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語言發育輕度遲緩學校

語言發育輕度遲緩學校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00:21:47

封面新聞記者 餘思函 實習生 鐘秀

隻要對“症”治療,“學渣”就有改善成為“學霸”的可能?近日,封面新聞記者發現,“學習困難”被不少醫院開設成為門診,引來無數家長上門“求醫”。

語言發育輕度遲緩學校(學習困難門診走紅)1

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學習困難”門診挂号頁面

發現

“學習困難”門診一号難求

近日,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号源緊張到上了熱搜,該門診于2020年9月開設,近兩年來已接診和幫助了1500多名孩子。

封面新聞記者查詢該門診挂号頁面發現,該院“學習困難”門診每周四下午13:30開放,挂号費為25元,目前放出的最晚可預約日期8月25日的号源已約滿,其熱度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北京、武漢、廈門等地開設相關“學習困難”門診的醫院,此類專科門診的問診量均處于飽和狀态。

封面新聞記者咨詢了天津一心理咨詢師霍體清,他介紹,現階段學生的心理咨詢主要集中在厭學、休學方面。“像偏科、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渙散、磨蹭拖拉這類學習障礙,被學界通常稱為條件性厭學情緒,這是由過去的不良經曆導緻焦慮情緒在大腦中形成條件反射,隻要學習就焦慮。”

“每個班會遇到三四個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差,作業拖拉,老師也較嚴厲地批評教育,或鼓勵教育,但作用不大。”成都某公立小學老師向記者表示,“長此以往,就導緻學生在學習上無法取得成就感,對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在學習上越來越困難。”

霍體清坦言,此類現象越來越幼齡化,從小學到大學各階段都有,且越來越多。“其本質還是家長在生活上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溺愛,導緻孩子的責任心、吃苦精神等意志品質不夠好;在學習上又對孩子不擇手段的打擊,沒有把積極情緒和孩子的學習建立良好的聯系。”

聲音

診斷效果受質疑

“學習困難”門診火熱的背後,診斷的效果如何,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在某社交平台上,有網友發帖稱,“挺好的,應對市場需求之舉,會有一些效果,但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另一位網友直接點明:“沒問題都搞出問題,再提出治療方法,然後自成一派體系,最後堂而皇之地告訴大家,這是病,得治。”

市民田先生向封面新聞記者爆料,其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學校好動,學習靜不下心,甚至打擾同學學習。出于對兒子的擔憂,他帶着孩子來到了成都一兒童醫院問診。

“醫生在診斷過程中,問了一下我孩子的情況,做了一些簡單的測試和遊戲,最後診斷我孩子有多動症。”田先生說,針對兒子的情況,醫生還開了一些口服藥,但礙于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他不會讓孩子服用。

在采訪過程中,田先生告訴記者,孩子班裡好幾個同學家長都曾把孩子帶去“診斷”過,“基本上一去,醫生就說是多動症。”

“現在大部分醫院下結論都太草率了,事實上這些情況都和情緒有關。”霍體清表示,孩子一學習就焦慮,實際上是條件反射,并非所謂多動症、抑郁症。

針對藥物的調整方式,他認為,短期内降低焦慮的效果明顯,但長期看來并不可取。“如果不及時從認知和動機等層面将想法進行根本性扭轉,焦慮會源源不斷的出現,本質上還是治标不治本,而且長期服用藥物對肝腎也有一定的影響。”

霍體清坦言,在他接觸到有條件性厭學情緒的學生案例中,确實有部分孩子在通過積極的情緒培養後有所改善,但前提是要正确分辨和看待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

提醒

切勿急亂投醫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吳佳芮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基于社會結構性的焦慮,相關“門診”的應運而生,無疑為家長提供了重要窗口。

“兒童先天性的特質的确會對其學習産生影響,及時發現相關的現象并合理改善于孩子的成長而言十分重要。”吳佳芮說,”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健全人格、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也不能忽視。在讀書這條路之外,家長也可以關注孩子在其他地方是否表現出了興趣和天賦。”

此外,霍體清也提醒廣大家長,“隻有看到’大象’的整個結構,才能解釋清現在的很多療法,目前隻是處在盲人摸象階段。”

同時,他也呼籲家長在孩子學習困難的背後,看到孩子的大腦裡有一個“一學習就焦慮”的思維模式,并科學引導與陪伴,切勿急亂投醫。

語言發育輕度遲緩學校(學習困難門診走紅)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