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22:34:01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1

《二十不惑2》劇照。

當無數年輕人還在想着上岸時,上一批進國企的人已經産生了“跳崖式落差”。

最近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和閨蜜一路讀到研究生,又通過層層篩選後好不容易入職國企。

結果一個在辦公室掃地,一個負責給全部門分發牛奶面包。博主本人半開玩笑地表示“浪費人才還是有一套的”。

誰知評論區裡瞬間擠滿工齡不滿2年的職場人,分享自己的打雜苦命史:“突然有一種端茶倒水的心酸,短暫湧上心頭”。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2

Top2本科的你在單位收快遞、泡咖啡、端盤子;985碩士畢業的我在公司送材料、打印文件,偶爾還得幫領導接送孩子。

以為自己已經想清楚“穩定”的結果,入職後還是發現還是沒能做好心理準備——“我這麼努力考上985,就是為了在這打雜嗎?”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3

01“苦讀16載,工作搬牛奶?”

别覺得這屆年輕人“眼高手低”。

畢竟這年頭還能找到個岸班上的,論能力、學曆和勤奮程度,都得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原本已經決定要為了穩定,而犧牲部分薪資水平和發展前景。但入職後才發現,落差還是超出了自己想象。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4

無論你已經怎麼對這份工作喪失期待,現實永遠會超越你的認知。

有年輕女生選擇回老家做文員,本來已經做好了每天跟各種無聊的表格、文件打交道的準備。

但卻會發現自己成了真·打雜的——

添茶倒水帶外賣,遇上公司保潔請假,還得順便負責全公司的衛生。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5

近兩年,每次有名校生送外賣、做家政之類的故事上新聞,大衆往往都會抱着尊重理解的态度。

“人家跟崗位是各取所需、雙向選擇,外人沒啥立場惋惜。”

而如今這些新鮮出爐的抱怨,仿佛是把部分當事人的心理不平衡攤在了明面上:

“招聘時說我是985,入職後卻讓我去賣紅薯。”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6

《蒼蘭訣》裡的仙考萬裡挑一,最後入選了也就是給神仙們端茶送水。

年輕人有關“大材小用”的牢騷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抱怨工作内容機械、無意義的。

雖然如今人人喊着“想擺爛”,仿佛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找到一份不用動腦也不用奮鬥的工作。

但當你錄了一千遍數據、審了一千條視頻、站在前台說了一千遍”歡迎光臨“、照樣會感覺到自己在被持續磨損。

985計算機碩士滿心歡喜地入職某老牌企業,本以為可以通過搭建信息平台,提高部門間的合作效率。

結果除了偶爾幫其他同事裝裝系統,就是領導看他沒事做,讓他負責錄入會議紀要。自嘲“認真苦讀十幾年,如今碩士打字員”。

QS排名20的環境專業學生應聘某外企的生産工藝設計師,卻被調劑到“業務崗”。

工作内容“現場摸排問題水表,對水表的各種抄碼準确性進行監督”——

俗稱入戶查水表。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7

如果說以上這些活兒,大家還能用“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來安慰自己;

那麼給了更多職場新人們沉重一擊的,是給領導幹雜活

經常發生在資曆老、等級相對森嚴的公司裡。

在教育體系裡做了天之驕子十幾年,名校生、研究生們一朝走進職場,終于體會到了自己捧着别人的滋味。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8

早上提前10分鐘到公司,把老闆的文件整理好後下樓等着按電梯;

中午去食堂擺餐具,周末還得陪領導家剛上初中的小孩去參加社會實踐。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9

一種“何至于此”的酸楚在心中一閃而過,隻能安慰自己——

“雖然這電梯不讀書也能按,但隻有讀了書才有機會按。“

這話聽着雖然傲慢。但事實是很多人發現自己曾視若珍寶的學曆,在這樣的職場環境中的确隻有兩個作用。

一是應聘時做敲門磚,二是入職後被領導、上級當作吹噓的資本。

有網友在物業公司做管培生,日常工作是穿着灰撲撲的工作服在大樓裡做保潔。

但因為在組内學曆最高,每次公司開會或領導出去談業務時,都會被拿出來“充門面”。

平時嫌他不懂人情世故的主管,會反複跟大家介紹“這是XX學校畢業的高材生”。

而他卻絲毫沒有被重視的感覺:“再怎麼高材生,回去還不是要繼續開保潔車。”

02受再多氣,也是白費功夫

每個高校應屆生在海投簡曆卻沒收到幾份offer的時候,都會對自我的忍耐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隻要能找到一份勉強養活自己的工作,讓我做什麼都行。”

畢業後去做保安、做宿管,在網上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時髦的流行。

一張在保安亭裡玩遊戲的照片,一段記錄宿管工作内容的vlog,輕易就能收獲無數焦慮同齡人的羨慕。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10

壓力小、不内卷。

讓人恨不得扔下手中的考研考公複習資料以及改了800遍的簡曆,立刻加入他們的隊伍,少走40年彎路。

卻往往忽略了在這些故事中,它通常隻是“上岸”之前的跳闆,而非個人職業的起點——

年輕的高學曆保安、宿管們,談到的未來規劃不外乎考研考編考公,找一份清閑工作主要是為了有時間複習

可對于更多職場新人來說,手裡那份工作已經是“岸”了。

感到郁悶,恰恰是因為不敢、也沒想要從中逃脫。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網上對“浪費人才”抱怨最多的兩種人,一是管培生,二是國企員工。

當初也是在一大堆求職者中間“卷”出頭的。職場新人們的心理落差程度,往往不止跟學曆正相關,也跟當初的應聘難度保持着同步。

某網友去年應聘某500強企業的時候,曾手握985碩士 年級第一的成績,一路闖過了2輪筆試,5輪面試。終于拿到offer時,已經計劃至少在這個地方幹個5年10年。

誰知應聘時考得是專業知識,參加過壓力面、無領導小組讨論。入職後每天在都在系統裡機械地複制、歸類數據,再粘貼到一個固定格式的表格裡。

自然會感到困惑:“如果不需要人才,為什麼要那麼嚴格地選我進來?”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11

@别說屁話

一方面是招聘時的學曆内卷愈演愈烈,應屆生們會把自己的學曆、成績、獎項列成表格,什麼檔次的簡曆配什麼檔次的offer,一一對應。

直到過五關斬六将後,以為終于在職場這片蘿蔔田裡找到了一個坑。

坐在工位上的那一刻,卻突然發現文憑這塊敲門磚,敲開的門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面試造火箭,入職擰螺絲”,自然會感到幻滅。

另一方面,年輕人也越來越不相信工作中所謂的“福氣在後頭”。

曾經職場上常見為“新人幹雜活”賦予合理性的方式是——你展現了擰好螺絲的能力,才有機會被派去造火箭。

求職綜藝最火那幾年,做皮沙發的老闆們會理直氣壯大喊:“你不對我表現出尊重,我憑什麼給你機會!”

這樣的雞湯故事現在不好用了。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12

如今等待一個“天降餡餅”的時間,恐怕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耐心。

畢竟,所謂“誰機會”,成立的前提是得有這麼個機會。

有人給領導泡了幾年茶,但因為部門邊緣化還是無法被提拔;有管培生兩年終于流轉完了全部崗位,結果公司效益下滑被裁員了。

至于什麼因為寫了一篇發言稿、修正了表格裡的一個數字而被伯樂賞識的故事,如今仿佛天方夜譚。

03大材小用,總勝過“大材無用”

必須承認,永遠都有覺得自己正在遭遇“大材小用”的年輕人。

職場用人是很複雜的事情,涉及到個人能力和個人意願、公司需求和個人能力之間的匹配。

求職本來是一種雙向選擇。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可以為圖清閑而安于現狀,也可以向外尋找能讓自己發揮能力的地方。

但職場新人現在面對的卻是另一種情況——從接受這份工作時就覺得自己在“湊合”,但又沒辦法。

如今,招人單位在向上卷學曆,年輕的求職者們則在向下卷“志願”。

一開始還在精挑細選,看公司規模合适、崗位對口、待遇不錯,才會投簡曆、去面試。

但随着失敗的次數越來越多,通通進入一種病急亂投醫的狀态——

“隻要有地方要我,是什麼都行。”

最近我已經刷到無數來自小公司HR的帖子,受寵若驚地表示被郵箱裡一個比一個牛的簡曆吓到了。

某三線城市的100人規模小公司,一個基礎崗的招聘能收到劍橋、清北研究生的簡曆,還有大把211、985。

“放在前兩年,這種學曆的人哪怕海投都投不到我們公司來。”

最紮心的是,最後業務團隊還因為那位劍橋研究生沒有相關經驗,拒絕了他的求職。

不止簡曆卷,面試也卷。

近來網上的普本畢生找工作,最大的擔心不是沒offer,而是——“怎麼辦,面試又碰到985了。”

有某普通一本金融專業的應屆生,上個月面試銀行管培生。

“全是985牛津劍橋,紅圈律所三中一華實習,人均cpa法考通過……最後問願不願意調劑基層的客戶經理嗎,每個人都舉手願意。”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13

人才市場的競争越激烈,裡面的“人才們”也就越急迫。

幾個月前:“什麼工作狗都不去。”現在:“狗都不去正好我去。”

職場老油條或許還能慢下來、暫停下來,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剛畢業的年輕人隻能着急地去抓每一根救命稻草。

并說服自己放平心态,“我對這份工作也沒啥追求,先湊合着幹吧。”

然而越是這樣,在入職之後可能就越會遭遇更大的失望。

因為一份自己本就不滿意的工作,如今已經注定不會在給人帶來任何的意外之喜。

總被派去打雜,可能不是上司要重用你,而是這個公司确實沒有能讓你大展拳腳的工作。

一個月上岸有多難(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輕人)14

救命稻草到底不是船,注定需要更漫長的适應和磨合才能勉強渡江。在此之前也隻能一邊抱怨、一邊忍受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或許能找到新的船,也可能找不到。

但無論如何,恐怕也隻能在“憤而離開”和維持現狀之間選擇一個。

到頭來全場最舒服的,可能反而是那些從一開始就決心“混日子”的人——

“多好啊,我努力在學校動腦子,就是為了以後在公司不動腦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