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譽為“千古一帝”,不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關于他的故事多的數不勝數。
西漢大文豪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寫過這樣一句話: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這句話意思是說,秦始皇坐上皇帝後,對天下的事無論大小都要親自處理。由于每天要批閱很多文件,以至于稱量各種文件隻能以石來衡量。他白天和晚上要處理的文件都有定額,如果批閱數量達不到定額,自己就不休息。
《史記》記載,秦始皇每天批閱的文件在1——2石之間。
秦朝時紙張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文字都寫在竹簡、木簡上。秦朝的衡制延續了戰國時期秦國的衡制标準,其衡制為:1石等于4鈞等于120斤,1斤等于16兩,1兩等于4锱等于24铢。
秦朝一石大約等于現在的100斤,也就是說,秦始皇每天過目的文件大約在100——200斤。
從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文物來看,秦朝用來寫奏折的竹簡,長度和寬度分别為30厘米和1厘米左右,一根竹簡上能寫上30字左右。
秦朝一輛牛車可以拉5石書,即500斤。秦朝的《雲夢秦簡》近4萬字,用了1100根竹簡寫成,總重量為10石,也就是兩車。可以推算出,秦朝一根竹簡的重量大概在1兩左右,一車書不到2萬字。
古人常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很有才華,基本上等于讀了10萬字的竹簡。
但是,古人寫字用的是文言文,文言文傳遞出來的信息量要比現代漢語大得多,若翻譯成現代漢語,數量肯定要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足以說明,學富五車的人,絕對有真才實學。
秦始皇每天批閱200斤竹簡,大約相當于現在的20萬字。人的正常閱讀速度為1小時1萬字,也就是說,秦始皇每天批閱完文件,需要花去整整20小時,留給他休息的時間很少。
如果再加上批改和思考,那麼,秦始皇每天消耗在奏折上的時間會更多,他可能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從側面說明秦始皇是一位“工作狂”,他“千古一帝”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一個人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脾氣就會變得異常暴躁,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秦始皇是曆史上有名的暴君,壽命卻隻有49歲,應該跟他每天休息時間不夠有很大關系。
現實情況是,古人上奏的程序比較複雜,一個奏折如同一篇文章一樣,需要把事情從頭到尾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轉折、結果等一個都不能少,末尾還要用幾百字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方便皇帝來參考與定奪。
讓秦始皇每天都批閱2石共計20萬字的奏折,很不現實,因此,對每一個奏折前面的起因和經過,秦始皇可以選擇不看,隻看後邊的結果和意見,就基本上能了解奏折的價值。
即使這樣,秦始皇每天閱讀的文字也不下5萬字,放眼曆史,把工作能做到像他這樣的帝王也确實罕見。
那麼,秦始皇的文化程度究竟有多高?相當于現代人的什麼水平?
這個問題很難從正面去回答,隻能從側面去見證。
秦始皇從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登上皇位,他在位時間隻有11年。在這11年裡,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實行三公九卿,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币和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裡長城和靈渠,打通長江與珠江水系,等等。
秦始皇所做的政績,涉及到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建築、水利等許多領域。從這些政績來看,秦始皇就像一個全知全能的“通才”,感覺沒有他不懂的和做不了的。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和趙姬的私生子,趙姬原是趙國的一名歌姬,後來成為衛國商人呂不韋的妾。某天,秦莊襄王受邀到呂不韋家裡做客,席間,趙姬優美妖娆的舞姿打動了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就要求呂不韋把趙姬獻給他。為了讨好秦莊襄王,呂不韋隻能照做,後來秦莊襄王和趙姬生下了嬴政。
秦始皇有一位啟蒙老師叫姬昊,小時候的秦始皇體弱多病,經常被其他小孩欺負,時間長了他就不願意出去玩。姬昊逼着他出去玩,并告誡他:男子漢大丈夫一定要勇敢,不能吃虧,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一次打不赢回來總結經驗,這樣反複幾次後,總能找到别人的軟肋将他打敗,隻有這樣,你才能有立足之地。
姬昊的教訓讓秦始皇銘記于心,從此以後,他發奮練武,最終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曆史記載,荊轲、高漸離、無名等武林高手後來刺殺秦始皇,都被秦始皇打敗并手刃。可見,在武功造詣上,秦始皇絕對是大師水準。
除了練武,秦始皇對習文也很重視,跟随姬昊、呂不韋、李斯等人學了許多知識。
呂不韋雖是商人,但文化水平很高,後來成為秦朝的丞相,秦始皇從呂不韋這裡繼承了許多學問和治國之道。
李斯是大儒荀子的弟子,學問自然很高,既是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也是功績顯赫的政治家,他做了秦朝的丞相後,在很多方面影響了秦始皇。
對秦始皇的一生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法家思想”。
秦始皇因為對《商君書》頗有研究,得到了法家學說代表人物韓非子的大力贊賞。相傳,韓非子把自己著作《韓非子》的孤本贈給秦始皇,秦始皇拿到書後三天三夜讀完,把帝王心術修煉得爐火純青,對後來治理國家的作用很大。可以說,秦始皇是法家真正的集大成者。
除了對法家研究頗深之外,秦始皇對儒家、墨家、道家等學問也都有很深的研究,深知各家學派的優劣,他最終選擇法家學說來治國,跟他的性格有很大關系。
秦始皇還有一次舌戰群儒而獲勝的記錄。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召集天下72個博士,跟他辯論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優劣。秦始皇引經據典,把一個個博士辯論得啞口無言,隻能同意他推行郡縣制。
秦始皇“文能治國安邦,武能平定天下”,在中國幾千年的所有皇帝中,他也是出類拔萃的一位,是帝王裡邊并不多見的大學問家。并且,他還是一位把學問和實踐結合得很好的實幹家。
完全可以說,秦始皇的文化程度相當于今天的政治學、軍事學、文學、曆史學、建築學、法律學、經濟學、水利學等博士的總和。放到今天的話,他給這些博士生當導師綽綽有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