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喜馬拉雅APP康震的精品課《康震品讀古詩詞》
編輯丨毛毛
若是說起春天,除去冰雪消融、白晝漸長、大雁南歸、綿綿細雨,那剩下的必定是滿目活潑生動的春色了。
若是說起關于春的詩句,南宋後期葉紹翁的那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必然是婦孺皆知。
這首《遊園不值》大家太熟了!“遊園不值”,不是說遊這園子不值當,不值的意思是不遇,指沒有遇到遊園子的機會。換句話說,就沒能進到園子裡邊去。
葉紹翁是南宋後期的詩人,特别擅長寫七言絕句。這首《遊園不值》是他這輩子最具知名度的一首詩。
關于《遊園不值》的大膽猜想關于這首《遊園不值》,其實可以有兩個很大膽的猜想。葉紹翁很可能是真的在寫一個他遇到的真實的場景。
這園子他去了,他真沒進去,他真的沒有看到園子裡頭的春色,也沒有把自己的這腳踩在人家的那個蒼苔之上,然後他真的看到有一枝紅杏從牆頭上冒出來了。
作者其實也并沒有真的看到一枝紅杏出牆,但是他為了要寫紅杏一枝出牆來他有意地設置了一個場景,一個不可能的場景。
什麼是不可能的場景呢?就是說這園子費多大勁都進不去,他就要圍繞這個進不去來做文章。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紅杏一枝出牆來,這一句并不是葉紹翁的原創詩句。
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牆來”并非原創前人早有類似的詩句,他最直接的來源,就是陸遊《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霭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葉紹翁說“紅杏一枝出牆來”,陸遊說“一枝紅杏出牆頭”。
其實唐朝人也寫過類似的場景,也用過類似的句子。
嚴格來講,陸遊這一句,來自于晚唐的著名詩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詩雲:“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還獨愁”。
唐朝人,宋朝人都寫過類似的詩句,都表達過類似的詩意。雖然如此,但是咱們都得承認,他們寫的都沒有葉紹翁的這一句來的醒目,令人印象深刻。
為何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牆來”最出名?首先這首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紅杏一枝出牆來。”并非不是正常的時間順序。
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這四句詩應該是這樣的,先是“小扣柴扉久不開”。你得敲了半天的門,他門都不開。
為什麼?因為“應憐屐齒印蒼苔”,擔心我的鞋子踩壞了初春時節剛剛萌芽出綠的那些青苔。
最後“紅杏一枝出牆來”,通過這紅杏一枝,我就知道你園子裡早已是滿園春色,這才是這個詩寫的時間順序。
但是詩人的寫法不是這樣,他為什麼非要讓時間倒錯?他把自己惴惴不安地在猜想主人
的那個心情放在第一句,把那個主人那對于滿園春色的那種憐惜之情,小心翼翼的那個情感從側面表現的淋漓盡緻。
最後兩句,葉紹翁的安排非常巧妙,他将“春色滿園”,與“一枝紅杏”相對應。将“關不住”與“出牆來”相對應,這就意味着這一枝紅杏就代表了整個園子的景象,代表了作者心目當中整個春天的景象。
換句話說,前面這三句有的是失望,有的是遺憾,有的是期待,可最終發生了一個大轉移大轉折。
最重要的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一個非常富有哲理的詩句。一切美好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這難道是牆能封住的嗎?這難道是門能關住的嗎?
而陸遊,他說“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霭浮。楊柳不迷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這幾句詩裡邊的小路、平橋、雲日、翠霭、楊柳,還有紅杏出牆,這幾種景象的關系是平行的,他并沒有特别要凸顯“一枝紅杏出牆來”,所以沒有顯出高明。
所以葉紹翁的名氣可能沒有陸遊的大,葉紹翁可能參照了吳融的那句詩,但是他的這一句是最有名的,最有力量的,也是最集中的。
這首詩雖然不長,但卻精緻,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給後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關于主播和課程:
《康震品讀古詩詞》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為您深度解析80首,延伸100多首,30位詩人的快意人生,600年唐宋國家事。帶你豐富文學内涵,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個人氣質、提升内在修養。
課程總播放量超過1000萬,一共150集,帶你縱覽唐宋國家事,品味詩人的快意人生。
關于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中國知名音頻平台,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不用看,聽喜馬拉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