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渡人?
當别人迷茫彷徨,你給予建議使人看到希望,這就是渡人。
當别人經曆困難,你給予幫助使人走出困境,這就是渡人。
遇事不計較、不糾纏,凡事給他人留後路,這也是渡人。
生命就像一條無盡的長河,你是過河人,但也是擺渡者。
曾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
因為19世紀之前,沒有人能在進入撒哈拉沙漠後,還能活着走出來。
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隊終于打破了這個(魔mó)咒。
一路上,随處可見遇難者的骸骨,考古隊艱難的在荒漠中前行着。
這時,隊長傑夫決定讓大家停下來。
找一處高地挖坑,然後把遇難者的屍骨都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立上一個簡易的墓碑。
但這樣進行了半個多月,依舊沒有任何發現。
由于遇難者太多,有的隊員甚至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屍的。”
面對隊員的不安情緒,傑夫沒有辯解,而是堅定的告訴隊員們:
“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你們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再堅持幾天就好了。”
一個星期後,考古隊終于在沙漠中發現了價值連城的古文物。
但他們正準備離開時,沙漠突然刮起了風暴,指南針也被弄壞了,考古隊員們完全找不到了回家的方向。
隊員們開始出現不安的情緒,想着自己也和那些人一樣出不去了。
就在這時,隊長突然安慰大家道:“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于是,他們沿着來時一路掩埋骸骨樹起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
你看,運氣是會流轉的,你給予别人的愛,終會惠及自己。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人生路上,誰都可能會有雨天沒帶傘的時候。
你幫别人打了傘,日後有雨落在你身上時,也會有人替你撐起一把傘。
一個人隻有清楚的認識自己,完善圓滿自己,才能去渡身邊的人,更渡迷茫的自己。
看過這麼一則故事:
(佛fó)印禅師與蘇東坡一同在郊外散步,途中看到一座觀音的石像,(佛fó)印立即合掌(禮lǐ)拜觀音。
蘇東坡見此情形頗有不解:
“觀音原本是凡人要(禮lǐ)拜的對象,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挂着一串念珠?觀音在念誰呢?”
(佛fó)印禅師:“念I觀世音(菩pú)薩。”
“這是緣何?”
“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一語驚醒夢中人。
人生是自己的,别人再厲害,于自己而言隻是一個标杆。
依靠别人而活,終究活不出真實的自己。
山很高,你不爬就永遠上不去,想收獲怎樣的風景,主要取決于你自己。
自渡者有天渡,人不自渡,天也難護。
人生就是一條路,路上關卡重重,往前一步是陷阱,後退一步是懸崖,可上帝不會憐憫任何人,你有勇氣自救,才有機會闖關成功。
人生一世,皆在自渡。
渡,是大肚容人容事的豁達,是一種氣度;
是發自内心的釋懷,是學會放下;
更是獨當一面的成熟,是心态樂觀。
渡人者,得人心;渡心者,得心靜;渡己者,得安生。
人生路上,沒有誰能替你遮風擋雨,唯有自己,才是你躲雨的屋檐。
渡心,是一種修行。
渡心,渡的是對感情不執不舍,對五欲不拒不貪,對世間不厭不求,對生死不懼不迷。
fó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人這輩子,最難的修行便是修心。
心就像一個容器,裝着快樂多了,生活也會有數不盡的美好,相反,裝的困擾多了,就隻能在痛苦的回憶裡自我折磨。
心安靜,則能正确面對世事紛擾。
心安靜,則能容納萬物,将平淡的生活過的豐富多彩,潇灑自在。
正如那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渡人,渡胸懷;渡己,渡人生;渡心,渡靈(hún魂)。
而生活最終帶我們去往何處,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擺渡。
願我們做一個内心豐盈的人,心中自有日月山水。
在喧嚣中找回自我,在明媚中妥帖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