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7 14:22:56

央視網消息:“亮起來了”,粵北連州小山村柯木灣村道上剛裝好的路燈亮起來了。此前一到傍晚,夜幕降臨,這一片小山村都寂靜無聲。今晚趁着路燈亮起來,村道邊上的一戶村民幹脆把自家農機扛到路燈下修理,周邊幾戶村民也紛紛出來見證路燈“亮起來”。

十月的夜晚,柯木灣村秋風不燥,月朗星稀。和從前不同的是,村裡新裝上近三百盞太陽能感應式巷燈,将整個村莊的角角落落都照亮了。但是,李銳帶着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委仍在挨條巷道檢查,看哪裡還需要加裝幾盞。村民們見到李銳來了,紛紛圍上來打招呼。李銳是中山大學今年派駐連州市柯木灣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雖然到柯木灣村的時間還不算很長,但與村民們已十分熟絡。大夥兒聊起中山大學定點幫扶這些年來給村裡帶來的各種變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他讓粵北小山村)1

李銳在柯木灣村

精心規劃,精準幫扶,做深“學問”路燈

連州市地處南嶺之中的萌渚嶺南麓,境内山高嶺峻。李銳駐點的柯木灣村位于連州市豐陽鎮,距離廣州300多公裡,駕車需要四個多小時。粵北山區村落較為分散,柯木灣行政村2100多人分散居住在10個自然村,山多地少,在中山大學定點幫扶之前,基礎設施和村居環境較差。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他讓粵北小山村)2

李銳實地研究入村橋重建設計方案

2016年5月至今,中山大學先後派出三批共6名幹部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從黨建、村建、戶建三個維度發揮優勢,籌措資源,實實在在地在山區做起接地氣的扶貧“學問”。“村道如何規劃,村居如何提升,産業如何發展,幫扶如何精準,項目如何落地……這些‘學問’可不比學校工作輕松。”李銳說道。上到發展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搞生态村旅遊規劃,下到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大到修路、修自來水、修水渠、修公園、修古碉樓,小到資助貧困戶種植養殖、設立公益性崗位:扶貧工作可謂全面覆蓋、精準到位。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他讓粵北小山村)3

李銳現場查看村民安全飲水情況

就拿提升村莊照明來說:為了彌補前期安裝太陽能高基路燈不足的問題,李銳一方面聯系燈具廠家選擇性價比高、能夠滿足農村實際需求的産品,另一方面連續數晚與隊友劉嘉一起到各自然村實地考察,走遍村裡的每一條巷道和每一處角落調研照明需求,最終确定安裝這種安裝簡便、價格不高、無需接拉電源的臂式太陽能感應LED巷燈。

新安裝的巷燈照亮村莊的每一處角落,看着巷燈下打鬧嬉戲的小孩子們,李銳特别想念幾百公裡外家裡上小學的大寶和一歲多的小寶:“很想念她們,但是這裡更需要我!我們扶貧工作隊要帶領全村村民一起做好接地氣的‘學問’,為美好生活而努力,這樣才能打赢這場無硝煙的脫貧攻堅戰。”李銳眼神透露出堅毅,他要為這裡400多戶家庭點亮一盞能照亮前方的燈,一盞能看到希望的燈。

真情實意,扶貧扶志,做好“育人”工作

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情況是駐村第一書記的基本功之一。走在村子裡,李銳親切地和村民打招呼,俯下身與村民聊家常,沉下心與貧困戶談幫扶,就像土生土長的新主任一般熟悉每家每戶的情況:幾口人、種幾畝地、在哪裡打工、孩子上幾年級、身體狀态如何……仿佛身處最熟悉的朋友圈。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他讓粵北小山村)4

李銳為貧困戶講述幫扶政策

吳偉軍一家7口人,正值壯年的他因傷緻殘無法獨立行走,他上有二老在家務農,下有三個孩子在讀小學和幼兒園,僅其妻一人有勞動能力;吳立明因大病手術後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其妻在廣州打工,兒子在廣州讀大專。說起這些事,李銳有些發愁:“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問題是沒有标準答案的,但是一定要破除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貧困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現狀的思想,失去改變的動力。在大學我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這個充滿了泥土氣息的小山村裡,同樣也要用心做好每位貧困戶的思想工作。像大學育人一樣,我們也要‘育好’我們的貧困戶,要教育每一戶貧困戶靠努力,靠發展,靠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去推他們一把,一次不行就要反複去推,讓貧困戶感覺到我們的誠意。”

為了讓貧困戶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現狀,增加經濟收入,李銳反複上門、深入溝通,用實實在在的措施幫助他們,推動他們,渡過難關。他看到吳偉軍有養雞經驗,便鼓勵吳偉軍從散戶做起,支持其在自家山地果園搞山地雞養殖,初步規模達500隻。“這500隻雞養好了,吳偉軍家明年可以增加3萬元左右的收入,可以解決他們家的實際困難。”李銳拍拍腳上的泥土,笑着說道。李銳了解到吳立明閑暇時間多,便鼓勵他擔任所在自然村的安全協查員,同時資助他在家大力發展肉鴿養殖,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做好貧困戶的“育人”工作,扶貧必扶志,提供精準的幫扶,讓每一位貧困戶都能夠靠自己的努力去脫貧,而不是“等靠要”,這樣的脫貧才有質量。

大村一業,小村一品,做強“實驗”産業

“大學的工作基本都是圍繞人才培養、教學和科研展開的;貧困村的中心工作,則是圍繞脫貧攻堅來展開,沒有産業的發展,脫貧很難脫真貧,真脫貧,所以扶貧工作的重點難點也是如何培植可持續發展的産業。”李銳如是說。李銳和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一樣,心間始終萦繞着如何發展産業,如何才能“造血”諸如此類的問題。李銳說:“學校領導和師生的大力支持,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強大後盾。”駐村以來,李銳走村入戶,深入調研,“大村一業,小村一品”産業模型開始在柯木灣落地生根。

由學校布局,作為“大村一業”的生态農業“稻蛙魚”種養系統,今年5月在柯木灣村開始落地。柯木灣村建立起了“産學研”一體化的有機生态農業基地。“這是具有我們中山大學學科特色的‘産學研’基地,也是我們柯木灣村的大産業,這個大産業一方面增加我們村集體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學校某些學科提供了科學研究的實驗平台,把大學的實驗做到了田間。”為了讓這個産業項目茁壯成長,李銳幾乎每天都要去農田基地上看一看,走一走。有機稻什麼時候抽穗,禾花魚什麼時候下苗,虎紋蛙如何育種,種植大棚如何搭建,這片農業基地布滿了李銳留下的腳印。

為鄉村教育點亮星辰(他讓粵北小山村)5

李銳查看中草藥加工情況

柯木灣村下轄的10個自然村都比較分散,隻有這個“大村一業”還不夠,雖然村集體收入增加了,但是如何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分散的每個自然村貧困戶真正從脫貧走向緻富,還得下苦功夫。“其實隻要深挖資源,每個自然村還是有潛力發展自己的小産業”, 發展“小村一品”的構想在李銳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

因為當地的小學生都到鎮裡去上學,柯木灣小學一直無人管理,校園雜草叢生。“這麼好的地方不能就這樣浪費了,要想想辦法如何變廢為寶。”李銳入村經過小學時都要停留思考良久。結合當地有中藥材種植的傳統,李銳以資金和資源入股的方式,引入中藥材加工企業,合股成立了柯木灣生态農業有限公司,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推進柯木灣農産品電商平台建設,同時積極争取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資源,引進特色食療養生湯包料的生産加工。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小學教室變成了中藥材的加工廠,小學辦公室變成了電商工作室和農産品展銷廳,以前寂靜荒廢的校園如今曬滿了各種中藥材,貧困戶在裡面忙着挑選、切片、烘幹。“小李書記,我做夢也沒想到我能夠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貧困戶黃火娣緊緊握着李銳的手說。望着小學裡一片忙碌的景象,李銳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夏東村是柯木灣行政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這個村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冬暖夏涼,環境優美。在中山大學專家團隊所做的旅遊規劃框架下,政府推進民宿建設,李銳積極争取資金支持配套民宿的道路修建和綠化建設。

“民宿建好,可以吸引一部分遊客過來住宿消費,但是這樣的鄉村旅遊體驗感還不夠強。”望着夏東村那片已經無人耕種的農田,李銳開始規劃這個村的“小村一品”。經過實地調研,同時結合夏東村的地理條件、四季氣候和旅遊體驗,“我想在這片土地種上百種中草藥材,分梯度分類進行種植,打造一個科普性的教育實踐基地,就叫‘百草園‘吧!” 李銳興奮地指着那片荒廢的農田說。但是沒有資金的支持,這一切都是空想,無法實現。李銳開始為這個“百草園”科普教育基地争取政府資金的支持。“李銳書記為了這個項目,跑了三趟清遠,去了多次連州,終于争取到了政府35萬項目資金支持。”扶貧隊友劉嘉說道。“有了‘百草園’,夏東村的旅遊系統就能真正打造起來,以後這片土地将長滿各種中草藥材,附近的貧困戶和村民都能在這片中藥材基地進行種植和養護,增加收入。同時中藥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财富,體現我們國家中醫的博大精深,我們要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科普教育基地,讓更多的遊客和中小學生學習我們的中藥材是如何生長的。”李銳對打造夏東村的“小村一品”充滿了信心。

這些具有當地特色、與當地實際相吻合的“大村一業”“小村一品”産業項目傾注了李銳不少心血。“這些産業項目發展起來,是能夠植根于當地土壤的,是工作隊帶不走的,我們‘造血’才算成功,脫貧攻堅戰才能真正打赢。”李銳表示。

太陽西下,煙霧升起,靜谧的村莊巷燈亮起來了。李銳走在村道上,扶貧的腳步從未停歇,更加堅毅笃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