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基督教指的是基督新教,而廣義的基督教則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廣義上的基督教廣泛分布于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信衆高達20多億,是當今世界第一大宗教。也許基督教在我們今時今日看來是一個典型的西方宗教,然而事實上基督教的早期曆史卻是與亞洲文明息息相關的。說起基督教的起源地如今都還是國際新聞中的熱點地區——巴勒斯坦。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區遠比今天的巴勒斯坦要大,事實上囊括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以及黎巴嫩、叙利亞南部地區。如果我們單純從基督教的誕生而言:其實和歐洲文明沒任何關系,倒是和古代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文明息息相關,至于基督教和歐洲文明的關系是在後來的傳播過程中形成的。
在今天的國際新聞中耶路撒冷絕對是一個熱點地區——這裡作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共同的聖地而成為各方勢力博弈交鋒之地,别看三教之間有着各種各樣的交鋒,然而事實上這三教都有着共同的起源。事實上《古蘭經》中的真主安拉和《聖經》中的上帝耶和華其實隻是翻譯時的讀音差異而已。根據三教共同的創世神話:亞當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之後他們的後代日漸繁衍成為後來的人類。在人類的早期曆史上曾爆發過一場險些毀滅全世界的大洪水,所幸諾亞造出方舟帶着配對的生靈成功躲避了肆虐的洪水。洪水過後諾亞帶着人們重建世界,在諾亞的兒子中有一個名叫”閃“的,據說他的後代繁衍形成了閃米特人。根據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說法:在閃米特部落中誕生了一位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尊奉的聖祖先知,他被視為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猶太教和基督教将這位聖祖先知的名字翻譯為亞伯拉罕,而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将其翻譯為易蔔拉欣,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多國之父。這位多國之父迎娶了撒拉作為自己的妻子,撒拉因此被稱為多國之母。然而多國之父與多國之母之間卻長期未能孕育出愛的結晶,于是撒拉将自己的侍女夏甲引薦給亞伯拉罕(易蔔拉欣),随後亞伯拉罕(易蔔拉欣)與夏甲生下長子以實瑪利(古蘭經稱為伊斯瑪儀),以實瑪利出生後身為正妻的撒拉也生下了兒子以撒(古蘭經稱為伊斯哈格)。以撒的兒子雅各曾夢見與天使摔跤的場景,于是他的後裔被稱為以色列人(意味與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兒子和一名女兒,其子均為一族族長,這十二個兒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以實瑪利也生了12個兒子,也繁衍出12個部族,12個部族被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追溯為阿拉伯人的祖先。
大約在公元1800年前三教共同尊奉的聖祖先知——亞伯拉罕從兩河流域南部的烏爾經巴比倫、馬利、哈蘭遷徙到被稱作迦南的地方(即巴勒斯坦),幾經輾轉後定居在别是巴。據《聖經》記載:亞伯拉罕這次遷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王,你也叫别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拉罕99歲時上帝又與他立約:令其子孫繁多并賜迦南地為他們永久的基業。亞伯拉罕遷徙之前他的故鄉信奉的是薩比教——這是一種以日月星辰為崇拜對象的多神教。亞伯拉罕在故鄉時就曾與人争執:宣稱比太陽更偉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們敬拜。亞伯拉罕遷徙到迦南後徹底放棄了多神教,改為敬拜唯一的上帝(真主)。盡管亞伯拉罕确立了一神教義,但這時還并沒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亞伯拉罕的嫡長孫雅各的子孫繁衍出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這其中雅各的幼子這一派後來遷徙到了埃及,而雅各的幼子也得以成為埃及宰相。晚年的雅各為躲避饑荒率領族人前往埃及與幼子重聚,此後雅各的子孫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在這一過程中以色列人的信仰體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埃及宗教的影響——埃及的神權一度大于王權,祭司階層以神的名義淩駕于法老之上。于是法老王進行了一次宗教改革,此後埃及人隻被允許崇拜唯一的太陽神阿吞神(在此之前埃及是多神崇拜,而太陽神是最高神),宗教改革之後埃及取締了所有其他神。雖然這一宗教改革在後來遭到反彈而導緻失敗,但仍大大強化了以色列人的一神信仰。大約在公元前1450年以色列人在部族領袖摩西的率領下走出埃及,重新回到迦南地區,在這一過程中以色列人曾在西奈半島輾轉逗留過40年。據說在此期間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上帝賜予的法律,由此正式創立了猶太教。
公元1世紀猶太人耶稣開始宣揚一直新的教義,這種教義在相當程度上繼承了猶太教的諸多傳統,同樣也尊奉《聖經》。然而傳統的猶太教尊奉的是《舊約》,然而耶稣創立的這種新教義同時尊奉《舊約》和《新約》。最為關鍵的是:猶太教視以色列人為神的“特選子民”,強調以色列民族的獨特性;然而耶稣宣揚的這種新教義宣揚隻要信耶酥基督就都可以獲得拯救。耶稣向世人宣傳:上帝不隻拯救猶太人,而是拯救世人。同時他聲稱:上帝與他訂立了新約。耶稣所傳播的這種新教義就是後來的基督教,在基督教的體系之中耶稣被認為是神的兒子,是救世主,以自己的血替人們贖罪;然而在猶太教中是不承認耶稣的地位的。由此可見:基督教是從猶太教中派生出來的,耶稣本人也是猶太人,不過已發展出獨立于猶太教的獨特教義體系。從基督教誕生之日起就與猶太教構成了強烈的競争關系,而在這場競争中基督教的優勢日益顯現出來:猶太教隻是猶太人内部的小衆宗教,而基督教卻宣揚拯救世人的普世價值。基督教千方百計吸引信徒,而猶太教對此并不積極,他們甚至很反感吸納異教徒皈依。當時的猶太教信徒是這樣評價異教徒的“不要去相信異教皈依者,因為他們仍心存罪惡”“皈依的異教徒如無賴般讓人惱怒、不易相處”。猶太教的這種做法使其在于基督教的競争中處于相對不利的狀态。傳說耶稣選召了12名門徒,又差遣470個人去各地傳播福音。耶稣的言論與行動觸犯了猶太教中占統治地位的大祭司。逾越節前夕耶稣被門徒之一加略人猶大出賣,被猶太教大祭司和差役拘捕後交給羅馬的猶太巡撫彼拉多,最終耶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早期基督徒曾受到羅馬帝國的10次大迫害,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的米蘭敕令結束了對基督教的迫害,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确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後基督教也分裂為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派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派。16世紀歐洲經曆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宗教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從羅馬天主教會又分化出路德宗、加爾文宗等新教派,由此形成了基督教内部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足鼎立的局勢。當歐洲各國經曆聲勢浩大的宗教改革之時歐洲人正在世界範圍内探索新航路:葡萄牙人把基督教帶到了自己在非洲、東南亞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把基督教傳播到了拉丁美洲;英國清教徒則将基督教帶到了英屬北美殖民地。與此同時俄國人通過陸上擴張将基督教傳播到西伯利亞。如今基督教無論在規模或是影響上都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這種傳統的叙事方式其實是一種西方中心思想的體現,這種叙事方式片面強調歐洲人在基督教傳播過程中的作用,然而卻掩蓋了基督教在亞洲傳播的曆史線索。事實上早在歐洲人的大航海時代之前基督教早已在亞洲傳播了上千年,而這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事實上早期基督教有着濃厚的亞洲色彩:基督教誕生在古代巴勒斯坦地區,其教義在一定程度上來自于古以色列人的猶太教。在基督教早期的傳播過程中使用的并非羅馬帝國的拉丁語,而是中東閃米特語族的阿拉美方言。基督教在亞洲的傳播曆史一點不晚于歐洲:今天土耳其西南部的烏爾法如今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風格的城市,可在當時卻是基督教的宗教聖地。在今天的格魯吉亞、巴林均發現了古代基督徒的墓葬。根據當時一份名為《各國法律之書》的文獻記載:基督教的蹤迹不僅遍布整個波斯,甚至一直向東延伸到今天的阿富汗。正是在這一時期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人、亞美尼亞人相比當時還處于原始狀态的西歐日耳曼人更早接受了基督教。大約到了公元6世紀中葉亞洲腹地已有了自己的地區主教:巴士拉、摩蘇爾、提克裡特等地均聚集着大批基督教信衆。當時波斯帝國的都城泰西封附近的科赫城有不下五個主教轄區。從梅爾夫、貢德沙普爾一直延伸到我國新疆地區的喀什都分布着基督教的據點。我國的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東西文化交彙之地——這裡是全世界唯一同時融合了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地區。根據近年來在我國新疆地區以及中亞鄰近國家的考古發現證實:事實上基督教也曾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這一地區,事實上早在基督教傳入美國的一千多年前喀什、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地早就生活着大量基督徒了。事實上巴格達、德黑蘭、撒馬爾罕等地到聖地耶路撒冷的距離可比羅馬、倫敦、巴黎要近得多。羅馬帝國在皈依基督教後設立了羅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安條克、亞曆山大五大主教區,這其中耶路撒冷、安條克、亞曆山大3個主教區均位于歐洲之外。6世紀下半葉波斯帝國的統治者甚至親自組織基督教新教區的選舉。
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方基督教同西方基督教的分歧越來越大:波斯的基督教信徒信奉的多是被西方人視為異端的聶斯脫裡派。這一教派先後在叙利亞、波斯等地宣教,與羅馬、君士坦丁、安提阿、亞曆山大諸教會斷絕了關系,成立了獨立的教會——東方亞述教會。該教會在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左右沿着絲綢之路一直傳入我國境内。由于這一教派是由波斯傳入我國,因此我國唐代典籍中聶斯脫裡派的教堂被稱為“波斯寺“或稱”十字寺“。聶斯脫裡派在我國典籍中稱為景教,在唐代曾與道教、佛教、明教等教派共同興盛于長安城内,如今關于景教的研究已成為我國古代民族宗教史研究中的一個較為熱門的領域。景教也傳播到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之中: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之前克烈、汪古、乃蠻三部就信奉景教。據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的記載:元代中國在北京、大同、敦煌、肅州、甘州、涼州,甯夏、喀什、莎車、伊犁、揚州、鎮江、杭州、溫州、泉州等地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事實上除了景教之外基督教史上最強勢的派别——天主教當時也曾在亞洲傳播:1289年意大利方濟各會士孟德高維諾的約翰作為教宗特使抵達中國并晉見了皇帝忽必烈,此行的結果就是元大都誕生了第一個天主教傳教區。1313年天主教在泉州也設立了主教區,截至1318年泉州已至少有兩座基督教堂。事實上在西方人的大航海時代到來前中東地區乃至中國早就存在大量基督徒,實際上基督教在亞洲的傳播遠遠早于美洲——正如上文所說在美國誕生一千多年前亞洲的基督徒就已相當活躍了。事實上最終導緻東方的基督信仰日漸式微的恰恰是大航海時代後天主教在亞洲的傳播。随着大航海時代後天主教在亞洲的傳播反而是傳統的東方基督信仰的生存空間遭到壓縮,如今全球的東方亞述教會信徒隻有10萬人左右,這和基督教的20多億信衆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可否認今天的東方亞述教會隻是一個被排斥在基督教主流世界之外的小教派,相比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而言:其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一教派的存在仍說明一點:世界曆史從來不是由西方人創造的,而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産物。即使如今已被視為西方文明象征的基督教同樣曾在亞洲創造過輝煌的曆史,而那時像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尚未誕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