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7月以“沉浸式”老上海弄堂場景為主打的城市集市·裡弄登陸北外灘來福士并迅速火爆出圈,圍繞“老上海元素”做文章的主題商業街區幾乎紮堆出現,成為了一種商業新潮流。
是掌握了流量密碼,還是進入了同質化競争?
記者采訪發現,疊加懷舊元素的商業業态升級背後,蘊含着運營者們的創新思維和文化情懷。
隻要在商業街區中運用“老上海元素”進行設計、美化,就能對客流形成虹吸效應,就能持續掌握流量密碼嗎?
魯敏說,當然不是!“尤其是最近1、2年,上海的商業各方面變化真的特别快。”
一見面,魯敏就很感慨。沒等記者發問,他就先給自己提了個問題——“周圍很多人經常問我,之後城市集市想發展成什麼樣子?”
位于北外灘來福士和瑞虹天地太陽宮的城市集市“姐妹花”裡弄和江湖,因為大量融入老上海生活場景和物件記憶,都是一經開業就迅速走紅。
城市集市·裡弄
打造了一條90年代上海懷舊文化主題街區,門牌号、五鬥櫥、樟木箱、石頭乒乓球桌、戶外水池……最近,街區裡還應景地“下起了雪”。
城市集市·江湖
是滬上首家武俠江湖“沉浸式”主題集市,龍門客棧、大漠孤煙……将80後、90後記憶中的武俠經典濃縮呈現。
作為創始人之一的魯敏很清醒地認識到,重複,隻能把一手好牌打爛,“沉浸式”環境的獨特設計一定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圍繞餐飲這一核心功能,他們注重在“好吃”中融入情懷。
“如果隻有高顔值,大家很感興趣地過來了,結果發現不好吃,他們還會想來第二次嗎?”在入駐餐飲品牌的選擇上,城市集市的标準是“街邊好味”。
“像蔥油餅啊、臭豆腐啊、郭大王啊,都是因為附近舊改,他們以前的街邊店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們想把這些街邊美味引進進來,後來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真的挺好的。”在他看來,其實往往街邊的這些小店,才真正代表了最純正的煙火氣息。
正因為發生在區域舊改、城市更新的當下
“老上海元素”更能引起“共情共鳴”
最近,楊浦區“小世界社區商業中心”經改造後重新亮相,在二層空間裡也複刻了一處老上海特色風情街,縫紉、開鎖等老攤位,鐘表、碗杯等老物件,都勾起了居民滿滿的回憶。
這處風情街其實隻短暫現身一個月,對于如何運用“共情共鳴”這種流量密碼,運營者有着自己的巧思。
吸引居民們來看看,擴大他們的知曉度後,未來,這裡将打造成一個新型的社區共享空間。
上海楊浦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可珂說,會把修表、理發、配鑰匙、中醫義診、配膏方等公益活動和公益服務,嫁接到這個新空間裡面來,“希望用公益來鍊接商業,然後用商業來激活社區的活力。”
一頭通過懷舊牽起社區居民
一頭創設新奇吸引年輕客群
在豫園文商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豫園一期項目總經理關卓看來,好的商業模式不應自我界定消費群體,上海文化記憶始終需要在流動中傳承。
2個月前,老上海人熟知的舊校場路華麗變身為“校場”快閃街區,30個集裝箱搭建起來的全新購物場景中,引入了多家新國潮、新國貨品牌的主題限定店。
說起創設經過,關卓用了一個詞——“大海撈針”。
“像B站,它是首次在線下開店,我們幫助他把線上的大IP去做一個線下落地;像我們上海人傳統記憶當中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也是很少在線下去用一個店鋪的形式來展現,《大鬧天宮》《黑貓警長》《天書奇譚》《葫蘆兄弟》等等這些IP形象,真的是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歡;再比如永和豆漿,全上海隻有在這裡提供一款冰淇淋油條……”
關卓說,“校場”快閃街區更像是一個窗口,“消費者過來不光是買一樣東西、喝一杯咖啡、畫一隻燈籠,他們消費的是情感和互動,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煥新餐飲、社區活力、潮流街區……區位不同、功能不同,在“老上海元素”的加持下,運營者們各顯神通,诠釋出與衆不同的文化滲透。
關卓說,快閃街區會繼續在“校場”比拼概念下,以銷售額和接受度為考量,對入駐商戶和品牌進行汰換,維持新鮮感。
而魯敏在回答自己一開頭提出的“城市集市未來會做成什麼樣”時,也早已胸有成竹,他說,要腳踏實地,把團隊最擅長的東西做好。
“我們的團隊最擅長的應該是創意和運營。比如我們在北外灘來福士二期城市集市打造的主題叫‘少年宮’;在中山公園龍之夢,我們全新的城市集市打造一個‘holiday假期’的概念,會把年輕人喜歡的武康路、安福路上的很多網紅店,引進商場。”
魯敏透露,接下來,城市集市和開心麻花、LVMH集團、地下複古集市redzepi等都将進行更多的跨界合作,“城市集市的發展會深耕上海,未來,我們一定還是會堅持每個項目不一樣的主題,希望帶給大家、帶給上海更多的驚喜!”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劉小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