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今年6月8日,廣東省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主會場活動将在陽江市舉辦。屆時,陽江市将圍繞“保護海洋生态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的“線上 線下”活動。
陽江,一座因海而生、因海而興的美麗城市,有着深厚的“海洋底蘊”。陽江海(島)岸線總長470.2千米,海域面積約1.23萬平方千米,其中灘塗面積131平方千米,海島122個。陽江擁有大小港灣23處,适宜建大、中、小型港口和漁港的港灣有7處,宜港岸線長39.1千米,其中陽江港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沿海生态環境極具多樣性,紅樹林總面積1200公頃,已發現有經濟價值的海水魚類品種達105種,可開發用于增養殖的品種20多個,可供開發的濱海沙灘26處,總長62.88千米,其中優質沙灘24處,總長35.88千米。豐富的海洋資源,優質的海洋生态圈,為陽江不斷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陽江市立足新的海洋發展戰略定位,海洋經濟空間布局逐漸優化,新興海洋産業異軍突起,初步形成了臨海工業、海洋漁業、濱海旅遊、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能源等迅猛發展的海洋産業新格局。該市重點培育以海上風電為主導的臨海清潔能源産業,大力發展臨港現代工業、濱海旅遊和現代海洋漁業等産業,積極探索完善“海上風電 海洋牧場”“藍色能源 海上糧倉”融合發展模式,努力打造廣東(陽江)國際風電産業城和漁港經濟區。
海上施工平台
“‘十四五’時期,陽江将繼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打造廣東沿海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以沿海區域的先行發展帶動近海陸域和整體經濟發展,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城市。”陽江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海上風電揚帆起航
大力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海上風電作為綠色能源,已成為低碳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新的階段性機遇為陽江發展海洋經濟提供了新動能。陽江堅持新發展理念,搶抓沿海經濟帶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優化海洋産業布局、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加快推動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據悉,陽江加快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産業基地,落戶企業達27家,總投資461億元,産業布局基本涵蓋了整機集成和關鍵零部件,生産能力達700台套,形成以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等為特色的海洋産業體系。
同時,陽江以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骨幹企業為龍頭,以大規模海上風電資源開發為牽引,帶動陽江海上風電研發水平提高和裝備制造及服務業發展,加快構建集海上風電機組研發、裝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維護于一體的風電全産業鍊。推動“一港四中心”建設,依托陽江港建設聚合設備出運、倉儲物流、出口貿易、總裝安裝、運營維護、設備退役等功能的風電運維母港和風電設備儲運基地,建設完善了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風電創新中心、大數據中心和運維中心。
“陽江堅持将海洋科技研發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積極推動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充分發揮海洋資源集聚優勢,全力打造海洋科技高地。”該負責人說,陽江依托風力、海洋、港口和産業先發優勢,圍繞風資源評估、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生産制造等重點環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獨立創新、聯合創新,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海上風電裝備核心零部件企業。目前,海上風電學院已在陽江挂牌成立,并建有海洋水産領域類26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樁筒複合導管架海上風電基礎設計研究”等科技項目獲廣東省立項目。
海上風電場
當前,陽江市海上風電項目“多點開花”。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中,陽西青洲島風電融合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列其中,規劃海域面積達4.9萬公頃;位于陽江市沙扒鎮海域的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内首個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的海上風電項目,每年可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約56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全球首台抗台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已在陽江完成安裝;全國總裝機規模最大的近海深水區項目——華電青洲50萬千瓦項目已動工建設……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陽江市共350萬千瓦10個海上風電項目建成投産,并網52.8萬千瓦,占廣東省總并網容量的51.8%。
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陽江将進一步圍繞國家能源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海上風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布局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海上風電全産業鍊建設,打造海上風電千億級産業集群,突破核電、氫能、太陽能産業關鍵技術,實現産業鍊自主可控,加快建設國家海洋新能源基地。
海洋漁業綠色發展
構建産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在發展海上風電産業的基礎上,陽江先行探索“海上風電 海洋牧場”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構建“藍色能源 海上糧倉”組合。“近年來,陽江從人工礁建設、貝類底播增殖、休閑漁業開發和建設等方面開展跨界融合,有效實現清潔能源與安全水産品的同步高效産出,促進了海域的生态集約開發。”該負責人介紹說。
經過多年發展,陽江海洋漁業實現穩步增長,成為廣東省深海網箱養殖核心優勢區,也是全國最大的深海網箱全産業鍊集聚發展區之一。陽江發揮優勢,加快推動海洋漁業由淺海轉戰深海,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探索“深遠海養殖+風電”“深遠海養殖+休閑海釣”“深遠海養殖+運輸加工”三類産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形成以抗風浪網箱養殖為紐帶的深水網箱制造、安置、苗種繁育等環節的産業鍊條,建成一批深水網箱養殖示範基地、育種育苗基地、智能化養殖漁場、增殖型現代化海洋牧場,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經營。目前,陽江已建成青州、大镬、大樹島嶼3個深水網箱産業基地,投入生産深水網箱800多口,年産量1萬多噸。陽江市海洋漁業發展正邁向綠色發展新台階。
為加快推動現代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陽江提出實施“科技興漁”戰略,加強政産學研合作,積極開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加大科技型水産企業的孵化力度,培育出一批核心競争力強的水産科技創新主體。同時,充分整合廣東海洋大學等高校及地市海洋生物龍頭企業等科研力量,重點圍繞優質苗種生産、水産健康養殖技術等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研究開發—創業孵化—轉移轉化”一體化協同推進的科技支撐模式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陽江市海洋漁業增加值88.9億元,同比增長2.0%;海洋水産品産量109.6萬噸,同比增長1.4%;海水養殖産量78.4萬噸,同比增長0.3%。
濱海旅遊蓬勃興起
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初夏時節,來到陽江海陵島,灘闊浪柔,水碧沙淨,三三兩兩的遊客吹着海風,沿着海邊走走停停,好不惬意……近年來,陽江依托海、湖、港、城、島、村、山等特色自然生态禀賦和空間組合,大力開展全域旅遊,海洋文化旅遊業蓬勃發展。
據介紹,陽江積極打造國際濱海文旅目的地,以海陵島為特色濱海旅遊發展龍頭,加強東平、沙扒兩翼的協同發展,對标國際一流濱海文旅度假勝地,大力發展娛樂休閑旅遊、海洋運動、濱海度假、海洋民俗風情文化旅遊,積極開發帆船、潛水、沖浪、垂釣、低空飛行等新興旅遊産品,豐富高端旅遊産品供給,推動海洋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海陵島閘坡大角灣浴場
為全面優化全域旅遊服務品質,陽江加快構建全域旅遊服務體系,完善旅遊交通、旅遊集散、智慧旅遊服務、旅遊标識解說、旅遊廁所、旅遊安全等六大服務體系。加強濱海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環海陵島碧道、南部濱海碧道,增加人們“親海近海”的空間。
“濱海旅遊 文化”,也是陽江發展海洋旅遊的一大特色。陽江依托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項目載體,充分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内涵,推動濱海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據悉,陽江大力推動“南海 I号”參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打造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向世界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窗口;加快推進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建設,創建了極具特色的“南海 I号”文化旅遊示範區,形成以“南海Ⅰ号”為核心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産業帶;依托南海(陽江)開漁節、漠陽風筝文化節等活動,推動傳統文化與濱海旅遊融合發展。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當前,“南海 I号”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陽江通過構建獨具江海特色的國際濱海文化旅遊城市框架、大力開發濱海旅遊精品線路、提升旅遊體驗與品質等,緻力于推動旅遊産業國際化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區的重要補充、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延伸拓展區。
“陽江區位優勢明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海南自貿港交彙處,是粵港澳大灣區向西拓展的首座城市和直接輻射區,也是北部灣融入大灣區的先導區,具有承東啟西的地緣優勢。”該負責人說,下一步,陽江将繼續加強與泛珠三角城市開展濱海旅遊合作,積極開發跨海島旅遊線路,打造集遊艇觀光、海島休閑、文體旅遊等海島旅遊聯線産品,協同推進現代化沿海經濟帶西翼高質量發展。
資源保護持續發力
堅決築牢藍色生态屏障
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7.7%,5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水質均為Ⅲ類,達标比例為100%……這是陽江市2021年在海洋生态保護工作上交出的一份漂亮“成績單”。
多年來,陽江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協同推進海洋資源保護和開發。不斷加強沙灘、海島、海灣、景觀等生态資源保護,着力發展低能耗、污染少、高效益的海洋産業。強化海陸統籌治理,提升海域海水質量。積極完善海洋環境治理水平,實施“一河一策”治理。持續對海島、灘塗、紅樹林、河口等海洋生态系統進行保護和修複,築牢海洋生态屏障。
在整體保護海洋生态環境方面,陽江嚴格貫徹執行海洋生态保護紅線管控要求,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整合優化海洋生态系統自然保護地,加強對生态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重點抓好紅樹林生态系統、珊瑚礁生态系統、珍稀與瀕危生物及重要經濟物種繁殖栖息場所的保護管理,推進陽江灣海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建設。
陽江程村灣紅樹林濕地公園
在系統修複海洋生态環境方面,陽江積極推進海岸帶保護與修複治理,恢複自然岸線和受損典型海洋生态系統。加強沿海基幹林帶及沿海地區縱深防護林建設,全面提高沿海防護林整體建設水平。加強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打造國家級無居民海島開發示範區。重點實施海灣水質環境治理、岸線保護與修複、濱海景觀及生态廊道建設等工程建設。加大濕地保護與修複,加強沿海灘塗紅樹林保護修複力度。
在綜合治理海洋污染方面,陽江全面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強化區域協同治理。開展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建立入海排污口動态信息台賬。按照“一口一策”工作原則,分類推進入海排污口規範整治,精準有效管控直排海污染源,實現直排海污染源全面達标。建立完善入河(海)排污口管理長效機制,推進“近岸水體—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線—污染源”全鍊條管理。嚴厲打擊海上違法傾倒垃圾行為,加強海洋污染物監測治理,建設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推進監測點位的全面化與監測領域的全覆蓋。
“陽江還在積極探索建立海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态保護補償機制,将資源所有者權益和生态環境損壞等納入海洋自然資源及其價格形成機制。”該負責人說。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開展旅遊、工業等經營性用島市場化出讓,完善海域海島自然資源資産有償使用制度。完善海洋生态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海洋生态環保建設。建立健全和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的海洋生态保護補償機制,加大海洋生态補償力度。
經略海洋,向海而興。陽江以建設海洋強市為總目标,實施“向海發展、工業立市”戰略,海洋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海洋經濟質量有效提升;旅客親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增強,旅遊人次持續保持增長;海洋生态圈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正在加快恢複……這些可喜變化,勾畫出一幅人海和諧的動人圖景,在陽江建設海洋強市的征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眺望深藍,奮發向海。下一步,陽江将繼續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加強海洋生态保護,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産業,着力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拓展海洋經濟開放合作,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化泛珠三角大區域海洋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孫安然 黎永光
文字編輯:宋梅
新媒體編輯:陳平
初審:薛亮
審核:程秀娟
審簽:趙曉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