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7.34)
蕩蕩,寬廣貌;戚戚,憂懼貌。
君子心懷總是坦蕩寬廣,小人則總是憂懼不安。為何會有如此之差别呢?主要在于君子與小人心智上的不同。《集注》引程子的話說:
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憂戚。
憂樂雖系于物,卻源于心。心懷寬廣的人,得失随緣,得到了,自然高興;得不到,憂懼又有何用?憂懼之人,得到的擔心失去,沒得到的後悔自責失去機會,總是處于不安之中。如《荀子·子道篇》所言:
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 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君子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這可能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人生狀态。這一狀态之所以可望不可即,無非是人生所牽挂之名利二字,一切都起因于名利之念,《反身錄》有言:
千病萬病,鹹從此(名利之念)起,隻不為名牽,不為利役,便俯仰無愧,便坦蕩自得。小人不為名牽,便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長戚戚。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名利,本是正常,往往也是這一追求激發着人前進的欲望。但若溺于瘋狂之中而沒有強大的内心,偏離正道,随名利起落沉浮,恐怕無論賺得多大的富貴,也難得享一日之樂。
君子,胸中坦蕩無所悔恨,眼前充滿希望
小人,心懷愧疚忐忑不安,明天隐含憂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