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到扶貧辦工作以來,先後14次到雲南,開始和當地少數民族群衆溝通交流時,必須要找一個‘翻譯’,近幾年到雲南已經不需要‘翻譯’了,當地孩子的普通話說得比大人都要好。”近日,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調研組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劉永富感慨道。
當日,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赴滇調研,圍繞“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雲南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彙報,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普通話的普及使用成為與會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
“這次到怒江調研,建議重點關注一下少數民族孩子普通話的學習程度,看看有沒有新氣象、新風貌。”雲南省政府領導在座談時建議。
“是的,普通話是我們和少數民族人民交流的共同語言。講不好普通話一定程度上制約着少數民族地區兒童更好成長,是一個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調研組成員表示,“路通暢了,交流也要更通暢。”
會場讨論氣氛熱烈……
圖源怒江大峽谷網
1979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修建第一條農村公路;2017年,“美麗公路”正式開建,保(山)泸(水)高速建成通車……幾十年的滄桑巨變,怒江州告别了“溜索”時代,各族人民朝着現代化的美好生活邁進。在打破地理空間阻隔的基礎上,如何破解漢語不通形成的阻隔,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核心問題。為此,雲南省委、省政府進行了艱苦的努力。
“除多民族、多語種外,雲南還是一個多方言、多文字的邊疆省份。”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顯剛介紹,“全省2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水族、滿族3個民族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外,其他22個少數民族使用26種民族語言,14個民族使用22種文字,所以在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語言是他們的母語,漢語是第二語言。”
圖源怒江大峽谷網
“針對雲南‘直過民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率較低的情況,雲南省是否有解決的對策?”調研組成員提問道。
王顯剛介紹,雲南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等媒介進行宣傳,增加民族群衆接觸、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機會;依托學校主陣地開展專項推普活動,通過鼓勵中小學生帶動家長共同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許多孩子成為父母的老師,成為家長讀書識字、與老師溝通的橋梁。
雲南省語委結合民族群衆生産生活需要,專門組織編寫了《雲南省少數民族生活實用通用語讀本》等教材供培訓使用。培訓以各級語委為主導,圍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内容,在省、地州、縣多層次開展。國家層面有全國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培訓、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民族地區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等;省、地州、縣層面有各級語委對“直過民族”地區推普骨幹、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的培訓;面向民族群衆有集中教學,也有“包幹到戶”的走訪,為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群衆更好就業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基礎教育。
針對脫貧地區群衆受教育程度及就業問題,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雲南省脫貧勞動力450萬人,45歲以上脫貧勞動力占37.7%,高中以上文化脫貧勞動力占17.77%,初中以下文化脫貧勞動力占46.55%,小學及以下文化脫貧勞動力占35.68%。總的是規模大、學曆低、技能缺乏,思想觀念需提升,在短時間内提升就業市場競争力有一定難度,幫扶脫貧勞動力長期穩定就業任務任重道遠。
調研組在聽取彙報後建議,雲南省要繼續關注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教育水平,讓少數民族群衆意識到學好漢語的重要性,在培育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斷提升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切實解決少數民族群衆語言使用障礙,為脫貧地區群衆穩崗就業提供堅實的語言基礎和智力支撐,為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架設好溝通橋梁。同時,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下功夫,牢固樹立正确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曆史觀,展現普通話在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10月12日03版)
記者:呂金平
通訊員:鞏雅菲
版面編輯:李恒
新媒體編輯:薛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