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美即(MG)
上海美博會揭幕
上海美博會開展,近8000個展位,30多個品類,美博會這次算是把上海擠了個“水洩不通”。面膜這個近來火爆朋友圈的品類也在美博會搭台唱戲,據統計,有多達50多個面膜品牌參加了本屆美博會。
在朋友圈,有新晉廠商以“迅速開上保時捷”為名号,不分資質招代理。對商家,面膜可能真的是一個商機,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面對漫天廣告轟炸,容易過度追求潮流風尚,而忽略了面膜真正的價值。
就在前幾天,面膜品類領導品牌美即面膜以“面膜哲學”為主題舉行了盛大的品牌發布會。相比紮堆看熱鬧的美博會,美即的品牌發布會内斂理性得多。在面對面膜的價值到底是什麼的疑問的時候,美即面膜試圖從“哲學”層面來給出答案。
圖片來自美即(MG)
面膜品類:我是誰?
在發布會上,美即控股集團CEO佘雨原創造性地提出:世界上的護膚品有兩種——面膜和非面膜。
為什麼這麼說?跟傳統的膏霜乳液水和精華相比,唯有面膜集中體現了東方的養護理念,它不隻是一種産品,更是一種獨特的護膚方式。用佘雨原的話來說,面膜“充分表達了時空之于護膚的意義”。
圖片來自美即(MG)
佘總緻辭
每一片面膜,通過面膜的包裹與隔離,都為肌膚營造一個獨特的空間,形成一個滋養吸收的小環境;再通過時間的浸潤,精華與肌膚親密接觸,在密閉與壓力的作用下,層層深入,達到深透滋養的護膚效果。
而與此同時,面膜讓消費者在護膚的過程中,暫時抽離現實世界。慢慢的,深深的,深透滋養肌膚的同時,也滋養身心靈。
面膜是科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這就是面膜與非面膜的本質區别,也是此次美即闡釋的“面膜哲學”的核心。加上十幾年來對“面膜史學”的深刻理解, “面膜哲學”實際上是面膜“作為具有獨特價值的護膚品品類”的發展理論。
美即面膜:要“科學”,不要“概念”
本次發布會上,美即面膜正式發布了3條産品線——新升級缤紛、原生潤、流金絲語微精華,用産品呈現其“科學”與“美學”融合。
由歐萊雅集團 (中國) 研發與創新中心總經理迪凱琳女士與美即面膜專研中心總監林欣榮先生一道,詳細介紹了所有産品的研發背景。在加入歐萊雅集團後,新升級的産品系列均由美即面膜專研中心研發。通過對亞洲人的臉型、膚質、産品需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專研中心為此次美即産品的突破性升級奠定了紮實的科研基礎。
而在美學的呈現上,美即攜手世界級設計大師原研哉,發布了由他設計的全新品牌形象,黑白色調的全新logo,更顯人文雅緻的情懷;全新産品包裝也由他操刀,簡約而大氣。可以說,新産品已經能夠完美承載面膜獨特的護膚價值和審美體驗。
在發布會上,佘雨原強調,“面膜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品類。隻有具備優秀的科學素養和深厚的人文思想,才能構建面膜品類的核心價值,并最終通過産品來集中呈現。”在中國面膜市場發展的關鍵時刻,美即建立護膚方式的全新定義——面膜與非面膜,對面膜品類價值的建立有着革命性的意義,并将對整個品類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