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要出可樂口味的飲料了?
7月22日,元氣森林首次披露了可樂味蘇打氣泡水“元氣可樂”的細節信息。據悉,該新品用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取代了争議較大的人工代糖阿斯巴甜,徹底去掉了磷酸等化學合成添加劑。這意味着它既有可樂的口味,但又非傳統意義上的可樂産品。據悉,該産品最快将于8月開始售賣。
可樂類産品的出名,受益于碳酸飲料市場的蓬勃發展。但長期以來,碳酸飲料中國市場被美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巨頭牢牢把持着9成以上的份額,“國貨”出圈艱難。在國外巨頭的壟斷之下,“元氣可樂”和其他可樂口味本土品牌,能否赢得更多的“口感”認同,掀起一場國貨潮?
元氣森林披露可樂味氣泡水新品:無磷酸
據了解,與傳統可樂飲料相比,元氣可樂味氣泡水有三個方面的不同:
其一,它去掉了傳統可樂配方的磷酸。有研究表明,過量攝入磷酸鹽對人體骨骼和心腦血管都有一定危害——但磷酸有增益飲料口味的功效,去掉它也意味着損失部分口感——正因如此,可模拟磷酸酸感、又不損傷骨骼的配料解決方案,是元氣森林新品研發的重點之一。
其二,拒絕添加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傳統可樂常用的化學防腐劑。據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介紹,元氣森林引進無菌碳酸生産線,自去年10月起,其全線氣泡水産品就不再添加上述化學防腐劑。
元氣森林還用從玉米等農作物提取的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取代了傳統可樂常用的人工代糖阿斯巴甜;同時用天然的檸檬酸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檸檬酸鈉。在配料方面,元氣森林也進行了不少改進。
資料圖
據了解,該産品最快将于8月線上售賣并進入部分線下渠道,不過,短期并無大規模鋪市的計劃。觀察者網從元氣森林處獲悉,對于這款新産品的銷售預期,該公司表示“保守”。
“雙樂”持續霸占碳酸飲料市場,可樂口味“國貨”出圈不容易
可樂口味飲品在中國深入人心、成為一款熱門的消費品類,這和碳酸飲料市場的發展,以及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家公司密不可分。在某種程度上,碳酸飲料市場的高度發展,也決定了可樂口味飲品競争會變得非常激烈——哪怕在很多消費者眼中,氣泡水和碳酸飲料是不同的飲品類型。
由于中國企業起步晚等原因,包括可樂型飲品在内,中國碳酸飲料市場長期被美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巨頭“壟斷”。以2019年中國碳酸飲料市場為例,可口可樂的市場份額為59.5%,百事可樂為32.7%,行業集中度R2高達92.2%,在“雙樂”格局之下,其他可樂想要出圈,難度不小。
圖源前瞻産業研究院
與此同時,可樂類飲品其實也一直在“卷”。
雖然“元氣可樂”提出了自己的無糖可樂類飲料配方,但“無糖”等概念,一直是其他品牌近年來圍攻的主要戰場之一。在一些人看來,“無論從企業體量、市場競争經驗和品牌認知等角度來看,元氣森林的無糖可樂味飲料可能都很難撼動兩樂在無糖可樂上的地位。”
某品牌産品介紹資料,電商平台截圖
對于網友擔心的問題,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日前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鹿角表示,元氣森林推出飲料産品的驅動力,不是為了和誰競争。這是元氣森林第一款可樂口味飲料,屬于概念款,還需要聆聽用戶更多的反饋。飲料口味的偏好因人而異,加上可樂味産品存在品牌心智固化認知。這款産品的好壞,最終要交給年輕用戶和市場來決定,“短期不太考慮成敗。”
不過即使隻把元氣可樂看作“試水”,長遠來看,元氣森林未來的道路也并不容易走。
本土可樂味飲品市場,能否迎來國牌的百花齊放?
自成立以來,元氣森林實現了營收的爆發式增長,高歌猛進的勢頭延續至今。數據顯示,元氣森林2021年營收是前年的2.6倍。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50%,各項指标均符合預期。
但是當一家企業從初創時期的爆發,逐漸走向穩健發展的階段時,老品牌的“圍剿”、其他新品牌的競争、供應鍊的壓力……這一系列問題必然将随之而來。國貨不僅要“出圈”,還得想辦法“站穩”。
這就是元氣森林現在需要面對的。
國金證券今年4月研報截圖
同業競争是首當其沖的問題。
在不少便利店中,無糖類食品通常會被放置在顯眼位置,雖然元氣森林一般都會在前排陳列,但不少競争對手品牌的同類産品也會出現在元氣森林的周圍。想要從一衆競品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
再者,在業界看來,元氣森林主打的氣泡水路線,也很難高築競争門檻和供應鍊優勢地位。
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曾指出,“元氣森林的無糖氣泡水本身并沒有技術門檻,很容易一擁而上。”反過來這也會帶來供應鍊方面的壓力——2021年10月,元氣森林生産中心總經理李炳前就曾感概地說:“我們還很弱小的時候,根本沒人關注。但當我們發展起來之後,才發現供應鍊背後的博弈無處不在。”
在很多人眼裡,本土飲料品牌實在是太難了。
可樂味飲料曾凝聚了許多國産飲料企業的勇氣和夢想。有業内人士表示,我國1953年就推出了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碳酸飲料;随後40年中國各地幾乎都有本土可樂品牌,在上世紀80年代,有的國産可樂一度占據全國7成的市場份額。“但遺憾的是,随着外資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大多數國産可樂品牌迅速走向下坡路。”
從飲料消費的行業現狀來看,口感、價格、知名度依然是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外資巨頭規模優勢、生産體系優勢、供銷網絡優勢、品牌知名度優勢必然将長期存在,這是應當承認的東西。但外資巨頭通過收購等手段對國産品牌的打壓,也同樣不容忽視。
此外,近年來當“無糖”等健康理念在消費端逐漸火熱的同時,供給端也在發生變化:大宗商品市場漲跌、原材料價格波動、物流和供應鍊壓力……他們無一不對企業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貨”飲料全面崛起,這條道路雖然并非遙不可及,但依然道阻且長。
國金證券研報截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