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擁有高貴的香味,并有着“天國之花”的稱号,自古就倍受珍視,本來如此美麗高貴的花朵應該是美好的象征,但卻因為其花未開的時候花蕾密布枝頭,自唐宋以來,詩人經常用丁香花含苞不放來比喻愁思郁結,難以排解。因此在詩詞中丁香花卻成了用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别恨的意象。
描寫丁香花的名句有杜甫的“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錢惟演的“合歡不驗丁香結,隻得凄涼對燭房。”但要說以丁香來表達愁苦最生動的那是南唐中主李璟這一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的這一句詞出自《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是一首傷春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惆怅來表達詞人的愁恨和感慨!李璟是南唐第二代皇帝,在位十九年,在他執政期間,南唐逐漸衰落,并被迫像後周稱臣,以至于他抑郁而終。
詞中第一句“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便将人引入詞中,直接叙述人的動作。詞人卷起珠簾看到了什麼呢?并沒有直說,而是借此抒發愁怨---“依前春恨鎖重樓”,看起來是簾子外所見之物勾起了詞人的“春恨”。
接下來便寫出了“春恨”的來由:“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風吹得落花飄飛,而那無人管的落花令詞人聯想到人的飄零無依,他的愁怨正是源自于此。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進一步揭示出春恨的真正原因。“青鳥”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的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聚到殿前,告知武帝西王母将至,随後西王母果然降臨。而詞人沒看見飛鳥傳信,說明詞人與心上人失去聯絡,相見無期,這不禁讓詞人心生愁怨。“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李璟的獨創就在于将丁香化入雨中的境界,使得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最後以景結尾:“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江水接天,這既是詞人回首所見之景,也是他心中流淌不盡的愁思的物化形象,那滾滾長江之水不就如同他心中的無盡愁思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