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歐洲地區11個國家和美洲地區1個國家共報告了169例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病例,病例年齡為11月齡-16歲,以肝功能轉氨酶水平顯著升高的急性肝炎為主要體征,并伴有黃疸及胃腸道(腹瀉、惡心)等症狀。這些兒童急性肝炎病例中并未檢測到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常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而是檢測到了人腺病毒(HAdv),其中部分鑒定為F亞型HAdv-41。其中,HAdv-41是大家熟悉的引起人胃腸道感染導緻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内兒童醫院HAvd相關肝炎報道極少,因而無法判斷我國是否有類似肝炎病例。當嬰幼兒出現胃腸道腹瀉的臨床症狀時,家長應引起高度重視,須到醫院明确腹瀉病因,并進一步觀察、治療。
什麼是腹瀉?
腹瀉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綜合征,以便次數增多(24小時大于3次)、大便稀薄及粘液增多等改變為特點。腹瀉的常見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瀉多見于細菌、病毒等感染;非感染性腹瀉主要見于飲食不當、氣候變化和腹部受涼。其中輪狀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是導緻嬰幼兒腹瀉的常見原因之一。
腹瀉的常見實驗室檢查有哪些呢?
①糞便常規、隐血試驗及輪狀病毒、腺病毒抗原檢測:最好是挑選有粘液異常部位處糞便至于潔淨容器内,并于2小時内送檢。
②肝功能及電解質檢查:通過體内轉氨酶及膽紅素指标可判斷是否有肝細胞損傷,通過電解質檢測判斷體内是否有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③血常規檢查:輔助判斷腹瀉是病毒性感染還是細菌性感染及是否貧血。④咽拭子腺病毒:出現咳嗽、發熱的呼吸道症狀時可采集咽拭子檢測腺病毒核酸。
怎樣預防常見病毒感染的腹瀉?
①輪狀病毒感染腹瀉: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全年均可發病導緻腹瀉,發病高峰為秋冬季,發病人群主要為2歲以下兒童為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降低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家人需提高健康教育意識,改變不良衛生習慣,對小孩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②腺病毒感染腹洩:腺病毒通過污染食物、水源傳染後表現為急性胃腸炎症狀。因此,勤洗手及加強對食物和水的監控和管理有有效阻斷腺病毒通過消化道的傳播。
疫情之下,父母應警惕兒童的肝炎(黃疸)、腹瀉迹象,采取徹底洗手等衛生措施有助于減少包括腺病毒在内的許多感染。
文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檢驗與病理中心 周輝
[責編:吳婕]
[來源:大衆衛生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