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蕊
● 有了虛拟電廠,你的電動汽車就有可能充電不要錢了!這是因為,你的電動汽車可以通過虛拟電廠以更高價格“賣電”來賺取電費,相當于把充電的錢又賺了回來。
● 那麼,虛拟電廠到底是如何運行的呢?為什麼電動汽車可以靠虛拟電廠掙電費呢?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5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而2021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為7607億千瓦時和7294億千瓦時。
全社會用電量不斷攀升的同時,電力供需峰谷差不斷拉大,而煤電占比縮減及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8520億千瓦時,創單月用電量曆史紀錄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在這樣的背景下,“虛拟電廠”作為電力系統重要的調節手段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而深圳虛拟電廠管理中心(下稱“管理中心”)的成立,讓這一熱門概念更受市場追捧。
“這是國内首家虛拟電廠管理中心,标志着深圳虛拟電廠即将邁入快速發展新階段,也意味着國内虛拟電廠從初步探索階段向實踐階段邁出重要一步。”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調度中心發電管理部主管史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道。
9月26日,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宋雯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将加大新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推動新能源汽車與電力系統融合發展,鼓勵開展有序充電、電動汽車向電網送電(V2G)等技術應用示範。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中心未來計劃接入虛拟電廠集中管理的分布式能源中,也包括了V2G模式。
虛拟電廠到底是什麼?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用戶如何接入?系統又怎樣運行?它跟普通人有什麼關系?
帶着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深圳供電局、多家首批接入深圳虛拟電廠的負荷聚合商、能源互聯網企業及業内權威專家等,并實地探訪了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試圖以深圳為切口,為您深度解讀虛拟電廠這一能源領域的熱門話題。
如圖示,我國每年電力生産量微幅高于電力可供量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為什麼搞虛拟電廠?為平衡電力供需“天平”增減砝碼
虛拟電廠定義繁雜,有人認為是一套電力智能調度系統,有人認為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還有人認為它是一種不通過燒煤和燒油而間接獲取電的能力。
其實,“虛拟”即意味着并非實體,因此虛拟電廠本身并不發電,而是将電網中大量散落的、可調節的電力負荷整合起來,加入電網調度,實現有效削峰填谷。與此同時,還可以提供調頻、調壓、備用等電力輔助服務,增強電網安全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虛拟電廠其實是一座基于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看不見的電廠”。與傳統電廠相比,它沒有廠房、機組,不占用土地資源,不燒煤不燒氣,并且能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和有效利用。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虛拟電廠對外表現為一個可控電源,它既可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又可作為“負電廠”通過負荷側響應配合系統削峰。
比如在高溫天氣電網供電緊張時,虛拟電廠将聚合的地鐵空調上升1℃~2℃,在沒有影響到乘客乘坐體驗的情況下,減少了用電需求;或者将聚合的分布式能源、儲能設施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送電,取得高峰時高電價收益。
那麼,為什麼要搞虛拟電廠呢?
首先是出于經濟性的考慮。
根據國網推算,通過建設煤電機組滿足經營區内 5%的峰值負荷,需要投資4000億元,并且尖峰負荷一年内可能僅會遇到有限的幾次,為滿足幾次尖峰而建設的煤電機組實際上利用率會比較低。
而通過虛拟電廠的建設、運營與激勵,大約僅需煤電投資的1/10。
其次,這實際上是由電力系統供需兩端需保持瞬時平衡的特征決定的。
上市公司特銳德(SZ300001,股價15.12元,總市值157.4億元)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目前正積極布局虛拟電廠業務。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介紹,由于電能不能大規模儲存,因此電力系統的一個突出特征是發電和用電在同一時間永遠相等。“因此當我們晚上關燈睡覺時、企業下班時,發電廠必須降低發電功率,一旦同一時間差異過大,電網就會崩潰。”
于德翔介紹電動汽車充電作為可調負荷參與虛拟電廠等相關情況
對電網來說,要保持整個系統平衡,煤電機組的可控性最強,有多少用電負荷,就安排多少煤電機組發電去進行實時匹配。
但在“雙碳”目标下,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預計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将超過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
而新能源“靠天吃飯”的特性,勢必會影響電網的平衡。
深圳市科中雲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科中雲)CEO饒亦然打了個比方,電網就像一架天平,發電和用電分屬天平的兩端,同時加減兩邊的砝碼天平都能保持平衡。一旦一邊突然變化,另一邊也要做相應的“加減”。
“以前發電側主要是煤電可控性強,用電側可控性弱,所以都是發電側積極配合用電側;當風電、光伏占發電主體時,它是不可控的。比如突然來一片雲,光伏就不發電了,所以就要通過調整用電側來維持電網兩端的實時平衡。”
而虛拟電廠的意義就在于,以前用電側的砝碼隻能加,現在它也可以随着發電側砝碼的減而減。“原來是傳統電廠在扛我們用電側負荷的波動,現在變成了我們用電側幫新能源發電側去抵消掉那些波動,所以叫虛拟電廠。”饒亦然說。
2022年1~8月,在電力生産端,全國供電量累計為50127億千瓦時,而售電量累計為47732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看起來,虛拟電廠的确很有“用武之地”。那麼,假設某地出現高溫限電的極端情況,能否靠虛拟電廠來解決呢?
對此,多位受訪專家明确表示:不能!
于德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虛拟電廠一定是在大電網的支撐下去維持電網的平衡與穩定,在正常的發電和用電情況下進行調整。但如果由于水電出力不足等因素導緻大規模的電力供給不足,“如果基本面都不正常了,靠虛拟電廠調整不了大的、長時間的缺口,隻能調整小的、短時間的供需不匹配。”
為什麼要借助負荷聚合商?充當電網與用戶間的“第三方代理”
視線拉回到深圳。據悉,深圳虛拟電廠已接入分布式儲能、數據中心、充電站、地鐵等類型負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達87萬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電廠的裝機容量。
這裡提到的分布式儲能、數據中心等都屬于可調節的負荷類型。史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地鐵裡空調、電梯、燈照的負荷都是可調的,數據中心裡也會有一些備用儲能可調,同時還可以通過優化算法來控制算力使用的電能消耗。
除此以外,目前深圳虛拟電廠還接入了5G基站、換電站、建築樓宇(空調)、分布式光伏、自來水廠工業負荷(水泵)、集中供冷站(冰蓄冷)等負荷類型。
史軍解釋,像5G基站裡會有很多備用儲能,平時都是閑置的,就可以把它聚合起來參與電網調度。此外像換電站裡的電池,樓宇裡的空調,也都是很好的調節資源。
“虛拟電廠實際上就是聚沙成塔。”饒亦然說,其實社會上有非常多可調節的用電負荷資源,如果把深圳的空調、充電樁、分布式儲能等可調節資源都接入進來,這個調節能力是很可觀的。
這麼多不同類型、大量的用電負荷由誰來聚合?自然是“負荷聚合商”。
何為負荷聚合商?簡單講,負荷聚合商就是把具備需求響應條件的電力用戶組織起來,根據電力供需情況和系統調節要求,一起參與需求側響應。
作為一家擁有發電、售電等業務的大型能源與環保綜合服務商,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Z000027,股價5.92元,總市值281.6億元,以下簡稱深圳能源)是深圳虛拟電廠首批14家負荷聚合商之一。
深圳能源售電有限公司交易部部長唐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從業務邏輯上來說,電網原來是調供給側(發電側),現在是調需求側(用電側)。
“首先,需求側的負荷類型龐雜,電網公司不可能花費大量人财物去對接這麼多用戶。其次,單一用戶的負荷規模可能很小而達不到參與需求響應的要求,而電網公司作為市場建設方和‘裁判員’,也不能親自下場。”唐猛說,諸多因素下,電網就希望有聚合商這樣一個角色出面,把社會上可調節的資源通過市場化手段聚合過來,由此電網就可以直接對接聚合商。
“對用戶來講,負荷聚合商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發掘用戶調節潛力,将用戶引入市場交易,不僅可為用戶帶來收益,還能夠幫助和指導用戶形成科學的生産用能方式。”張琳說。
換句話說,負荷聚合商就相當于電網與終端用戶之間的第三方代理商,把規模小、數量多的“散戶”聚集起來,并代表用戶去跟電網進行互動、交易。
以深圳能源為例,唐猛介紹,“目前我們自己的充電樁、樓宇,還有一些公共設施,都已經跟深圳電網做了對接。像地鐵、巴士集團、水務等大型公共設施,我們會選取一些可以調節的負荷來做試點。”
“當然,因為我們是售電公司,本來就有客戶,所以我們也聚合了客戶的一部分可調負荷。”唐猛說,我們的目标還是盡量不影響客戶正常的用電生産,比如把空調溫度調高點、充電樁把充電時間錯開等,未來這應該是像深圳這樣的大城市進行調控的重要場景。”
負荷聚合商如何接入虛拟電廠?需通過互聯網平台
那麼,負荷聚合商又是如何接入虛拟電廠,把聚合的負荷變成可調節負荷的呢?
這裡面涉及“互聯網 5G 智能網關”技術、基于互聯網協議的服務、虛拟專用網絡、電力線路載波技術和無線技術,以及協調控制技術、智能計量技術、指令自動分配技術等一系列技術。
其中,能源互聯網企業扮演着一個重要角色。
簡單講,負荷聚合商要接入虛拟電廠,首先要有一個互聯網平台來跟管理中心對接,在這個平台上要能實時監測到用電設備的用電數據,以便管理中心發出指令時平台能夠精準控制相應用電設備的用電量。
作為一家能源互聯網企業,科中雲是出席管理中心揭牌儀式的15家生态鍊企業之一,也是出席的深圳當地企業中唯一一家做平台、監測終端和智能網關的企業。
據饒亦然介紹,科中雲職責在于幫助負荷聚合商搭建平台,并通過接入科中雲的平台來與虛拟電廠做對接。“根據客戶在線監測設備數量的不同,這部分費用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他舉例說,比如科中雲之前幫某家地産公司建設了能源管理系統,“那家公司有7棟樓的能源數據在我們平台上,現在他要參與虛拟電廠交易,我們就會幫助他把7棟樓的用電數據實時上傳到管理中心,這樣管理中心下達指令時,因為我們已經在這7棟樓裡部署了控制系統、EMS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這7棟樓就可以參與虛拟電廠的響應需求。”
以參與削峰的具體響應過程為例,饒亦然介紹,平台會根據這7棟樓的使用情況,去對樓内的空調或者一部分水泵等用電設施直接進行控制,比如把空調溫度調高,暫停一部分水泵使用等。
“經過這些操作以後,平台會以每分鐘一次的頻率将7棟樓整體少用的電量或者調了多少功率上報給管理中心。因為我們的平台、終端都是經過認證的,管理中心會直接認可我們上報的結果,事後再進行結算。我們再把結算的費用與客戶分成。”饒亦然說。
也有一些負荷聚合商自身就具備搭建平台的能力,由此可以直接與管理中心對接。
記者在特來電探訪時了解到,其所有充電站都自帶遠程監控終端,可以實時采集所有數據,無需再進行改造。
在特來電充電網實時監控調度中心,記者看到該平台彙集了其在全國範圍内所有充電站的數據,包括終端數量、實時充電量、用戶流量、服務車輛數量等。随便選擇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對應的實時數據。
于德翔向記者介紹,從平台上看,現在運行的充電裝備數量是294746個,累計充電量達到148億度,用戶流量是981萬人,服務的車輛是828萬輛車。“我們目前整個數據總量是12PB(數據存儲容量單位,等于2的50次方個字節,大約等于1000個TB)。”
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能源)也是深圳虛拟電廠首批14家負荷聚合商之一,同樣是基于現有平台來對接管理中心。
前海能源技術總監王朝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與北方集中供熱一個道理,我們主要做前海區域集中供冷,就是通過管網把各個用戶連起來,把每棟樓分散的空調負荷聚合到我的冷站,這樣就形成一個大的空調負荷。”
王朝晖說,接入虛拟電廠的過程并不複雜,主要是通過增加一些硬件設備,同時按照南方電網的要求,把數據格式、信号等跟電網達成一緻,這樣就可以進入虛拟電廠雲平台進行互動了。
史軍表示,目前深圳虛拟電廠已建成南方電網範圍内數據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負荷類型最全、規模最大、直控資源最多的虛拟電廠示範工程,并已組織開展多次業務全流程測試。
負荷聚合商參與虛拟電廠的關鍵:預測不準可能被電網罰款
電網對負荷聚合商有什麼要求?
史軍表示,隻要具有一定規模、具備上下調節能力并持續一段時間的可調節資源,均可申請接入虛拟電廠平台,不過接入平台需滿足相關技術規範。
饒亦然介紹,目前深圳虛拟電廠對接入的聚合商沒有具體資質要求,一般會參考《廣州市虛拟電廠實施細則》。根據該細則,符合條件的電力用戶和負荷聚合商均可申請參與虛拟電廠,其中大工業電力用戶的響應能力不低于500千瓦,一般工商業電力用戶的響應能力不低于200千瓦,負荷聚合商響應能力為其代理的電力用戶響應能力之和,總響應能力不低于2000千瓦。
此外,參與實時響應的電力用戶須具備完善的電能在線監測與運行管理系統、分鐘級負荷監控能力,監測數據需送至虛拟電廠管理平台,并将響應性能結果報送供電局。
除了資質方面的要求以外,負荷聚合商要想參與虛拟電廠,事實上還面臨一些技術門檻。
特來電是國内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制造商和充電網運營商,也是深圳虛拟電廠首批14家負荷聚合商之一。特來電市場支持中心總監路文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負荷聚合商要參與虛拟電廠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要“預測得準”;二是要“控得住”。
特來電園區内的新能源充電站
“預測得準”,是指負荷聚合商要對自己聚合的用電負荷使用情況有清晰準确的預測。電網如何知道電是否夠用實際上是基于對未來的預測。“聚合商要告訴電網未來的用電計劃,如果預測不準,就會導緻整個電網運作得不準,會對電網平衡帶來威脅。”
路文剛舉例說,比如負荷聚合商預計今天15:00~16:00要用1萬度電,然後把這個數據報給電網,電網會把大家的用電計劃進行彙總。假設發現這個時間段存在1000度電的缺口,電網就會根據這個缺口去通過虛拟電廠進行調節,比如要求其他負荷聚合商在這個時間段少用1000度電。
“如果預測不準,你報1萬度電實際用了9000度,那電網需要進行額外的平衡調度,那對于你的預測偏差,電網是要考核的,還要扣你的錢。”
至于“控得住”,就是負荷聚合商承諾要多用/少用多少負荷,要做到承諾必達。
路文剛仍舉了前面的例子:電網核對完後發現今天15:00~16:00有1000度電的缺口,比如現在有10家負荷聚合商接入,電網會進行“懸賞”,誰能少用1000度電,可以給予1度電3元的獎勵。如果特來電承諾可以少用1000度電,那這時候就必須能控得住。
怎麼控?“靠的就是我們基于運營策略來引導用戶。”路文剛解釋說。
比如今天15:00~16:00是用電高峰,電網供不上電,用戶本來計劃利用這個時間段來充電,公司就會通過靈活性的定價,把15:00前、16:00後的定價調低,引導用戶盡量在便宜的時間段去充電,從而達成高峰時少用1000度電的承諾。
“如果你隻少用了500度,或者少用了1500度,就是控不住。”路文剛說,偏差太大,電網還是會進行處罰。
“所以,‘預測得準’和‘控得住’對參與虛拟電廠的負荷聚合商來說非常關鍵,這兩件事做不好,不僅賺不到錢,還可能會倒貼錢。”路文剛直言,因此這對參與響應企業的曆史數據積累要求非常高,這也是為什麼鮮有新企業參與需求側響應的原因。
實踐案例:既消納了原本可能棄掉的風電,又讓負荷聚合商賺到了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深圳虛拟電廠前期平台搭建等工作已經初步完成,目前處于試點階段,還未進行商業化實踐。不過此前廣東省已進行過相關的實踐。
唐猛介紹了負荷聚合商參與虛拟電廠的具體流程。他表示,目前虛拟電廠還都是邀約型,一般是事前做計劃,事中執行,事後分析。
比如明天在某個時段需要幫助電網削峰,電網公司會事先向聚合商發出需求側響應邀請,之後聚合商會根據自己和聚合客戶的情況,通過跟客戶溝通以及分析曆史數據來評估哪些客戶可以參與、可以調節多少負荷等,然後報給電網,第二天在響應時段根據計劃曲線去進行在線調控。
“調控的同時我們會進行監控,因為目前還都是靠人手動去調節,如果調控過程與計劃曲線有偏離,還需要通過人為幹預來調整,最後事後來做結算。”唐猛說。
事實上,早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展了虛拟電廠試點工作,部署多個虛拟電廠項目,取得了大量經驗和數據。國内多家電力企業都在積極推進虛拟電廠項目應用。
特銳德2022年半年報披露,公司目前已建成虛拟電廠運營平台,并與衆多地市的電力調度中心打通,積極參與了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的需求側響應;在電網輔助服務方面,積極參與了華北、湖南的調峰。
特來電展廳内展示的充電網技術架構
報告期内,公司虛拟電廠平台具備條件的可調度資源容量超過1300MW,不同場景下已調度容量超過300MW,總調度電量超過30000MWh。
于德翔表示,電動汽車是一種優質的可調負荷,它就相當于一塊電池。對電動汽車用戶來講,最理想的充電時間一定是在低谷時段;而對于電網來講,“填谷”也是能夠發揮電動汽車價值的重要場景。
他舉了特來電參與華北電網“填谷”的案例。華北電網最典型的特征是冬天時張家口的風電出力很大,供熱機組開機較多且出力難以下調,到後半夜恰逢用電低谷,就可能存在棄風問題。
“比如今天淩晨4點~7點,華北電網說将會棄掉5萬度電,這時候電網說這個時間段多用電會有激勵,價格是0.07元/度,你可不可以在這個時間多用?如果可以,又應該申報多用多少?”于德翔用這樣的案例為記者做了說明。
他解釋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會立即調出京津冀地區幾百個充電場站的曆史數據,比如核實到晚上10點以後電動汽車的充電量通常有4萬度,這時候就可以通過場站調度,晚上10點時暫停所有汽車充電,一直等到次日淩晨4點再充,這樣在4點~7點之間剛好把4萬度電消納掉。
特銳德新能源微網系統,可實時顯示在充車輛、充電數據等信息
“這就響應了電網在需求側的調度,消納掉了原本要棄掉的風電,而社會用電成本整體上也降低了。因為晚上正常充電是0.3元/度,對于多用的電則可以得到每度電0.07元的激勵。”
于德翔解釋說,由此一來,通過電網的需求側調度以及場站的響應,就可以把整個電動汽車做成一個可調節的移動儲能工具。
上面的案例是常見情形還是特殊情況?負荷聚合商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能賺到錢嗎?
事實上,電網想要通過虛拟電廠獲得的服務就是兩項:一是作為可調負荷參與電網的需求側響應進行削峰填谷;二是提供調頻、調壓、備用等輔助服務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因此,負荷聚合商隻要提供了對應的服務,就理應獲得相應的收益。
目前,特來電在上海、廣東、山東等地都已經有實際落地的需求側響應參與案例。路文剛分享了獨立負荷聚合商參與削峰填谷來獲取收益的案例。
以上海為例,其開展時段一般不固定,需要提前邀約,每次邀約确定削峰和填谷的需求和時段。從頻次來看,目前每年10次左右,價格為年度競價确定,如今年削峰價格為2.4元/度,填谷價格為0.96元/度,結算方式為電費抵扣。
山東開展的時段也不固定,同樣需提前邀約,削峰在每年7~8月,填谷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削峰估計在40次左右,填谷估計在100次左右。削峰價格預計約為4元/度,填谷估計0.4元/度,由電網統一結算給聚合商。
在開展時段内,響應的電量度數,乘以每度電的單價,即為當次參與需求側響應的收益。
據特來電統計,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參與調峰輔助服務的度電收益為0.1~0.5元/度,參與削峰需求響應的度電收益為1~5元/度,參與填谷需求響應度電收益為0.4~1元/度。
路文剛認為,對充電運營商來講,未來的收益絕不僅僅是依靠充電服務,更多的可能是通過虛拟電廠參與能源交易,去獲得比充電服務更高的收益。
通過參與虛拟電廠獲得的收益可觀嗎?它是可持續的嗎?對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這一疑問,路文剛明确表示:“很可觀,而且可持續。”
“充電運營商參與削峰需求響應的度電收益是純利潤,我最多可能再花一兩毛錢給到用戶,他就能夠接受參與響應時的調度。在不影響用戶正常生産生活的前提下,做這個事還能賺點錢,為什麼不做呢?”
為什麼可持續?“雙碳”之下,未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要占主體,而新能源發電具有不穩定和不可控性,“對電網來講,如何保持平衡、減少棄風棄光,隻能用可靈活調度的負荷,目前來看電動汽車是最為優質的資源之一。”
不僅如此,除了通過調節用戶充電時間參與調度來獲取收益,特來電還在嘗試推進電動汽車“低谷充電,高峰放電”的模式。
特來電展廳内展示的電動汽車 充電網參與電網調度的路徑
“簡單地說,就是在電價低谷時把便宜的電充到車裡,在電價高峰時把車上貴的電賣出來。”
于德翔講述了這樣一個場景:比如公司員工晚上睡覺時充電的電價是0.3元,到單位9:00~11:30時的電價是1.3元,1度電差價1元,10度電就有10元,這時候就可以把車上的電拿出10度賣給企業。
“我們園區樓頂上都有光伏,中午光伏發電多的時候,可以以0.38元賣給電網,或者充到員工車裡。”于德翔說,這樣一來,公司的員工開電動汽車不但不用花錢,一天還可以掙個8~10塊。“我相信未來絕大多數C端電動汽車基本上都能做到開車是免費的,當然這還有賴于充電網設施的完善。”
收益總體有限 商業模式尚面臨一些挑戰
有了實踐案例,必然涉及商業模式。
與傳統電廠不同,負荷聚合商參與虛拟電廠并非其主業,因此從市場化角度看,一定是“投入少、高産出”才會參與。
對于充電網運營商特來電來說,參與虛拟電廠是有利可圖的,但對于其他類型的負荷聚合商呢?
“還是要分企業類型。”路文剛舉例說,比如對一些工業企業來說,關鍵就在于企業是否看得上這部分收益。“比如我少用1度電你可能給我3塊4塊,但是如果今天業績特别好,我多用1度電創造的産值是10塊8塊,那我為啥不生産呢?”
事實上,在與客戶交流虛拟電廠合作意向時,唐猛也曾遇到類似的情況。“有的商業樓宇就不太想參與,認為參與虛拟電廠一年收益也就十幾萬元,但會影響自己客戶的體驗。”
王朝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區域供冷系統的特點是有蓄冷環節,他所在的前海能源主要通過調節制冷機的使用時間來幫助電網實現削峰填谷。比如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打開制冷機制冷,把制出來的冷儲存起來,到白天用電高峰時再釋放出來,這樣白天就可以少開制冷機,少用電。
“實際上從目前看,我們參與的收益也不會很高,因為這與響應頻率、響應電量數等都有關,如果我們總的調度次數少,收益就不大。”
王朝晖坦言,企業更關心的其實是參與虛拟電廠能不能帶來一些減碳的收益,因為前海是零碳示範區,現在做虛拟電廠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為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做準備。“如果有這種盈利模式可能更好。”
唐猛表示,深圳虛拟電廠目前已經把前期工作做完,并掌握了由負荷聚合商篩選出的終端用戶用電數據,前期的投入相對比較低。後面需要挖掘客戶哪些負荷是可以調節的,并且要具備幫客戶做在線調控而又不影響其正常生産的技術條件,而這方面還需要比較大的投入。
“這裡存在一個投入産出問題,參與用戶也要測算他的響應成本和響應收益能不能匹配。”唐猛說。
以前海能源為例,王朝晖介紹,目前的投入隻有幾十萬元,主要還是編程序去跟管理中心對接。“我們目前隻是基于現有的系統做一些響應,相當于是基于現狀來挖掘潛力,而并非面向虛拟電廠,面向未來目标來設計我的系統。”
王朝晖表示,前海能源目前參與的響應規模還比較小。“如果要做大範圍的響應,比如和可再生能源互動,就需要從工藝上來提升區域供冷系統的靈活性。”他說,這就需要在設備上、系統上做一些優化調整,比如把響應慢的設備改造成響應快的,由此要做很多研究以及不同于現有系統的創新改造,投入就會很大。
除了技術條件尚未完全成熟以外,當前的市場也還處在培育期。傳統電廠如何進行競價都是有規則的,但虛拟電廠暫時還不适用。“廣東省去年才開始有一個雛形,現在深圳的試點還在探索當中,所以大家計算投入産出模型還不是很明朗。”唐猛說。
不過,史軍表示,虛拟電廠可以通過參與容量、電量、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獲得經濟收益。當前虛拟電廠主要參與品種為需求響應市場和電力輔助服務調峰市場,随着虛拟電廠自動功率控制(APC)技術的深化應用,虛拟電廠還将具備參與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的技術條件。
看好行業遠景 “雙碳”目标下虛拟電廠未來可期
盡管還面臨着一些挑戰,但多位受訪人士均對虛拟電廠的市場前景持樂觀态度。
王朝晖表示,如果對公司的系統做了靈活性改造,就可以更大規模地參與虛拟電廠。“我們一個冷站的用電容量是5萬千瓦,10個冷站就是50萬千瓦,而目前深圳虛拟電廠總共聚合起來的容量是87萬千瓦,我們能挖掘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他說,實際上公司目前正在和高校聯合做相關研究工作,希望能提高區域供冷系統靈活性,未來通過和可再生能源進行互動來實現區域供冷碳中和。
史軍認為,在“雙碳”目标的确定性遠景之下,虛拟電廠具有多樣性、協同性、靈活性等技術特點,能滿足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在“綠色、靈活、多元互動、高度市場化”方面的運行需求,可以預期,虛拟電廠在國内勢必會迎來良好的發展。
為推進虛拟電廠大範圍應用,張琳提出了四條建議:
一是要完善行業标準,明确各方職責;
二是要将虛拟電廠等新興市場主體納入到國家、地方電力規劃和市場規則制定中,并出台相關激勵和保障政策;
三是積極引導虛拟電廠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并随着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逐步引入有針對性的交易品種;
四是深化試點示範,培育适合我國國情的虛拟電廠商業模式。
作為國内的先行者,深圳虛拟電廠管理中心為行業樹立了标杆,也必将為虛拟電廠後續在全國範圍内的落地起到示範作用。
談及管理中心未來的發展趨勢,史軍表示,首先是要完善虛拟電廠标準規範體系,制定可調資源整體調節、終端控制及聚合協調等标準規範;完善既有設備設施智能化改造技術要求,發揮标準引領作用。
其次,要建立虛拟電廠彈性資源庫。全面摸排各類可調資源和具備較強調節能力的用戶、負荷聚合商等市場主體,形成虛拟電廠動态響應資源庫。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各類資源優先接入虛拟電廠管理平台。
“此外,還要拓展市場交易品種。”他說,為此管理中心協同上級單位編制南方區域輔助服務市場、廣東省市場化需求響應和電能量市場細則,持續擴大虛拟電廠交易品類。積極研究虛拟電廠參與綠色電力交易、分布式發電交易、碳普惠市場的價格機制及交易規則。
(文中圖片均由每經記者張蕊攝)
記者手記 | 虛拟電廠前景可期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高溫預警”“高溫破紀錄”等成為避不開的關鍵詞。
極端天氣愈發頻繁的形勢下,電網尖峰負荷不斷攀升,電力供需峰谷差不斷拉大,也對電力系統穩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出于經濟性考慮,作為促進電網供需平衡的一種重要手段,虛拟電廠的價值不言而喻。國内首家虛拟電廠管理中心的成立,也證實了業界對虛拟電廠前景的看好,意味着國内虛拟電廠從初步探索向實踐階段邁出重要一步。
事實上,近期不少地方在規劃能源領域相關工作時,也都明确提出要開展虛拟電廠、用電用氣需求側管理等要求。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及天津、北京、上海等十餘省市相繼發布的“十四五”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及碳達峰實施方案,均對發展虛拟電廠提出明确要求。
盡管目前已經進入商業化實踐的虛拟電廠,其運行模式還比較粗放,但相信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運行成本的不斷降低,虛拟電廠運行會越來越精細化,未來也有望成為調節電網供需平衡不容忽視的手段。
記者 |張蕊
編輯 | 陳旭
統籌編輯 | 易啟江
視覺 | 帥靈茜
視頻編輯 | 步靜
排版 | 陳旭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