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安靜地思考學會與人和平相處?一個最好的教師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答案有很多,但書中的莫裡以他的生命提供了一個範本他将他的一生上成了一堂課,在這堂課裡,他教會了自己如何去愛身邊的人,如何熱烈地活着,然後将這份愛與熱情傳遞給了身邊的人,以身作則而言傳身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學會安靜地思考學會與人和平相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最好的教師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答案有很多,但書中的莫裡以他的生命提供了一個範本。他将他的一生上成了一堂課,在這堂課裡,他教會了自己如何去愛身邊的人,如何熱烈地活着,然後将這份愛與熱情傳遞給了身邊的人,以身作則而言傳身教。
這本書以米奇(本書作者)和莫裡在星期二的相約為主線,描述了莫裡生命最後幾個月的生活。死亡的腳步在不斷接近,莫裡起初在交談時還能擡起手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到最後,他連說話都很困難。最後他是帶着氧氣罩,讓米奇把手放在他胸口,艱難地,跟米奇道了聲再見,跟他說,愛……你。
書中穿插進了一些莫裡的生平故事。從這些穿插的經曆中,我們能夠了解到莫裡出生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裡,母親去世得很早,而父親是一個不善于交流和表達感情的人。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很好的繼母,伊娃。這位繼母給了莫裡母親般的愛。也正是因為這位繼母,莫裡學會了去關心、去愛、去學習。我想對于莫裡來說,這位繼母是非常重要的。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位繼母,莫裡的人生又會是怎麼樣的。
莫裡父親本來想要莫裡去皮毛廠工作,在那裡他看到了人對人的剝削,幸運的是,他因為年紀小沒有被錄用。但這個經曆讓莫裡決心永遠不去從事剝削他人的工作,去賺别人的血汗錢。從這份決心可以看出,莫裡真的是一個很善良而有同情心的人。并且這個時候他其實已經在建立自己的小文化了。在那個時代,大家的普遍信念可能隻是賺取更多的錢就好,哪管這些錢是剝削他人而來還是如何的。但對于莫裡來說,賺取的錢需要基于道義。這份道義便是莫裡的小文化。
莫裡也曾在一家精神病院工作過好幾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莫裡能夠跟那些精神病人成為朋友,要知道普通人不歧視不害怕他們已經很難得,莫裡卻能夠真正将他們當成活生生的跟我們一樣的人來看待。裡面提到的一個小故事是,莫裡看到一個婦女從早上到傍晚就隻是躺在地上,他覺得很難受,于是跟那位婦女并排躺在那兒,試着幫她從痛苦從解脫出來。神奇的是,當莫裡這樣做之後,那位婦女坐了起來,甚至回到了病房。莫裡從這件事中感到,即便是精神病人,他們所需要的,不過是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需要有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是的,我們以為我們需要食物,需要金錢,需要活着,其實也許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或者說靈魂的層面感受到我們的存在,而這樣的感受需要他人的目光,需要他人的注視。這可能才是我們最底層而又最真實的生命需要。
當莫裡進入大學成為教授後,莫裡支持學生積極地介入到一些社會活動中,并且,革新了整個課堂形式。莫裡他們會送學生到南方腹地去研究人權,還跟學生一起去華盛頓參加示威遊行。莫裡他們并不是将課堂作為職業能力的訓練場所,而是以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為旨歸。也正是這樣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莫裡一直跟他的學生保持着聯系。在他生命最後幾個月,來看望他的學生數以百計。
莫裡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裡,他對于死亡是非常坦然的,他将死亡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很坦然地接受自己不久後自己會死去的事情,并且開玩笑說,火化的時候,希望自己不要被燒得太過。他也很坦然地接受自己越來越不能自理,最後需要别人幫自己擦屁股的境況。他說這就好像是回到了嬰兒時期,嬰兒時期就是這樣,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關懷與照顧。而他在接受别人照顧的同時自己也在積極地付出。他願意電視台來拍攝自己,願意米奇将他們之前的談話錄下來,希望自己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給到他人幫助。正如他說的那樣,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愛,也真誠地去愛他人。
在莫裡跟米奇的對談中,還涉及到很多的話題,比如信任、遺憾、感情、原諒、金錢等。這些話題都很大,莫裡根據他的生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重要的或許不是說要引之為真理,而是在這其中,這些話語中含着莫裡生命中的所有真實與真誠。結合着莫裡的生命故事,或許這些話可以讓我們稍微思考一下,究竟對于我們而言,我們希望自己活出什麼樣的人生,我們希望建立起怎樣的屬于自己的小文化,以及在我們生命的終了,我們能夠像莫裡這樣平靜地接受死亡,沒有太多遺憾地原諒自己及他人,然後告别世界嗎?
莫裡說要在大的社會文化潮流下,建立自己的小文化,即要有自己的生命選擇以及價值判斷。建立自己小文化的概念是很有意思的,它的背後是對于整個文化整個社會的警醒與批判。這是人活得清醒得非常重要的标志。我們說大多數人隻是庸庸碌碌的重要原因便是他們完全被大文化塑造,隻是在追趕着所謂的世俗潮流,而完全不理會這樣的方向與選擇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因而在所有的世俗影響之下,審慎地去梳理這些影響并且有選擇地摒棄與挑選,便成為了個體之為個體的标志所在。
例如,在大的消費主義背景下,很多人可能隻是盲目地進行消費,并且将消費作為自我确立的依據,消費的層次高低成為了個人評估自身價值高低的準則。因而追求名牌與奢侈品就成了他們的題中之義,因為這些成為了自我價值的标簽,彰顯着高階的社會地位。但如果個體存在自我的小文化,他可以了解整個消費主義的曆史并且解構這一套思想潮流背後的種種資本或政治的力量,然後他可以選擇去接受或者拒絕。這并不妨礙他選擇名牌,選擇購買奢侈品,但他也可以選擇平價的商品。這兩種選擇對他而言都是平等的,都是出于自主的意志而非某種不知名的力量或者說社會關注的意識。重要的是,他不會把自我價值唯一地确立在消費主義之上。個體的小文化應該是建立在對大文化的解構、批判與重組的基礎上。
另外,個體的小文化也可以突破所處國家所處社會的限制,而能夠站在世界的角度去博覽諸民族諸社會的文化,并且能夠選取其中一些為己所用。
一個隻是受自身所處社會影響并且将那些未經審視的主流觀點視作天經地義并引之為信條的人是可悲的。他的生命極其局限而收縮,最後憋死的也不過是他自己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