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與善人,是天人自然感應的作用,而不是天有心來照顧你。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500字,深度閱讀需9分鐘,受益終生|
《道德經》五千言,實際上隻寫了一個字,就是“道”。因此老子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老子在《道德經》第16章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由此可見,天就是道的代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道就是天,就是自然。
老子正是專門從天道出發,來告訴我們人應該怎麼樣去了解天道、配合天道。
那麼,“天之道”到底是什麼?對于我們有什麼啟示?
今天我們通過《道德經》裡的6段話,來感悟一下“天道”。
01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哉。
——《道德經》第9章
天之道是什麼?功遂身退。
老天做了很多很多事,比如生養萬物,但是它始終不居功。
身退的意思,就是說不居功,不占那個位置,不一天到晚講自己。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就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居功,不要仗恃自己的才能,自高自傲,而是應該好好把事情做完以後,身退。
功遂身退不是逃避,也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告誡我們:
第一,我們不要自我膨脹。
那件事情是我做的你知道嗎?當年要不是我,這件事情能有現在的好結果嗎?這些觀念和想法都是不對的。
第二,我們不要屍位素餐。
因為以前有功勞,現在就賴在那裡,怎麼都不願意退下來,這也是不對的。
老子在本篇末尾特别加上“也哉”二字,就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警覺性,好好向天道學習。
02
天之道,不争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經》第73章
天道其實就是自然法則,這裡講了“天之道”的四條自然法則,大家随時可以去印證:
“不争而善勝”,老天不跟任何人争,永遠是勝利者,你跟人家争,馬上就引起有人要争。
“不言而善應”,老天不會用言語來表達,因為老天根本不說話,但是它會給予感應。就像《易經》裡講的“感而遂通”,隻要你一動,那邊就有感應。
“不召而自來”,天道從來沒有要求萬物要歸向于它,可是萬物自己乖乖地自然要歸向于它。
“坦然而善謀”,天道非常坦然,沒有心機,不需要花費任何腦筋,就是自自然然,但是它安排得非常細密周到,而且它很完密,沒有一點疏漏,萬物就自動地配合天道而行。
老子講完天道這四個法則以後,他給我們一句話,這句話流傳非常廣,“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這就是天道的因果法則。
你說我律法,我沒有律法,你說我規定,我沒有規定,你說我戒律,我更沒有戒律,我就是這樣,大得不得了,誰都看不見,功是功,過是過,不會有任何遺漏。
法網恢恢還經常抓錯人、放錯人,天網恢恢永遠不會。所謂天網,也是天道。
03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道德經》第77章
天之道,就像張弓射箭一樣。
太高了,壓低一點。太低了,拉高一點。弦太長了,把它縮短一點。弦太短了,把它續長一些。
老天就是這樣,你有多餘的,我就讓你損一點兒;他不足的,我就暗中補給他一點兒。
水也是這樣,滿了它一定會流出來;不夠的,它就會補充進去。
老天隻做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是你不足的,我就補你一點兒;你太多,我就拿走一點兒。
人之道完全跟天之道幾乎是相反的,損不足以奉有餘。
我們都是苛待那些貧窮的人,然後去巴結富有的人。
窮的人愈窮,因為社會不補貼他;富有的人愈富,那就叫M型社會,這是人類的恥辱。
04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道德經》第47章
天道就是自然現象,自然現象不在天上。
我們如果好好體會老子的思想,應該記住一句話,天道是天象,天象不在天上。
我們去看天上,隻是看到天文的變化,氣象的變化,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在天上。
天道在哪裡?天道在衆生象裡。我們看社會現象就知道天道了,天人合一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當一個君王不是整天問人說:你看天上有什麼吉相啊,我該怎麼辦啊。而是要了解民間的疾苦,社會的現象,你才真正了解天道。
如果你具有這樣的修養,你就可以“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怎麼做到的?因為你跟道合一了,而道跟天下萬物是合一的。
這樣大家就知道為什麼老子老教我們要抱一,緊緊抱住一不放,要持一,要把一抓得緊緊的,就是你跟道相合。
然後也不用打坐,你就推理,用現在話叫推理,以前的話叫做掐指一算,其實那是樣子,真正就是推理。
八個字就夠了:理所當然、事所必然。今天叫趨勢學,叫未來學,叫預測學。那就是不出戶,知天下。
你懂得天下的大道,就跟天下合一,自然不必出去,而知天下了。
05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第79章
無親就是天地不仁,天道沒有親戚,沒有朋友,你求也沒有用。但是天道常常跟那些尊道而行的人在一起。
常與善人,是天人自然感應的作用,而不是天有心來照顧你。
所以我們常常講老天啊,你沒有眼睛嗎?講講可以,老天本來就沒有眼睛,有眼睛就慘了,有眼睛就開始偏心,一偏心人類就很慘了。
老天讓你隻要順自然,隻要順天道,你盡力而為,不是它照顧你,而是你本來就應該得到好的結果。
但是我們中國人特别有意思,我們凡是得到,自己覺得很滿意的,自己覺得好的,都說老天,謝天謝地。
那是我們的修養,不是老天的要求,更沒有這樣的戒律。
06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道德經》第81章
天道為什麼會生生不已,因為它永遠對萬物有利而無害,隻利衆生,不害任何人。
你看草,春天它就生了,牛羊吃它,它沒有抱怨,也沒有說你給我錢,它不在乎,因為第二年春天它又生了,是誰讓它生的?老天,但是老天沒有跟它收錢。
聖人之道,為而不争。為什麼他會為而不争?因為他仿效天道,天道隻有奉獻,它沒有争任何東西。
聖人永遠為大家服務,永遠施多于取。
那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當聖人?做不到,也不要苛求。
可是我們要把他們當做目标,當做榜樣,你才能不斷向上提升。
生命來自于自然,也将回歸到自然。但是,人不能等到死後才回饋社會。
所以,人做事要去想天之道,這樣一來就化解了很多矛盾。四個字,叫作“體天行道”。
體天行道,不是替天行道。水浒傳中一百零八好漢就是寫錯一個字,全都死光光了。
我們用“體”,不用“替”,因為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替老天來行道。
我們體天行道,才能夠體悟天的博愛,才能成就萬物而不自居其功,才能把有餘供給不足的人,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做出無限的價值!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