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篇分【原文】【譯文】【感悟】【往期相關文章】四大闆塊,約2000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釋】:
1.寥:無形,空虛
2.殆:停止
3.強:勉強
4.域中:宇宙間
譯文有那麼一個物體,它渾然一體,先于天地而生。無聲又無形,不依靠外力而永存,不停循環而永動,它可以稱作是天下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強行給它起了個号叫做“道”,勉強取個名字叫做“大”。大到無邊(越來越大)叫做膨脹,膨脹就是離中心越來越遙遠,越來越遙遠卻反而能向心返回本源。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同樣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确實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本性就是自然。
(注:《道德經》版本衆多,筆者以學習悟道為重,不糾字眼。以上譯文是筆者參考相關文獻并根據自己理解翻譯而成,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異議,歡迎讨論。)
感悟:
這是令人啧啧稱奇和無比驚豔的一章。如果說第一章、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分别解釋了道是無形無影卻又若隐若現,它真實存在卻又說不清道不明。那麼這一章,以一個現代人對宇宙的了解回看的話,不禁大為驚歎老子的宇宙觀之先進,這是古人,還是先知?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隻用短短九個字,說出了“宇宙在膨脹中”這個1929年才有天文學家哈勃初次提出的觀點,老子不借助任何科技手段,竟然早了2500年,還輕描淡寫地道出了這個“宇宙級的秘密”。(我震驚的嘴巴還未合攏,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章也為“宇宙四大”和“道法自然”而很有名。有的極具權威的版本,包括河上公本、王弼傳世本、北大漢簡帛本都作“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而唐代傅奕本作“人”。我看完前後文後,也認同很多版本為讨好或勸阻當時的君王而借老子的話,故篡改《道德經》一說,把“人”改為“王”。愛因斯坦在考慮宇宙問題的時候應該也不會想到要提醒統治者什麼什麼事情吧。所以,這一次,我站傅奕。
因為我始終覺得老子已經參透宇宙奧秘,眼裡心裡已經沒有當時的區區小王了。這可能是我的偏見,在浩瀚宇宙面前,地球都是渺小的,又何況一個王呢,談治國不免流于俗也。
通過我一個區區讀者的心裡,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現在看的這麼多版本,統統都不是原汁原味的原版,沒有人知道原版在哪裡,可能我們所有人都在“盲人摸象”,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即便是“疑似面目全非”的一本《道德經》,也傳承影響了整整2000多年,讓如此多人俯首膜拜,不可謂不神啊。
我雖然已經詞窮,覺得怎麼寫都是在“亵渎”聖人的文字,但忍不住還是評論一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莫怪。記得我給我的淺談第五章起名“四十六億歲的地球不需要人類來拯救”,在本章中我又生出了同樣的看法,渺小的人存在于地球中(即”人法天“),渺小的地球存在于宇宙中(即“地法天”),渺小的宇宙都在道中(即“天法道”),然而“道”隻是它天然本性的樣子。
既然“人”在四大中,也即在“道”中,道亦能複歸人心,故人亦大。理論上“人得道悟道“是完全可能的,就像佛教的”人人都能成佛“一個道理。我這麼說好像又和“無為”背道而馳了,顯得太執太“要為”了。請原諒我的語無倫次,我實在無法組織合适的語言來形容我的想法。
言語道斷,一說就錯啊!
感謝閱讀|點贊|收藏|分享|評價的朋友
歡迎關注——回看《第一章:“道、無、有、玄”四個字,可包羅宇宙萬物》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緻诘(jié),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繩(mǐn)繩兮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回看《十四章:我看不見道,道卻在高維空間降維看我們 》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míng)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衆甫(fǔ) 。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回看《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究竟長什麼樣子?》
參考資料:
《老子》湯漳平 王朝華 譯注—中華書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