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整理了内揵術的一些内容,歸納了在向領導獻策時“忘情失道”的類型和原因,總結出了我們在職場中為什麼不被領導重用的原因。
今天,我們繼續研讀《内揵》篇,看在充分掌握領導意圖的情況下,是如何“可出可入,可揵可開”而達到建功立德的目的?又從哪些字句中可以看出《鬼谷子》被列為禁書的原因?
一、用内揵術建功立德流程圖
接着前面的内容,講到了“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
“立事”,即建功立德,“以此”呢?就是承接上面說到的内容,即前面整理出來的關于獻策時忘情失道的三項原因:得到充分信任、了解實際情況和了解真實意圖。“而揵萬物”就是可以控制所有的事情了。
連貫起來就是“聖人在建功立德的時候,使用充分把握的方法就可以控制萬事萬物。
在《捭阖》和《反應》篇中,都講到了萬物之先,這裡的先知,也充分說明了《鬼谷子》的精髓所在,用我們通俗的話說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沒有調查認證,就沒有發言權”。
雖然前段說到了原因,這裡再次強調了先知的重要性。
後面接着講到了内揵的内容:“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即推行我們熟知的一些東西,如道德、仁、義、禮、樂、忠、信等等以教化民衆。
這些都是治理國家謀略方面的内容,而根據前面一句“而揵萬物”來看,内揵術可應用到我們職場當中,可應用到一切人與人的關系當中,如父子、夫妻和朋友等等一切人際關系。
文中說“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即“通過引用《詩經》和《尚書》等先人說過的觀點,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并權衡利弊,加以褒貶,決定可行性問題。”
在我們現實應用中,理解為隻能引用《詩》《書》裡面的内容就大錯而特錯了,先人說過的觀點是關鍵,即為大衆達成共識的觀點,抑或摸清了君主認為正确的觀點,而這個觀點,是一定能夠引起認同和共鳴的觀點。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句就是“議論去就”的後續,簡單一點說就是,那些大衆認同的觀點,符合我們的獻策就進獻,不符合就不要用,到底進獻與否,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進行認真揣測,及時發現可疑之處并作出決斷。在決定謀略時就保證沒有失誤,就可以取得成功。
好,再簡要地整理内揵的一個流程圖。
從以上的流程圖中,就可以達到建功立德的目的,可以“治民入産業,曰揵而内合",就可以實現治理人民使之安居樂業,君臣之間才算得上真正實現了感情相合。
接着說到了揵而内合的三種類型,這個研讀與其他研讀内容不大相同,是個人聯系上下句,反複理解而成的内容。
在《鬼谷子》的一些篇幅中,有被千古帝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思想和觀點,與兩千多年來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格格不入,并通過一些話語展現了出來。
在《内揵》篇中,有哪些字句為儒家思想所不容呢?
最後幾句“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意思是如果還上暗不治話的話,在會給自己帶來危險的情況下,那麼就需要想到退路,言辭就需要跟十分靈活,并不讓别人知道而保全自己,是全身而退的原則。
試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帝王,有這麼一種把帝王玩弄于股掌的思想和言辭,你還會讓這本書方為流傳嗎?
不說是帝王,就是一個老闆,也不會允許普通員工把你耍得團團轉吧,這與幾千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格格不入,與“谏不入,悅複谏,号泣随,撻無怨”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
當然,後面篇幅中的一些思想都不為帝王們所容,以後再慢慢研讀。
三、寫在後面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下期我們繼續研讀《鬼谷子》。
我是七零尾的為什麼要研讀《鬼谷子》?存在着哪些争議?我們需要怎麼面對争議
二、《鬼谷子》之中很厲害的牧人之術是什麼?什麼人能夠稱之為聖人?
三、《鬼谷子》中的捭阖流程圖,看懂以後就會應用自如,陰謀需要慎用
四、《鬼谷子》中的釣語術需要做哪些充足準備?有什麼精髓和經典案例
五、從舉報胡總編和郭巨人抄襲中看《鬼谷子》的捭阖流程,要注意什麼
六、為什麼我們的建議不被領導采用,《鬼谷子》的内揵術為你解答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