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滋滋 · 主播 | 童顔
好的作家是磨砺出來的,季羨林相信,隻要他堅持,就能越寫越好!隻要他寫好了,就會有人付給他稿費,日積月累,他就有錢去德國了!
王國維殉清後,人們從他的衣兜裡翻出了遺書,其中提到兩個人:陳寅恪和吳宓。
陳寅恪之前我們介紹過,雖然他不是西洋文學系的教授,但他的“佛經翻譯文學”課影響季羨林一生。吳宓則是西洋文學系的教授,季羨林從剛進大學就上他的課。畢業在即,西洋文學系的老師們請學生吃飯,季羨林收到了吳宓的邀請。
這是季羨林第一次吃西餐,同席者有王力先生。
當時國内工費留學名額分配最多的,是理工科的學生,像季羨林這種文科生機會實在渺茫,為此季羨林做了三個未雨綢缪的準備。
第一個準備就是廣結人脈。當時北平有名氣的作家大多在大學任職,季羨林通過學校組織的活動,參加了很多文化沙龍性質的聚會,巴金、沈從文、鄭振铎、朱自清、台靜農、劉半農、俞平伯……還有季羨林随時能在清華看到的朱光潛這些人——北平文藝界知名人士全到了。
通過參加宴會,還有之前發表文章,季羨林和很多人取得了聯系。
季羨林當時的文學傾向是自由派的,“小資産階級”那一套,和林語堂這些是一個立場的。
他甚至想要以小品文立足文壇,但又因為害怕魯迅等右翼作家的批評,心存猶豫。
所以他做的第二個準備就是向老師尋求幫助。國内創作環境不好,季羨林寫小品文心裡虛,急需要得到有經驗的長輩的肯定。
他找到了楊丙辰,把自己的創作想法一五一十說了出來。楊丙辰對他的創作立場和态度表示十分贊成,還給他打氣,說中國現在就是缺少小品文家,他季羨林指不定就是那個人呢!
得到了一個教授的支持,季羨林又找了另一位自己信任的老師——葉公超。他帶着作品去找葉公超,葉公超看完文章,說他寫得很好,就這麼寫下去一定會有所成就!
有了老師們的肯定,季羨林總算打消了心中的疑慮,開始隻專注寫作本身。
這也就是第三個準備。創作過程很艱難:先得有靈感,然後寫初稿,再從頭到尾仔細修改,不厭其煩。
等到終稿出爐的時候,又不一定滿意了,本來精心修改過的完美稿子這時變得滿身都是毛病。
其實不僅季羨林一個人這樣,徐志摩這種大才子創作的時候也是一字一心血,對他來說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痛苦的結繭破繭。曹雪芹當年寫紅樓夢也是十年增删。
季羨林想樹立聲譽,就得保證每篇文章都是精品、都是他的招牌,也隻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約稿單。
我們仔細對比畢業前那學期的日記内容,可以推測:
即便一年後季羨林沒有收到母校的通知,不能靠公費留學,他也可以在文壇慢慢站起來,然後通過寫作掙錢到國外去留學,隻不過會很累很苦。
所以隻要不放棄夢想,哪怕再身處逆境,都有實現的可能。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最後的試也考完了,馬上就要離開學校了。季羨林鄭重地提交了公費留德的申請,成敗在此一舉。
大學四年,他一心隻想着留學,現在畢業了,卻不能馬上去。如果申請失敗了,他計劃先做幾年事,存夠了錢自己去,像王力那樣邊讀書邊掙錢。
日記中,他寫道“我今自誓:倘今生不能到德國去,死不瞑目。”
離開學校之前,季羨林和好友長之一起去拜訪關照他們很多的楊丙辰老師。到這時候季羨林在日記裡已不稱他為“先生”了,而是“大師”。
楊大師知道季羨林提交了留學的申請,他專門對季羨林說了鼓勵的話,叫他回家之後千萬不要放棄英文、德文,将來還要考留洋——他是真的相信季羨林可以去德國。
吃完老師們請客的最後的散貨飯,季羨林回家了。
八月十日,他坐上了平滬車。十一日,夜三點到濟,乏極,睡。四年的大學生活正式畫上了句号。
蝴蝶破繭才能成蝶,鳳凰浴火方得重生。而等待季羨林的,是焦灼長達一年的,無法忍受的苦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