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疫情形勢變化,出于防疫考慮,京城多個小區已禁止快遞外賣進入。但記者調查發現,從嚴把控之下,各小區做法不一。居民有所擔憂,也更關心快遞外賣的“最後100米”,如何真正安全、便捷。
現場
門前紛紛擺地攤 快遞外賣“慢”了
“您好,您買的東西到了,小區進不去,給您放門口了。東西都在一起,您自己找,抱歉。”上午,家住東南五環外的小李接到了快遞員的電話。從5月23日開始,小李所在的小區開始不接受外來人員進入。快遞、外賣和各類原本送貨上門的服務,幾乎全部暫停。
記者來到該小區東門發現,各家快遞公司和電商平台的送貨員,均在門口空地上“擺攤”。為了方便居民尋找快遞,這些攤子往往鋪得不小。好在小區東門的空間不小,并沒有太影響到居民出行。“上午9點之前就到了,擺到中午12點。下午4點到,再擺到晚上8點。”一個快遞小哥說,目前隻能等居民出小區來拿快遞,每天“擺攤”的時間不短。
類似畫面,近幾日開始出現在京城各小區周邊。位于管莊的北京新天地小區,自24日起,謝絕快遞和外賣員進入。該小區有6000多戶居民,每天的快遞外賣量不小。也因此,小區周邊的擺攤更為“壯觀”。
“現在進不去,必須您出門來取。我們也想送上門啊。畢竟時間更短,能更快完成交易。”一名快遞員說,快遞不能進小區後,自己倒是沒有以前累了,但更消耗時間和精力了。“以前下午1點就能送完的貨,現在都2點了還沒送完。”
多個小區門口快遞“擺攤”的背後,有小區對于生鮮、餐食等外賣,處理得則相對靈活了一些——采用置物架或貨架。外賣員隻需與居民聯系,将外賣放在置物架上即可。有個别小區,準備了快遞置物架。
東三環外的一個剛解封小區,置物架上就放着不少外賣。居民小超告訴記者,置物架主要用來放外賣,“快遞還是以擺攤為主,放地上。”附近另一個小區,置物架的數量很多,甚至按照不同樓棟,區分出不同的置物架。比如,有五号樓快遞專用貨架,也有五号樓外賣專用貨架。小區居民,可以比較輕松地找到自己的貨品。
困難
大件物品搬不動 紮堆取件“亂”了
快遞外賣不進小區,主要是出于防疫安全考慮。與此相伴随,快遞外賣找地兒,則可能影響周邊交通秩序,也有小區細節安排上不夠合理,居民有擔憂。
傍晚時分,東十裡堡路東西兩側,不同快遞公司的快遞車一溜兒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快遞攤位則直接“征用”了人行道上劃定的共享單車停放區。不論道路哪側,均有公交車站,但最近的快遞攤位距離公交車站僅約十米。對公交車進出站有些影響。
而在東南五環外一小區東門旁的一條小路上,幾輛快遞車占據了人行道,再加上随地擺放的貨物,行人通行條件也變得局促。相鄰的小區有一處快遞驿站,狀态要好一些——驿站外搭了幾個簡易棚,快遞員“擺攤”的環境也相對舒服。但是這種偏于零散的“擺攤”,還是容易造成混亂,居民拿快遞、找快遞也不便捷。
記者采訪多位市民發現,與“擺攤”對周邊通行環境的影響相比,大家更關心禁止快遞外賣進小區後,“擺攤”地點設置的合理性、大件物品誰來送,以及短時間内紮堆取件的風險。
“我們就在北門開了一個取件點。今天去取兩箱快遞,搬回家手都在抖……”獨居市民劉女士表示,小區有超過4000戶居民,但據自己了解,從快遞外賣不進小區後,小區隻在北門外設立了一個取件點,取件需要走過去的距離偏遠,且取大件商品十分麻煩。“這要是買個家電、買點其他的大件,一個女生怎麼搞定?希望設置取件點能更合理。”
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由此可能産生的紮堆取件更讓人擔憂。朝陽大悅城附近一小區,同樣在小區南門設置了快遞取件區域。然而,快遞取件點不遠處就是核酸檢測點,也是小區主要的居民出入通道。“這裡人多且雜,能不能優化一下快遞取件區域,和居住人員進出口适當分流,降低聚集風險。”居民戴先生說。
“本來快遞、外賣送到每家每戶家門口,幾乎不會和人産生面對面的接觸。現在大家必須去小區大門口取快遞、外賣,人一多了就紮堆,有風險。”25日早上,東三環一小區的居民于女士,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内容,表達出同樣的擔憂,她“希望能有改進。”
改變
物業小分隊配送 社區物流“通”了
“最後100米”誰來安全、及時接力,已經引起了相關方面的注意。有些社區已開始行動,比如成立“物業小分隊”、居幹負責配送、倡導志願者送貨等,甚至派上了高效無人車。
豐台區馬家堡街道楓竹苑社區一區、二區,22日成立了物業小分隊,專門負責配送居家隔離人員的快遞外賣和普通住戶的“大件”快遞。“主要安排了保安和物業工作人員共5名,每天早上7點鐘到晚上7點多,居家隔離人員和業主有需要的,給我們打電話,我們配送上門。”楓竹苑社區一區物業經理何豔秀表示,從21日晚上收到通知開始,她和團隊連夜購買了四個置物架,安放在小區西門。“每天平均送二三十件快遞上門,包括桶裝水、洗衣機、冰箱等大件。”她說,身為物業,在落實各項防疫要求的同時,也要解決好居民的實際難處。
朝陽區香河園街道柳芳南裡社區,居委會的11個居幹近日也在工作之餘,為居家隔離人員和老弱病殘居民提供配送上門任務。在光熙門北裡南社區柳芳北街9号院小區,也有一名出生于1999年的大學生志願者為居民配送快遞。光熙門北裡南社區社區服務站站長李金華說,接下來計劃招募更多志願者,為小區居民配送快遞。
物業小分隊、居幹和志願者配送之外,也有小區用上了高科技無人車,且日均配送超百件快遞。
5月23日,兩輛無人車駛入房山區某小區,它倆正式上崗承擔起小區物資配送的重任。5月13日,該小區因出現确診病例啟動封控。“當時,我們就組建了配送小分隊,把驿站的貨架搬到小區門口,便于物資存放和發放。”小區菜鳥驿站站長慈昊說。
5月14日,房山區韻達快遞被通報疫情,房山區的驿站均無法運營,慈昊和站點員工也無法回到崗位繼續支援。“5200戶、2萬多人的小區,隻能依靠10個志願者,根本送不過來。”後來,慈昊多方聯系,最終幫助小區申請到兩輛無人車。它們一到小區便投入工作,主要配送包括蔬菜、水果、藥品等物品,核心保障封控樓棟、出行不便住戶的配送需求。據了解,無人車每天工作11小時,從早9點半至晚8點半,一天可協助運送上百包物資。
手記
管好“100米” 要有大智慧
從嚴把控快遞外賣進小區,是全面堵住疫情漏洞的其中一環。但我們采訪發現,嚴控後的“最後100米”怎麼解決,惹人關注,更考驗智慧。
辦法總比困難多,“堵”的同時别忘“疏”。比如,街道社區在快遞外賣取件點的設置上,需要更科學合理;物業公司、黨員志願者是否可以主動接力;大件商品和特殊人群誰來負責“照顧”、快遞員在通知取件時可否更注重分散與“錯峰”……這些問題很“小”,卻直接關乎着防疫安全和群衆滿意度。
從嚴把控快遞外賣進小區,與便利居民并不矛盾。這背後尤需結合地區防疫實際,因地制宜。居民合理網購,減少不必要購物,基層治理者多考慮實際,多把問題想在前面,就能在防疫和安全便利之間,找到平衡。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松林 孫毅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