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5:45:45
導讀

精神決定論認為,所有心理和行為反應( 症狀)都是由早期經驗決定的。弗洛伊德相信症狀不是随意的,症狀和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存在着有意義的聯系。弗洛伊德相信精神決定論,這讓他非常關注無意識,即信息會存儲到一個不能夠被意識到的地方。弗洛伊德将這種人類思想、感覺和行為的無意識的精神決定作用放在了人類生活舞台的中心位置。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學點心理學自我)1

行為能夠被人所意識不到的驅力引發

你可能在不了解原因或者說不了解直接導緻行為的真正理由的情況下做出某一行為。你能夠認識到某些行為所明顯表露的内容一比如你所說的、所做的或者所覺察到的,但同時也有一些隐藏的、潛在的内容。神經症狀(基于焦慮)、夢、筆誤或者口誤能夠表明思維或者信息處理在無意識層面上的意義。今天,很多心理學家将無意識概念看作弗洛伊德對心理學所做的最大的貢獻。很多現代的文學和戲劇作品同樣也在探究人類行為無意識的含義。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學點心理學自我)2

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内心中一些你所 不能接受的沖動旨在尋求釋放。當你的講話或者行為中表露出無意識的調要時,弗洛伊德式失誤就出現了。

弗洛伊德理論對人格結構的貢獻

人格的結構在弗洛伊德理論當中, 人格的差異源于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基本的驅力。為解決這種差異,佛洛依德将其描述為人格不同部分的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無縫銜接的戰鬥,這種戰鬥由自我來調和。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學點心理學自我)3

本我可以看作是原始驅動力的儲存處。它的運作是非理性的,沖動行事并追求即時的滿足,不考慮所渴望的行為是否現實可行、是否被社會所認可或道德所接受。本我受快樂原則支配,無節制地尋求滿足感而不考慮其後果,這種快樂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歡愉。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學點心理學自我)4

超我是一個人的價值觀的儲存處,包括從社會中習得的道德态度。超我大緻上和良心這一概念相對應。當兒童開始将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認為的某些社會禁忌作為其價值觀的一部分時,超我便逐步發展起來。這是内心中關于哪些是應該的和哪些是不應該的聲音。超我也包括理想自我,這是一個人想努力成為的樣子。因而,超我經常和本我相沖突。本我想要做感覺上快樂的事情,而超我則堅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學點心理學自我)5

自我是一個基于現實的方面,來調和本我沖動和超我需求之間的沖突。自我代表一個人關于物質的和社會現實的觀點,是他(她)關于行為的原因和結果的理性認識。自我的一部分工作是選擇那些能夠滿足本我沖動的行為,但這些行為同時又不會帶來不願看到的結果。自我受現實原則支配,這種原則為快樂的需求提供現實的選擇。因此,自我會阻止考試作弊的沖動,因為它考慮到被抓住而産生的後果,同時它會用以後更努力的學習行為或者尋求教師同情等方法來代替作弊。

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學點心理學自我)6

當本我和超我産生矛盾後,自我會進行折中來盡量滿足兩者需要。然而,當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壓力非常緊張時,自我很難調和兩者的矛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