一揪心的全民話題上,節目以真誠初衷、真實尋找、真情故事呼喚回歸與團圓,希望讓更多的人不再飽受相思之苦、離别之痛。

進入互聯網時代,古來有之的尋人行為雖然有了全新的介質,擴散的範圍更大,發布的渠道更多,但在注意力失焦的語境中,依然難以解決有效傳播的問題,尤其是在相關的知識普及上,大衆的整體觀念落後于技術的更叠和法律的完善。近年來,我國公安機關不斷優化升級打拐工作的體制機制,努力讓犯罪分子插翅難逃,讓失散的親人都能重逢,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中,媒體尤其是權威平台的深度參與顯得尤為重要。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等着我曆經四季愈加堅挺)2

《等着我》一路走來的四季,是其作為公益符号引發全社會凝心聚氣、為愛接力的四季。央視以節目為起點、平台和紐帶,聯合公安部、民政部等國家部委、地方打拐部門、社會公益組織彙聚各方力量,多位文藝界名人鼎力助陣,獲得了上萬名的公安民警、超過22萬名志願者以及上百家主流媒體支持加盟,形成了一個陣容空前、高效有力的尋人體系。開播四年以來在熒屏内外無償幫助1200多個家庭、1萬餘人實現了團圓夢,尋人成功率超過70%。

在筆者看來,《等着我》同時兼具了公益屬性、民生情懷、中國故事三大特色。其中,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實事的躬身力行,是其成功的根基。

為了進一步放大節目的公益價值,本季節目将社會責任從時間和空間上予以延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運用融媒體優勢,電視、廣播、網絡統一行動——央視綜合頻道《等着我》團隊,央廣中國交通廣播《北辰在找你》團隊,央視網、央廣網等聯袂打造大型融媒體節目《等着我,我會找到你》,通過三台融合、三網融合的創新實踐,實現内容“能看、能聽、能評”,竭盡所能讓尋人通道向全社會敞開。

把綜藝節目當公益事業來做,《等着我》以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僅彰顯了央視身為國家平台的榜樣引領和社會擔當,更用觸摸社會溫度、緊跟技術叠代的創作自覺,成功開辟了國産原創綜藝的全新天地。

溫暖維系大衆的共同情感在陌生人社會以“家的融合”潤滑“心的融合”

“電視媒體不僅僅是制造片刻娛樂的播放器,更是生産并維系社會共同情感的生态圈”,在評價《等着我》的節目價值時,一位豆瓣網友如是說。

這個舞台,濃縮着中國人的情感春秋,上演着小家庭的悲歡離合,講述着尋找與堅持、思念與感恩,珍惜與原諒,世間百态均以回歸“愛”與“暖”的主題,深度觸及每個人内心最為柔軟的角落。在“希望之門”推開的一刹,許多張喜極而泣的面孔讓我們久久難忘。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等着我曆經四季愈加堅挺)3

生活不都是陽光雨露,也有風雨和陰霾。假如生活欺騙了我們,那我們就還生活一個奇迹:被拐的經曆讓文鋒變得自卑與孤獨,妻子閃閃用一顆雞蛋為他灰色的人生帶來了光亮,他決定勇敢走出陰影,為愛出發: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的“鐵漢爸爸”,在70歲高齡的時候選擇尋找57年前失散的親人,他用一場穿越了大半個世紀、穿越了大半個中國、甚至穿越了人世與黃泉的團聚,讓無數觀衆感動于他父愛如山的偉岸、隐忍;兩個被拐的孩子多年相依,彼此鼓勵,走出對人生的失意與失望,長大之後,他們結為夫妻,組建了一個溫馨的小家,這讓他們更加渴望來自大家的溫暖,于是踏上了的尋親之路……

為緣尋找,為愛堅守。通往團聚的路再長再難,走下去,必能到達。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便在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家文化”始終承載着中國人對生活的夢想和歸屬。無疑,《等着我》所呈現的這些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中國故事,是有強大的情感卷入能量的,這些人和事看似離我們好遠,但其中蘊含的團圓、感恩、孝道、人倫,都是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觸及的人生命題。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等着我曆經四季愈加堅挺)4

除了永恒的親情之愛,那些萍水相逢的動人情誼,也在《等着我》中被時光烘培出迷人的芬芳:患有先天性重度血友病的鄭衛甯創造了人生的奇迹,他念念不忘讓他“換了活法”的恩人和知己,出現在“希望之門”背後的劉漢華就是他的“拐杖”,跨越40年的歲月長河,不圖回報的善意溫暖了一個人,又從一個人到無數人;20年前,一位素未謀面的“築夢師”用一本字典改變了放牛娃的人生,終于擁有了一份小有所成的事業之後,屈勇和妹妹希望找到當年的指路人,親口道一聲感謝:“沒有你的那個1,後面再多的0也沒有用”……

當我們每每感慨“人情冷漠”的時候,《等着我》的出現就像一束光,用明亮和溫暖盡情書寫着人世間的善意,在尋找的過程中帶我們去洞見人性的美好。黑暗之中總有火苗,節目創作團隊小心翼翼呵護着跳躍的火苗,為看似脆弱的社會人際關系提供“潤滑”與“黏合”。正如央廣主持人北辰所說,“我們看到的不是緊閉的門,而是敞開的心。”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等着我曆經四季愈加堅挺)5

感性看節目,理性去思考比電視尋人本身更大的意義在于普法教育和感化人心

自《等着我》誕生以來,受衆一度分為兩派争論不休。一派心疼于受助者的不幸遭遇,認為在電視機前撕裂人生的傷口,未免顯得“殘忍”;一派敬佩于節目的良苦用心,通過這些自願講述、主動曝光的尋找故事,節目更大的意義在于普法教育和感化人心,讓更多失散的親友通過科學的方法早日團聚,提升廣大民衆保護自我、保護家人的防範意識,也用相對極緻的動人情感呼喚大衆珍惜彼此、珍重親情。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等着我》以其日益壯大的力量和不斷突破的成績,逐漸消弭了少數觀衆的質疑。在《等着我》節目制片人、總導演楊新剛眼中,這檔節目就像一則大型公益廣告,“以前很多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尋找,但是很多尋親者傾盡一生,家徒四壁也未必能找得到,所以《等着我》對于尋親方法和途徑的宣傳上是有很大幫助的。”

等着我的故事真實嗎(等着我曆經四季愈加堅挺)6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介紹,“在節目的影響下,有更多尋人者前往公安機關采集DNA進行比對,在尋親過程中找到了更科學有效的線索,同時節目也提升了全民防拐的意識。現在新發的拐賣兒童案件一年隻有幾十起,破案率也在95%以上,基本上是快偵快破。”

難能可貴的是,《等着我》在情感尺度的把控上,保持着一份尊重和克制。本季“暖心公益團”五位嘉賓分工明确,更多扮演的是助力者和傾聽者的角色:訪問人張春蔚讓求助者把積攢了多年的情緒釋放出來,陪伴觀衆走進他們波瀾起伏的内心;尋人團團長舒冬身體力行,直接投身尋人行動,;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作為尋人助力團的評論嘉賓,堪稱“行走的普法教科書”,以理性與專業為溫暖保駕護航。

讓真情可以看見,讓等待可以聽見。《等着我》的節目粉絲們認為,“感性看節目,理性去思考”才是打開它的正确方式,“縱然我們總是止不住流淚,但讓我們淚流滿面的并非煽情而是真情。祝願每個人都可以幸福地活着,希望每個家都能盡享天倫,希望這個節目可以一直陪伴下去,直到真的天下無拐,沒有生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