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崔醫生啊,我最近體檢發現脖子裡有斑塊,好像叫什麼頸動脈斑塊吧!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現在非常時髦的一個名詞--"頸動脈斑塊",它意味着"動脈粥樣硬化"。
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個全身性疾病,前面有一期《腦梗和腔梗是一回事兒麼》中我們也提到過,在腦子裡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腦中風,心髒裡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心肌梗死。
Q:動脈粥樣硬化能不能提前知道呢?
我們可以通過人的一些"窗口"來了解動脈是不是粥樣硬化。比如看一下眼底的小動脈,可以知道我們體内的小動脈是不是有硬化,那麼心髒和腦子的血管可不是小動脈,是中大動脈,這是要看頸動脈。
因為頸動脈比較表淺,它除了外面有一層皮膚,沒有其他的遮擋,我們可以直接做頸部動脈超聲,檢測頸動脈有沒有粥樣硬化。如果有的話,那麼和心腦血管病就有聯系。
據美國弗洛明翰的一個研究,頸總動脈的斑塊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關系十分密切,而頸内動脈的斑塊和我們的腦中風的發生率也有關系,簡單來說頸動脈如果查出斑塊了,心腦血管可能也長斑塊了。
古人有句話叫"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以"一斑看全身血管"。
其實斑塊是一個動脈粥樣硬化逐漸形成的過程,這個過程剛開始是由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肥胖、家族史、年紀的關系,血脂慢慢的在血管壁上有一些條紋的沉着,叫做"脂質條紋",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形成一些纖維的斑塊。
第三步叫"粥樣斑塊",也就是裡面的血脂越來越多,逐漸隆起,從内膜隆起突入管腔,慢慢的血管就狹窄了。
第四步就是斑塊可能破裂、可能出血,有可能會把血管堵住。
從整個過程來看,剛開始的時候僅僅是内膜有點厚,後來凸出來了才叫斑塊,所以超聲波首先要看看内膜厚度怎麼樣。
Q:那我們頸動脈的平均内膜厚度是多少呢?
0.68mm,那麼超過0.8mm可能有點厚;超過1.0mm,那就是内膜增厚;而超過了1.5mm,就有可能是斑塊了。Q:我體檢報告上斑塊寫的隻有1.4mm,為什麼還是說我有斑塊呢?
說明這個突出的部分比旁邊的内膜至少大了0.5mm,或者這個突出的部分比内膜多了50%。它非常突兀的凸出來,你都看出來了,為什麼不叫它斑塊?内膜厚度和斑塊的檢出率和我們的年齡非常相關,50歲以下的人大概隻有6-7%的檢出率,但如果是五六十歲的人,可能有30-40%的檢出率,如果是70歲以上得人,可能有70-80%的檢出率。
Q:你看我都70多歲了,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機會有斑塊了,那是不是我的血管馬上就要塞住了?
不一定。這個斑塊還有穩定和不穩定之說。穩定斑塊雖然是斑塊,但是它不會出問題,也就是它不容易堵住,而不穩定斑塊很容易出現上面提到的斑塊内出血、潰瘍破裂,從而引起血管堵塞。所以在做B超的時候,要看一看它是不是穩定斑塊。
Q:不穩定斑塊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看回聲】回聲簡單來說就是B超打到這個斑塊上後反彈回來的,有低回聲、等回聲、高回聲,還有不均質回聲幾種情況。
高回聲說明這個斑塊已經硬了、鈣化了,所以B超打上去全彈回來了。高回聲的斑塊基本不會破,因為它已經硬的像塊石頭,隻要不太大,可以不必在意,這就是老化的一種表現。
低回聲則說明這個斑塊裡還是有很多血脂的,還是很軟的、很容易破的,所以低回聲是一種相對高危的表現。
不均質回聲就是整個斑塊有點糊裡糊塗的,好像不是一種東西,可能裡面已經出血了,所以也是不穩定的。
不穩定的是低回聲和不均質回聲,最穩定的是高回聲。
【第二:要看它的連續性】整個纖維帽很連續的斑塊可能是穩定的,如果當中有個潰瘍那也是不穩定的。單從超聲的這一方面看還不能确診,我們可以做超聲造影、可以做核磁共振等檢查,來檢出不穩定斑塊,這也是預防中風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最後談一談預防和治療。中國和歐洲有一個比較實驗,挑選相同年齡層次的一群人,來比較中國人和歐洲人斑塊的發生率,結果發現中國人斑塊的發生率大于歐洲人,而且吸煙的人群和高血壓人群更多。Q:人家外國人吃的比我們好吧,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的發生率?
第一,吸煙人口太多。第二,我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都比較低,所以在人群當中廣泛宣傳控制這些因素也非常重要。
Q:那麼什麼藥對斑塊是有用的呢?
目前常用的就一類藥物--他汀類,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降膽固醇的藥,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強化治療,可以對斑塊起到縮小、穩定的作用。
【總結】年紀大了可以定期體檢,查一下頸動脈超聲,發現斑塊也不要緊張焦慮,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給你提供最适合的診療方案。早發現、早治療、多預防,斑塊遠離你我他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