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初衷,是因為沒人帶孩子,對幼兒園也沒什麼要求,認為隻要幫忙照顧孩子就行,也因此誤解了幼兒老師不就是個哄娃的!但是,幼兒園的價值和教育意義遠不止于,這87個幼兒園的常用術語告訴家長,我們的幼兒教師每天在做什麼、學什麼、想什麼。
01 學前教育
廣義的學前教育指所有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狹義的學前教育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
幼兒園教學工作
02 保教結合
我國幼兒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兒園一貫堅持的原則。"保”就是保護幼兒的健康。"教”即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這是按照體、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03 環境創設
幼兒園的一切外部條件,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一般幼兒園老師常說的環境創設指教室、走廊、大廳裡的裝飾物和自制的區角、牆面等。
04 教研
即教育研究,總結教學經驗,發現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方法。是幼兒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途徑。
05 教學活動設計
即俗稱的“教案”,指幼兒教師通過選擇與規劃教與學的目标、内容、實施與評價方法等,從而提出具體的活動實施方案。
06 教學計劃
幼兒園對于教學内容的整體規劃,一般包括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階段計劃、學期計劃、學年計劃、總計劃等。
07 五大領域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被劃分為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五大領域。
08 四大版塊
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四大類别,分别是生活活動、運動、學習活動、遊戲活動。
09 集體教學
指全班一起進行的活動形式,具有集中性和統一性,即活動是全員參與的,并有統一的活動目标和活動要求。
10 區角活動
又稱活動區、區域活動或區域遊戲,是指利用教室、走廊、室外等各種場地來設置各種區角,依據教育目标、幼兒的興趣、發展需要以及主題活動發展進程,在各區角投放一定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内容和方式的活動形式。
常見的區角活動有角色表演區、建構遊戲區、表演遊戲區、美工區、生活操作區、益智區和閱讀區。
11 個别化學習
為了适合個别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和學習進度而設計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園中,個别化學習往往通過投放在各區角的材料實現。
12 分組教學
部分幼兒一起進行的活動形式。有利于教師對幼兒活動情況的了解和指導,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幼兒之間的相互交往與合作。
13 主題活動
一種研究型的課程,是幼兒圍繞着一個主題,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教師适時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
14 戶外活動
早操外的其他戶外體育活動形式,内容豐富、靈活性大、幼兒自主性強。
15 運動會
體育運動競賽會,幼兒園的運動會常常邀請家長參與,以親子活動的形式展開。
16 韻律活動
在音樂的伴奏下以協調性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活動。
17 談話活動
培養幼兒在一定範圍内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語言教育活動。
18 講述活動
以幼兒語言表述行為為主的語言教育活動。
19 安全教育
幼兒園一切工作的基礎,教師通過一系列有意義的主題教育活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教育活動。
20 遊戲
廣義的遊戲指各種玩的活動;狹義的幼兒遊戲指幼兒園教師設計并提供的、引導幼兒産生的或幼兒自發興起的玩的活動。幼兒在遊戲中生活、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
21 角色遊戲
指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的遊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小醫院、理發店等。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遊戲。
22 規則遊戲
成人為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而編寫的、有明确規則的遊戲。
23 表演遊戲
指幼兒按照童話或故事中的情節扮演某一角色,再現作品内容的一種遊戲形式。
24 建構遊戲
又稱結構遊戲,指幼兒利用各種建構材料或玩具進行建構活動的遊戲。
25 合作行為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為了實現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終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26 無結構材料
不經過設計的原始材料,幼兒自由決定玩法。
27 低結構材料
結構松散、可變性強、玩法多樣的活動材料。
28 高結構材料
可變性弱,玩法單一的活動材料。
29 自制玩教具
由幼兒教師自己制作的玩教具,主要以剪、畫、縫、貼等多種形式制作而成,不僅新穎有趣、各具特色,更體現了教師的教育觀和兒童觀。
30 兒歌
以低幼兒童為主要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兒歌是民歌的一種,全國各地都有。
31 前書寫
幼兒用筆或者其他書寫替代物,通過感知、塗畫、塗寫、模拟運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用圖形和文字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及構建前書寫經驗的遊戲和學習活動。
32 前閱讀
學前兒童憑借變化着的色彩、圖像、文字或者通過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過程,它可以是視覺活動、聽覺活動、口語活動,甚至是觸覺活動,是幼兒了解社會和自然界的一種方式。
33 觀察記錄
學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過感官或借助一定設備,有目的、有佳話的對幼兒進行考察、記錄和分析。
34 學習故事
又稱叙事性評價, 是引進自新西蘭的幼兒評價體系。以故事的形式記錄幼兒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
35 成長檔案
通過多種形式記錄幼兒的成長曆程,在幼兒園為幼兒建立成長檔案,不僅真實地記錄了幼兒的在園情況,更真實地紀錄了幼兒的富有個性的成長曆程。
36 幼小銜接
指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和小學通過創造良好的條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幫助幼兒實現從學前教育階段到小學教育階段的順利過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過程。
幼兒園一日生活
37 病号餐
除了日常食譜外,幼兒園為體弱兒、當日患病的幼兒或有特殊體質的幼兒準備的特别的餐食。
38 體弱兒
由于先天不足或後天反複疾病困擾而使生長明顯受到影響的兒童,往往表現為體重較輕,體弱多病。幼兒園在就餐、運動等環節會對體弱兒有額外的保育工作。
39 超重兒
體重過重的兒童,幼兒園在就餐、運動環節會對超重兒有額外的保育工作。
40 過敏體質
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的兒童,幼兒園會為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準備特别的餐食防止過敏。
41 自閉症
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闆。是幼兒園内常見的一種特殊兒童。
42 晨檢
是幼兒園、為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而采取的一種措施,目的是為了早期發現感染傳染病的幼兒。
43 一摸、二看、三問、四查
幼兒園晨檢的步驟。一摸,幼兒有無發熱現象,可疑者測量體溫;二看,一般情況下,觀察幼兒精神狀态、面色等,傳染病的早期表現,咽部、皮膚有無皮疹等); 三問,個别幼兒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的物品,發現問題迅速處理。
44 一日生活
根據幼兒的生活特點安排幼兒一天的生活,即對幼兒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等活動在時間和順序上予以合理的安排與劃分。主要包括入園、離園、進餐、喝水、盥洗、如廁、睡眠等常規性生活活動。
45 過渡環節
在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當中,除幼兒學習與活動之外的其他銜接與轉換時間。
46 班級常規
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它對于班級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兒發展本身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理論知識
47 親子關系
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狹義的親子關系指幼兒早期與父母的情感聯系,即依戀;廣義的親子關系指父母與子女的互相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養态度與方式。
48 依戀
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一般為父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系。它産生于幼兒與其照料者依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49 安全依戀
依戀類型的一種。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明顯地表現出苦惱。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并繼續玩遊戲。
50 不安全依戀
依戀類型的一種,包括回避型和反抗型。
1)回避型不安全依戀
幼兒在母親離去時并無緊張或憂慮,母親回來,他們亦不予理會或短暫接近一下又走開,表現出忽視及躲避行為,這類兒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與母親的安慰沒有差别。
2)反抗型不安全依戀
幼兒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反抗,母親回來,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不能再去玩遊戲。
51 自我中心
幼兒僅依靠其自身的視角來感知世界、不能意識到他人可能具有不同視角和觀點的傾向性。
52 去自我中心
幼兒逐漸學會區分主體與客體,逐漸意識到自我,并盡可能找到自我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能夠在自我與世界、自我與他人之間建立相互聯系的過程。
53 敏感期
指對特定技能或行為模式的發展最敏感的時期或者做準備的時期。也就是說,在某項能力對應的關鍵期内,該能力最容易發展。
54 最近發展區
幼兒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幼兒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幼兒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育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55 大肌肉
走、跑、跳、踏、爬、投擲等動作都用到大肌肉,學前兒童大肌肉發展比較成熟。
56 小肌肉
手臂、手腕、手指的動作組合,及一些精細動作用到小肌肉,小肌肉發展較慢。
57 精細動作
指幼兒手部捏的動作、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等一系列精細動作。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與幼兒大腦發展密切相關。
58 手眼協調
人在視覺配合下手的精細動作的協調性。
59 感統失調
全稱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幼兒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
60 分離焦慮
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别焦慮。
61 親社會行為
又叫利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并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願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
62 攻擊性行為
一種導緻人和動物身體或情感受傷害的行為,或者是導緻财物損壞或毀滅的行為。
家長工作
63 家訪
幼兒園教師到幼兒家中訪問,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是進行個别家長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式。一般來說,老師會在開學前及一些特殊情況發生時進行家訪。
64 個别約談
幼兒園教師邀請幼兒家長來到幼兒園進行面談的家長工作形式。一般會針對幼兒發展上出現的某些問題進行溝通,是幼兒教師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的重要途徑。
65 家長會
是幼兒園對家長進行集體指導的重要形式,是将全園、全班或某一類型的家長着急在一起開會的家長工作形式。一般來說家長會會定期召開。
66 親子活動
往往在重大節假日舉行的幼兒園遊戲活動,家長應邀來到幼兒園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種活動。
67 幼兒園開放日
指組織家長參觀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對活動進行實例分析,從而增進家長對幼兒園了解的一種方法。
68 家長委員會
由家長代表成立的組織,作為與幼兒園溝通的橋梁,關注幼兒的教育。家長委員會是增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家委會擔負着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工作的計劃和要求、協助幼兒園保教工作、及時反映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建議、以及協助組織交流家庭教育經驗等任務。
69 家園聯系冊
一種日常性的家長工作形式,教師采用書面通訊的方式與不易見面的家長進行聯系,向他們報告幼兒的情況,征求他們的意見。當然,随着科技進步,更多教師和家長間會用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進行溝通。
常見的教育體系
70 課程遊戲化
是為了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而将幼兒園課程融入遊戲的一種理念。
71 支架式教學
一種以幼兒為中心,以培養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标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指一步一步地為幼兒的學習提供适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幼兒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72 多元智能理論
一種指出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着九種相對獨立的智力的理論,這九種智力分别是: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以及存在智力。
73 蒙台梭利教育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台梭利創立的一種學前教育思想,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自主性學習,重視環境的作用以及對教師的作用。
74 瑞吉歐教育
瑞吉歐教育是意大利城市瑞吉歐特有的學前教育體系,特點是沒有預設的課程與目标,強調在互動過程中生成課程與目标。
75 方案教學
瑞吉歐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是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确定主題,并以該主題為中心加以擴散、編制主題網絡,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探索概念的内涵。
76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是魯道夫·史代納根據自創的人智學理論創建的一種學前教育體系。簡單地說是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體和心靈整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全人教育。
77 高瞻課程/高寬課程/HIGH SCOPE
美國公辦學前教育機構中的一種學前教育體系,以計劃、行動和反思的活動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其教育哲學核心在于主動參與式學習。
78 STEAM教育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于一體的綜合教育。
79 森林教育
針對3-6歲兒童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早期教育,是一種每天在森林裡進行活動、開展自由遊戲和環境教育的日常活動。不管是什麼天氣,兒童總是被鼓勵去玩去探索和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兒童是森林幼兒園學習的真正主人。
80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創立的音樂教育體系,強調節奏活動與元素性音樂教育思想。
81 聲勢活動
奧爾夫體系獨創的一種以簡單而原始的身體動作發出各種有節奏聲音的活動。
82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學科内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包括教師對學習者的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情境知識和教法知識等。
83 核心經驗
基于不同領域,針對PCK的研究成果,為教學設計提供指向。
幼兒園中常用的綱領性文件
8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别對3至4歲、4至5歲、5至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緻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時,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建議。
8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
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制定的,是指導廣大幼兒教師将《規程》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指導性文件。
86 《幼兒園工作規程》
為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規範辦園行為,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制定。
87 《兒童權利公約》
第一部有關保障兒童權利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約定。
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幼兒園老師也不好當呢?其實,這隻是學前教育理論知識中比較常用的一小部分,一個合格的幼兒園老師要懂得知識還要更多、更深。
一名普通的幼兒園老師,在外人眼裡也許隻是在“哄孩子”,實際上她們始終在不斷學習、不斷為孩子提升着自己的專業知識。
我們希望幼兒園的家長朋友們,在理解老師的同時,更能掌握一些相關的知識,也可以更好的和老師溝通、了解幼兒園的課程、一日流程,無論對于孩子的成長還是和幼兒園的配合,都是大有益處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