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一句話叫做“相由心生,境随心轉”。意思是說一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認識乃至感受,是由他的内心決定的;而他所經曆的境遇,也會随着他的内心來改變。古往今來無數的真實事例都說明了這句話真實不虛的道理。
唐朝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被後世稱為中興名相的裴度年少時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的他想要通過考取功名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但卻屢試不中,所以心中十分苦悶。有一天,他路過集市,看到路邊有一個算命的相士正在那裡給人們相面。他走上前去請算命先生為自己算一算前程。這位相士端詳了一下裴度,搖搖頭說:“請恕在下直言,客官面相不佳,法令紋入口,日後恐有餓斃之虞。”裴度聽後極度沮喪,情緒更加低落。
過了幾天,裴度去當地的香山寺漫步,看見有一個婦人在佛前上香跪拜,祈禱完畢便匆匆離去,裴度正欲繼婦人後也在佛前上幾柱香祈請佛菩薩加持自己改變命運,卻發現香案上有一個包袱。他打開包袱一看,發現裡面有一根用稀世珍寶制作的玉帶。他心想:丢失了玉帶的人現在一定十分焦急,我應當在這裡等候失主,把這根玉帶交還與對方。
果然,不一會兒,那個剛剛在這裡上香的婦人急匆匆地跑了回來,神色慌張,語無倫次,逢人便問是否見到一個包袱,那裡面可是她們全家的身家性命。裴度見狀,上前問了一下經過,原來,這個婦人是當地太守的妻子,因太守得罪朝中權貴,被誣陷下獄,命在旦夕。太守夫人為救太守,不惜傾家蕩産用重金求得一根玉帶,正打算以此玉帶替太守贖罪,不想卻被遺失,如若尋不得,自己也無顔面對家人,不如一死了之。
裴度聽後,便把包袱拿出交予婦人,并寬慰了幾句。婦人見玉帶失而複得,驚喜萬分,對裴度連連叩謝後便離開了。
又過數日,裴度再次經過集市時,突然被前幾日為他相面的相士拉住,驚訝地說:“你一定做了一件大善事,我看你的面相已經改變了。今後你不僅不會餓死,而且還會有無量的福報。如果你今年進京趕考,一定能考取功名。”
同年,裴度果然考取了進士。然後便一路高升,最終官拜宰相,成為千古留名的一代名相。這段經曆被元朝關漢卿收錄在了自己的雜劇集中,這便是“裴度還帶”的故事。
一個人内心的力量有時往往會大大超乎人們的想象,這其中既有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佛家所說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轉”中所說的那個“心”的作用。這個“心”不是我們髒器裡面的那個“肉心”,也不是我們的那顆妄心,更不是超現實之外的神明之心,這顆心就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佛性”,是“萬法由心生”之根本。
除了上面我們說到的“裴度還帶”,近代最具影響力的通過行善積德改變自己命運的《了凡四訓》想必有朋友也早已熟知,這些都是“相由心生,境随心轉”最真實的寫照,也是我們現世衆生修身明德、自度度他的生動教材和學習榜樣。
“相由心生,境随心轉”,大家感悟到了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