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控新技術:福兮?禍兮?
阙玉葉
最近一段時間,“元宇宙”成為科技界炙手可熱的新概念。那什麼是“元宇宙”的終極形态呢?有業界人士指出,其實就是腦控技術。通過腦機接口,人腦可直接控制外部事物,化“思”為“行”,甚至不需要語言或者動作。這一技術的日新月異,究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呢?
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學院創新團隊在演示腦控輪椅控制技術 劉穎 攝
“大腦控制”?
腦控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發展潛能甚大。早在2004年,美國布朗大學就研發了可以植入大腦的BrainGate系統,該系統被植入到13個癱瘓者大腦的運動皮層中,成功地讓中風癱瘓的婦女在沒有看護者幫助的情況下,用機械臂喝了第一口咖啡。但是BrainGate腦控系統最大的問題在于它直接植入人的頭骨,通過陣列針固定,容易對人的大腦産生損傷。
2020年,馬斯克推出一款腦機芯片,通過微創方式植入人的大腦,可以用來幫助殘疾人恢複身體機能,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技術相融合,對治療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甚至精神類疾病,都有一定效果。
随着腦控科技的發展,它有望逐步應用于遊戲娛樂、學習教育、智能家居乃至軍事領域。美國的Emotiv和NeuroSky兩家公司正在研發腦控電子遊戲設備,在其設計中,手柄、鼠标等傳統遊戲操控設備成為曆史。在學習教育方面,腦控技術公司BrainCo已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在教室中使用腦電圖檢測技術的産品,可以幫助學校管理者打造注意力更集中,更有效率的課堂。
在2020年的世界機器人大賽上,腦控打字,腦控識圖,腦控無人機起飛、降落、旋轉等近乎科幻的場景紛紛亮相,向世人展示了腦控技術未來的無限可能。
“控制大腦”?
腦控技術并不都是讓人振奮的一面。大腦和外部事物建立直接連接,不僅僅意味着大腦可以通過裝置控制外部事物,也意味着可以通過外部手段實現對大腦的影響和控制。因而,腦控技術的另一面就是“控制大腦”。這是指基于外部的幹預措施,對目标對象的大腦進行解碼,以實現對人腦思維活動的解讀、幹擾和控制。
多年前,已有西班牙神經科學家展示了如何通過無線電控制大腦來抑制動物的越軌行為。之後,更為先進的控腦手段如激光束、超聲波、電磁脈、輕度交流電等陸續為科學家所用。
美國卡内基梅隆大學科學家近年來實現了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揭示個人的隐秘想法,使得了解大腦如何處理、存儲和回憶信息成為可能。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在2020年研發出采用矽納米技術的控腦神經調控方法,可以把信息寫入腦内進行神經調控。Facebook也公布了他們關于控腦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人類大腦皮層的活動實時解碼問答式對話,未來,這一技術或可直接解碼出人的想法,而不待其開口。
未來機遇和挑戰
層出不窮的腦控技術,大有令人眼花缭亂之勢。不過,這一方向的探索目前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皆在積極布局腦控科技,腦機接口技術已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出口管制。我國也于2016年啟動“腦計劃”,探索以人工智能為導向的類腦研究,并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将腦科學定為國家戰略科技方向。腦控科技是其中關鍵技術之一。
顯然,腦控新技術的發展,也會帶來一系列安全和倫理問題,潛藏的風險不僅可能危及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家利益,更有可能侵犯人性尊嚴。如何平衡科技力量與倫理準則,是這一技術需要正視與深思的課題。
(刊于《半月談》2022年第6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