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古詩詞千千萬,若論起愛情詩的頂峰之作,恐怕當屬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雁丘辭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金朝的文壇盟主,在詩、詞、文、曲等方面都卓越成就,這首《摸魚兒·雁丘辭》,就是元好問的代表作之一。
在這首詞之前,元好問寫了一段小序:
乙醜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号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這段序說明了元好問創作《摸魚兒·雁丘辭》的原因和過程。
序中說:乙醜年,也就是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此時元好問16歲,他到并州(今太原)去參加考試,在路上,遇到一位捕雁人,捕雁人對他說:“今天早上捕獲一隻雁,将它殺了,另一隻逃脫的去在一旁悲鳴,不肯離去,最後竟然飛身砸在地上,死了。”詩人很感動,于是将兩隻死雁買下來,葬在汾水岸邊,砌上石塊作為标記,稱它為“雁丘”,同行的朋友,很多都為它寫下詩詞,我也寫了一首《雁丘辭》,當時寫得不諧音律,今天修改定稿。
所謂“舊作無宮商”,可能當時他寫的是詩,詩不能唱,将其改為詞,詞能唱。也有可能當時寫的就是詞,但因為當時對詞的音律把握不好,有很多不諧音律的地方,現在将其修改定稿。至于這首詞是什麼時候修改定稿的,不得而知。
下面我們詳解全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詞的開篇,劈空而來,發千古之問,寫盡天下有情人内心的悲歎。
在這個世界上,愛情是最為深邃的情感,惟有愛情,能将兩個人的心靈乃至生命,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從《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夫妻,到《摸魚兒·雁丘辭》中的兩隻大雁,在優美而哀傷的詩詞中,我們感受到了超越世間一切的愛情。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這幾句是寫大雁又宿雙飛的生活。它們一起過飛天地南北,漸漸老去的兩雙翅膀,不知經曆了幾個寒來暑往,它們就像這世間的癡情兒女一樣,在相伴的一生中,經曆了無數的快樂,也經曆過離别的痛苦。
癡兒女還包含了另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金章宗泰和年間(1201-1208),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有一對癡情兒女,因為愛情受阻,雙雙赴水而亡,第二年,他們殉情的地方,荷花盛開,株株并蒂。元好問為此又寫了一首《摸魚兒·雙蕖怨》,同樣是愛情詞中的千古名篇。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這幾句是寫大雁殉情時的内心活動,在殉情之時,大雁應該在說:卿已身死,而我獨活,面對萬裡高空的層層白雲,千重高山上皚皚暮雪,我孤單的一隻雁,能飛向哪裡去呢?生不同飛死同穴。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
詞的下阕,寫雙雁所葬之處。
箫鼓,用漢武帝《秋風辭》的典故。當年漢武帝泛舟汾河,寫下了《秋風辭》一詩。《秋風辭》有雲:“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箫鼓鳴兮發棹歌。”因為雙雁葬在汾河邊,元好問于是聯想到當年漢武帝在汾河上泛舟寫詩的情景。因為《秋風辭》中還有這麼一句,“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所以元好問用此典故,并非穿鑿附會。
平楚:平林。
橫渡汾水的路上,當年漢武帝遊汾河時熱鬧非凡的箫鼓,早已沉寂在曆史之中,隻剩一片荒煙,依舊籠罩着平林。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招魂,是《楚辭》中模仿民間招魂習俗寫成的詩篇。楚些(suò):《楚辭·招魂》句尾皆有楚人慣用的語氣詞“些”。山鬼,也是《楚辭》中的詩篇,此詩是祭祀山鬼的祭歌。
這裡是用《招魂》與《山鬼》詩篇,來襯托埋葬雙雁時的悲怆之情。吟誦《招魂》為雙雁招魂,是多麼令人悲歎,山鬼在風雨中暗暗悲啼。
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最後這幾句,是寫雙雁深情不滅。雙雁生死與共的深情,連上天也妒忌,詩人不相信雙雁會像莺兒燕子那樣化為黃土,它們的故事會流傳千秋萬古,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會來拜訪雁丘,在這裡痛飲狂歌,憑吊深情。
下阕将雙雁的愛情放到曆史的長河中,即使是漢武帝,他曾經的汾河上的經曆,終究化為一片荒煙,而雙雁的愛情,卻會永恒不滅,萬世傳唱。
這并不誇張,1993年姜育恒的歌曲《梅花三弄》,至今還在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2013年宋祖英還将元好問的這首詞譜成歌曲演唱,收錄在專輯《愛的史詩》中。雁丘,也成為了今天山西太原汾河公園的景點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