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下雪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白居易的千古名句可惜于格律上有瑕疵,所以,這句詩往往在拗救中被用來證明”四拗三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白居易下雪詩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白居易的千古名句。可惜于格律上有瑕疵,所以,這句詩往往在拗救中被用來證明”四拗三救“。
但是,您可整明白了,這可是首幹谒詩,小白當年拿着此詩去找老顧,就圖人家一個贊賞。那顧況是什麼人?人家可是京圈大V,久已成名。一個點贊轉發,咱不就火了嗎?那肯定得整點幹貨啊!這麼重要的時刻,我能拿個嚴重出律的”律詩“,去證明自己的水平?捎帶再證明一下自己拗救的水平嗎?我尋思這不科學啊!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般平仄都判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看,出句失替了,所以,根據“四拗三救”的原則,由對句将第三字由“仄”變為“平”,就算拗救了。瞅啥呢瞅,這不齊活了嗎,還想咋的?不過要是這樣的話,我琢磨這長安城,您估計掏錢住着都不太容易了,還想“白居易”???
我看呐,是不是這麼回事?當然,我也不一定正确,歡迎拍磚。“野火燒不盡”的“不”字,其實是平聲。這個現在也一樣,“不”後面跟四聲,自動變成二聲。“不是”、“不對”、“不去”等。何況“不”本身也是平仄兩讀的。所以上句完全合律,“仄仄平平仄”。
那下句”春風吹又生“的”平平平仄平“的拗救不是白整了嗎?關鍵是誰告訴您拗救了?”吹“字平仄兩讀,當然”平“音多,但是”仄“也不是沒有。您上眼:
和高仆射罷節度讓尚書授少保分司喜遂遊
山水之作 唐 白居易
暫辭八座罷雙旌,便作登山臨水行。
能以忠貞酬重任,不将富貴礙高情。
朱門出去簪纓從,绛帳歸來歌吹迎。
鞍辔鬧裝光滿馬,何人信道是書生。
同武平一員外遊湖 唐·儲光羲
竹吹留歌扇,蓮香入舞衣。
前溪多曲溆,乘興莫先歸。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 唐·駱賓王
五言排律
乘馬陟層阜,回首睇山川。
攢峰銜宿霧,疊巘架寒煙。
百重含翠色,一道落飛泉。
香吹分岩桂,鮮雲抱石蓮。
地偏心易遠,緻默體逾玄。
得性虛遊刃,忘言已棄筌。
彈冠勞巧拙,結绶倦牽纏。
不如從四皓,丘中鳴一弦。
所以下句“春風吹又生”,格律為“平平仄仄平”。全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格律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既是妙句,又是标準的律句。
又白居易是陝西渭南人,與敝鄉同屬關中。隻離50公裡。吾鄉“吹”字,我感覺發音很短,一發即收,沒有平亮長揚的感覺,很似入聲字。當然,僅屬個見,敬請方家指正。如各位有時間,何妨以本鄉之音,試念一下,或有所得也!
确實,唐詩中“吹”作動詞确實讀平,有唐人很多詩歌可以驗證。此文隻是我閑來無事之一偶發之猜想,願作一話題以就教于諸君也!
還有一出典方面的推測,我推斷,當時小白這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用的就是這個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此句用典之何其高古,離離原上之草,野火雖燒難盡,春風以吹複生,正應莊子之”萬物互生“之意,故為顧況所歎也:你小子有這材料,長安不僅能白住,白吃看來都不是問題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