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馬有哪些特點?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蘭州5月2日電(記者朱藝琳、白麗萍)天暖了,祁連山腳下的雪漸漸融化,草地冒出點點綠色胡萬良的家就在祁連山腳下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周家窯村,自家馬場裡成群的馬兒正在低頭覓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相馬有哪些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蘭州5月2日電(記者朱藝琳、白麗萍)天暖了,祁連山腳下的雪漸漸融化,草地冒出點點綠色。胡萬良的家就在祁連山腳下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周家窯村,自家馬場裡成群的馬兒正在低頭覓食。
“伯樂”胡萬良的好日子離不開馬。
天祝縣是古絲綢之路進入雪域高原的重要驿站。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草原豐茂。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哺育出獨特的名馬——岔口驿馬。岔口驿馬善走對側步、騎乘平穩、步速快,是我國稀有的名馬良種資源。
1988年,胡萬良開始接觸養馬行業。回想最初,他還是忍不住歎氣:“以前窮,家裡隻種着小麥和油菜,吃飽飯都成問題。家裡就一兩匹馬,可不敢賣,也賣不出什麼價錢。”
2012年,天祝縣大力扶持發展養殖業。“伯樂”胡萬良動了“相馬”的心思。借助縣委、縣政府的支持,胡萬良一咬牙,自籌資金50萬元,又從縣上貸款30萬元,建起了養馬場。憑借着幾十年的養馬經驗,胡萬良的岔口驿馬遠銷新疆、青海、四川等地。最初,家裡隻有兩三匹馬駒。2012年,胡萬良的養馬場已有三四十匹岔口驿馬,而今年的馬匹數量比初建馬場時翻了一倍不止。
“一匹好馬能賣4萬元左右。一年賣上七八匹不成問題,最多的時候一年賣五六十匹。”胡萬良一家6口憑着養馬場的收入,把日子越過越紅火。“房子蓋起來了,貸款也還清了,啥都不缺了,高興着哩!”
“伯樂”胡萬良從“相馬”中找到了脫貧新路子。在他的帶動下,縣裡的養馬散戶擰成一股繩,發展壯大成“伯樂”隊伍,“養殖小規模”變成“銷售大産業”。現在,天祝縣建有3個岔口驿馬保種場,有20多家保種戶,全縣岔口驿馬有5000多匹。通過育馬、馴馬、售馬,很多牧民實現脫貧,奔向好日子。
如今,胡萬良成了帶動大家脫貧緻富的“新伯樂”。他不僅利用“相馬”脫貧,更帶領大家通過“賽馬”緻富。
“好馬自有人來識。”胡萬良說,岔口驿馬是非常好的賽馬品種,不僅跑得快,且步伐矯健優美。作為天祝縣賽馬協會的會長,每年的賽馬節都是胡萬良最忙的時候。
“賽馬節是岔口驿馬的買賣高峰期。”胡萬良說,“通過賽馬節,岔口驿馬在賽馬界名聲大振。僅在這期間,全村的馬匹買賣成交額能達百萬元。”
賽馬節的規模越來越大,全國賽馬愛好者和遊客都慕名而來。賽馬節不僅帶動養馬産業,更刺激了旅遊餐飲業的發展。“每次賽馬節,遊客都在萬人以上。”胡萬良說,“我們和縣外省外的賽馬愛好者交流經驗,開闊了眼界。”
胡萬良書讀得不多,但總記得這句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馬兒在奔跑,胡萬良也想再朝着好日子奔一奔。“今年準備再養上100匹馬。”他說。
胡萬良在馬背上過了大半輩子,現在,他想将天祝縣的“馬産業”做大。“我希望更多的遊客了解岔口驿馬的曆史文化。借助賽馬節,我想打造與岔口驿馬有關的文化旅遊産業園,讓馬背上的故事流傳更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