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視頻
說課稿
《體積單位的換算》說課稿
順德龍江華東小學 溫銀婷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早上好!
換“算”為“擺”,變“記”為“趣”,我的說課題目是《體積單位的換算》。以上是我給孩子們教授《體積單位的換算》的導入片段。孩子的量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隻有在腦海裡深深地刻上一個計量單位的标準,量感的形成才會 有參照,視頻中以1立方分米的作為标準,讓學生明白1立方厘米比其“小得多”,1立方米比起“大得多”,初步感知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課後說課。
【教材分析】
《體積單位的換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時的内容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本内容在是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接下來也為探索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和圓柱與圓錐的知識奠定基礎。
北師大版、人教版把這内容安排在五年級下冊,蘇教版把這内容安排在六年級上冊,橫向對比,發現不管是人教版切一切、北師大版的擺一擺還是蘇教版的做一做,都是注重實例操作,掌握單位之間的換算。接下來我的說課以北師大版為例。
【學情分析】
《體積單位的換算》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有多大呢?課前我特意選擇不同層次的孩子,讓他們獨立完成填空1dm³=( )cm³。,正确率隻有20%,由此看來,關于體積單位的換算的認識,學生隻是停留在表面,對于“大得多”、“小得多”沒有深層次的理解,更沒有确切的範圍。
【教學目标】
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标設置如下
1.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實際問題。
3.在觀察、動手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4.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标的導向、我确定本課
重點:體會體積單位之間進率的由來,掌握單位之間的換算。
難點:應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程序】
1.複習舊知,提出問題
課上,問學生,從課題中你想說什麼?
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創造了寬松的氛圍,也讓學生一下打開話匣子,學生說到:我知道體積單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闆書: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我也知道有多大?分别是棱長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體的大小(闆書:有多大),有的說;我知道1cm³就像一顆花生米的大小,我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闆書:有什麼關系)我想知道體積單位是如何換算的?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事不宜遲我們進入新課的學習吧。
2.創設情境,初步感悟——估出量感
我把佩奇與喬治請到課堂,讓學生猜測這兩個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呢?由于學生已經掌握長度與面積的進率,思維定勢下有同學猜10,有同學猜100。
為了突破難點,課堂上我準備一個袋花生米,約300顆花生,接着倒進1立方分米的模型(搖一搖),讓學生猜一猜這袋子裝幾顆花生米?有學生猜300顆,500顆,800顆無論學生猜多少我都給予表揚。(接着把袋子裡的花生倒在體積是1dm³的正方體容器内)讓學生觀察到300粒花生隻占容器的一小半。這裡,我用裝花生的生活例子類比在體積是1dm³的正方體容器放1cm³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悟1dm³不等于10cm³,也不等于100cm³,可以确定1dm³大于300cm³,從而掃除思維障礙。那究竟是多少呢?讓學生帶着疑問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3.探索發現,解決問題
(1)探索立方厘米與立方分米的關系——擺出量感
全擺法:有些小組通過全擺的方法,直觀發現:發現一行可以擺10個,底部可以擺10行,接着擺一共要擺10層,一共擺1000個。
半擺法:有的學生抽象能力較強,運用半擺法,隻擺三條棱,這方法更能強化空間想象能力。
計算法:此時有學生提出可以運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對學生來說,最抽象的莫過于脫離立體圖,最終都得到1dm³=1000cm³。
(2)探索升與毫升的關系
學生有了一定的探究基礎,我讓學生通過類比遷移,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結合立方厘米與毫升、立方分米與升之間的關系,從而推算出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也是1000。
(3)探索立方厘米與立方分米的關系——想出量感
那麼1立方米又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此時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走上講台進行闆書和講解,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學會舉一反三。有了足夠的素材,我引導學生閉眼想象擺小正方體的過程。通過想象,可以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深化“量感”的發展。
這三步層層遞進從小組合作探究、獨立思考、接着站在課堂的中央。從操作中探究、遷移中體驗、對比中提升,學生慢慢地從模糊中走向了清晰。
清晰了嗎?我馬上讓學生完成44頁“填一填”(出示表格,包括答案)長度、面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有什麼聯系和區别呢?我通過視頻突破(播視頻)從一維的線、二維的面、三維的體,以“長度”為支架,溝通二維面積和三維體積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發展從“數”到“量”的推理能力,内化體積“量感”。
4.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
第一題讓學生再一次經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進率的推導過程,第二題鞏固學生對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第三題是體積單位的換算,最後1.2m³=( )cm³是非相鄰體積單位的轉化,學生錯誤率比較高,我通過圖示的方法,讓學生明白1m³裡有1000個1000厘米³等于1000000厘米³。
5.課堂總結,知識回顧
七、闆書設計
闆書設計我利用了思維導圖,直觀明了,學生方便記憶與理解。
【教學特色】
整節課“從頭到尾”都是一個思考問題的過程,從呈現體積單位,比出“量感”;落實估測,估出“量感”;小組合作,擺出“量感”;想象内化,想出“量感”。我和孩子們經曆一次“探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發現與分享”成為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思考、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