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 [zhōu]
象形字,就像是一條小船,兩條長線是船幫,中間的幾條短線表示船頭或船尾。“舟”的本義是指獨木小舟。
◎說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舟部》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象形。
段玉裁注:古人言舟,漢人言船。......共鼓、貨狄,黃帝、堯舜間人。貨狄疑卽化益,化益卽伯益也。共鼓和貨狄是上古傳說中始作舟楫的人。段玉裁認為貨狄可能就是伯益。并且說,先秦時多用“舟”字,漢以後漸漸用“船”字才多起來。古時候貨物流通,主要是依靠水上的舟船。舟船不僅載重量大,而且運輸成本低。所以就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以「舟」作偏旁的字◎ 從「舟」的會意字:般,像船在水中間盤旋。
以「舟」作意符的形聲字:船/航/舫,都是古時候舟的名稱。舠/舴/艋,都是小船的名稱。艇,輕便的小船。舢舨,用漿劃的小船。舶/舸/舳艫/艅艎,大船。艦,大型戰船。艘,本是船的總稱。舷,船的兩側。艙,船上載人裝物的部位。舵,裝在船尾控制方向的裝置。艄,船尾掌舵的人。
以「舟」作聲符的形聲字:輈,獨轅車。貈,似狐的動物。鵃,鹘鸼。
「舟」在作偏旁的過程中,有的訛變寫成了「月」。如:服,本意是用舟船押送戰俘。朕,先秦時不論尊卑的自稱。朝,金文将月訛變成了舟。前,腳在舟的前面,不行而進。
文 獻 選 讀
"《周易·繫辭傳》: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刳[讀若枯]木,就是将大樹的中心挖空成獨木舟。剡[讀若演],刮削 。楫[讀若輯],短槳稱楫,長槳稱棹[讀若罩]。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帆)其景(影)。"兩位朋友乘上了小舟,帆影漸漸地遠去。
"《詩經·大雅·棫樸》:淠彼涇舟,烝(眾)徒楫之。"淠[讀若辟],舟船行進的樣子。在泾水中的舟船,衆夫們在奮力劃着漿。
成 語 典 故
風雨同舟
同舟共濟
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這時救别人就是救自己。隻有大家齊心協力與風雨搏鬥,才能共同渡過難關。
“《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春秋戰國時,吳、越兩國連年交戰,兩國百姓彼此在感情上也很難共容。有一次,吳國人和越國人碰巧共乘一條船渡河。開始時,他們都互不理睬對方。船至河心,狂風驟起,霎時驚濤駭浪迎面撲來,船随時有可能覆沒。此時,他們忘記了仇恨,相互救濟,好像一家人一樣。由于全船人的齊心協力,終于安全到達對岸。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天下黎民就好像是衆多水滴所彙成的江河,天子就好似江河中的一葉小舟。水可以載着舟航行,同樣也會讓舟傾覆沉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