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英語語言輸出的定義

英語語言輸出的定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08:46:36

是和聲音打交道,因為語言是聲音;聲音含義二者合一、通過句子表達出來;沒有聲音就沒有語言,沒有含義就沒有語言,沒有句子也沒有語言。它們三個是語言的根本屬性。圍繞聲音含義句子就是學習語言;用耳聽句子是口語信息輸入、用口說句子是口語信息輸出。一來一往溝通交流就形成了閉環回路,可以無限循環。

英語運用有即時要求,聽說交流不可延遲,沒人有耐心等待反饋。學習過程,英語在前,從聲音切入;英文在後,文采升華。所有語言母語習得無不如此,所有正常孩子無不做到掌握和通過。

英語語言輸出的定義(英語學習中的信息輸入vs輸出)1

英文是對英語聲音采用拼音方式記錄(紙筆錄),是和文字打交道,因為英文是文字。文字含義二者合一、通過句子表達出來;此時理想和正常的狀态應是音字義句四者合一。沒有文字就沒有英文,沒有含義就沒有英文(含義在單詞中已經自帶),沒有句子也沒有英文(句子在語句中已經自帶)。這三個是英文的根本屬性。圍繞文字/單詞含義句子就是學習英文;用眼睛閱讀文字句子是書面信息輸入、用紙筆(電腦)寫出文字單詞句子是書面信息輸出。一來一往文字句子溝通交流就形成閉環回路,也可以無限循環。

英文使用沒有即刻要求,閱讀寫作延遲并無大礙,不必即時即刻,大家都變得耐心滿滿等待反饋。英語是拼音文字的語言,每個單詞都是拼音文字用于組句的個體。

英語語言輸出的定義(英語學習中的信息輸入vs輸出)2

由此可見,英語學習,如同英語交流,始于聲音輸入,因為這裡聲音帶有含義,即為含義輸入/信息輸入,止于反饋聲音輸出;一個回路閉合完成。

聽懂會說容易;能聽懂的未必會說,會說則必定能聽懂。達到會說就是五步法“把聽力推到頂點”的根據。

人類說話的流程是什麼呢?通過事情有所感觸、有所感覺、有所思考,并且需要表述出來。這樣,感覺- 思維- 判斷- 成句- 發聲,交流就開始了。而傳統方法教給我們的背句子、背段落、背課文、朗讀範文、等等,從本質上來講都不是在說話。因為它的驅動源不是頭腦的思維、人體的感覺,而是在拷貝、模仿一段書面會話或文字,可能和當前語境有部分貼合,但不是在說話。

英語語言輸出的定義(英語學習中的信息輸入vs輸出)3

比如,中國學生說話靠的是漢語的語言系統;這也就是他的漢語思維系統。而他在說英語的時候并沒有英語語言系統,也就是并沒有英語的思維系統,那麼他怎麼可能開口說英語?隻能是在背、在攢cuan2、在東拼西湊。

“那就建立一個英語系統!”談何容易。漢語系統之強大、之簡潔、之高效、直接碾壓所有拼音文字語言。(這裡講的不是漢字系統。)這也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倍感困難原因之一,先必須自我降維:有誰不覺得英語繁瑣啰嗦的請舉手。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與英語人士進行無礙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的意思,也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意思;如此而已。可見這與是否建立英語語言/思維系統,毫無關系。

難道掌握了十門八門外語方言的天才是在自己大腦裡建立了10套8套語言/思維系統嗎?顯然不可能。大腦沒有那麼傻。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五步法在22年前(2000年)已經給出了答案。這就是,隻需要使用漢語語言系統/漢語思維系統就可以包打天下。那麼具體如何操作?

将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等等外語統統放到漢語言系統/思維系統的麾下(都裝到一個背筐裡),即可一通百通。比如一個意思/一句話:

漢語:太陽正在東方升起。

英語: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east.(法語/德語/日語 略;一個意思)

逐一對應中文/漢字意思 為:

那 太陽 是 正在升起 在那東方。

學英語不外乎學習:

1/英句出詞(組) 順序;

2/英句表達習慣;

3/英詞發音連成英句。

而句意無需學習,漢語/中文系統裡早有現成的。比如“水是液體。”中文是這樣說的,英語是那樣說的,法語德語日語又是另一種說法,但是句意都是一樣的。

這樣各種語言,盡管出詞順序不同、表達習慣不同、發音不同,都可以歸到漢語母語的思維系統之下。這樣解決問題,學習的效率和速度,通過正确的學習方法,會達到指數級增長。

句意不用動,學生隻需切換成英語詞序、英語表達習慣、帶出英語發音,一切OK。學生學習英語原句英文原版,而不是從漢語翻譯過去的英語句子。這就是尊重英語以及詞序、習慣和發音。這與尊重漢語語言/思維系統并不矛盾,在漢語麾下已成一家。

看看五步法學一課英語多麼簡單:聽寫音标一遍加複述英語40遍/40天。大量的都是學生在練習在操作,工具就是這樣被掌握的。光是課堂聽講,在水裡永遠漂浮不起來。漂不起來,就沉底。沉底,就斷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