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節引起了不少市民和業内人士關注。從參與這屆上海小吃節公衆評選環節的商戶來看,既有上海老飯店、大富貴、喬家栅、沈大成這樣的老字号品牌,也有肯德基、麥當勞、永和大王、塔可貝爾等快餐品牌;既有富春小籠、巴比饅頭、舒彙等點心店,也有多家連鎖便利店、超市賣場和咖啡品牌,還有部分來自外省市的餐飲企業。可以說,參與品類非常豐富,給市民多樣化的選擇。
此前,上海曾在2020年5月和2021年5月舉辦過兩屆小吃節。一位參與過上海小吃節活動的老字号門店經理告訴記者,當時在高陵集市的“上海特色小吃館”等老字号品牌還聯合開展了“老味道”促銷活動,很多市民趕來品嘗,老鬧猛個。
上海小吃節的宣傳海報上寫着“品海派文化,食本幫小吃。”那麼,從食文化角度,上海人通常稱謂的小吃和點心究竟有何區别呢?老法師怎麼做簡單區分呢?食文化家江禮旸老師表示:
點心和小吃都是非正餐時小分量食品。簡單來說,一般幹的屬于點心,湯湯水水的就是小吃了;如糕、團類是點心,雞鴨血湯、咖喱牛肉湯、面筋百頁湯(單檔、雙檔)就是小吃了。
餐飲行業資深人士沈先生對于小吃有自己的理解:
個人認為,小吃是全天可以吃的,而四大金剛隻能算早餐品類。小吃要有内容物,主要是解饞,順便墊墊肚子,比如桂花糖粥、酒釀圓子、小肉饅頭可以算小吃。
上海小吃如果選排名第一的品類我個人肯定推生煎,不過肯定不是連鎖品牌。上海小吃原來最有名就是雲南路一條街,老底子都是街邊小吃攤位,晚上攤販們就推出來了。我印象最深是炸鹌鹑、油墩子、排骨年糕和綠豆刨冰等。
也有專家認為,用“點心”兩字更有上海味道,建議用“點心節”更貼近海派文化。滬語專家、上海大學語言學教授丁迪蒙說:
早浪吃早點(見下圖),下半天吃點心,夜裡吃宵夜,侪勿是正餐,就是點點心而已。小辰光從來就是說買點點心來,從來不說買點小吃來,而且小吃還包括零食,所以我個人覺着叫點心節才對。
上海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曲藝家、故事家葛明銘認為:
小吃和點心的區别在于小吃的範疇大些,比如一小碟葡萄幹或開心果,我們可叫小吃,但不能叫點心。點心是用來墊墊饑的,小吃不饑也吃。
有市民問,“我吃碗牛肉粉絲湯,算是小吃還是點心或正餐呢?”還有市民問,“鮮肉月餅算是小吃還是點心呢?”也有市民對這次有咖啡館也參加小吃節表示不解,難道咖啡也算小吃嗎?
對于市民和專家們的不同意見,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注冊資深烹饪大師張桂生給出了他的個人解釋:
我認為小吃是針對正餐而言的,是指非正餐以外吃的食品。但從食品範疇去講很難定義,有許多的小吃食品亦可作為正餐來食用。如面食類的馄饨、水餃、面條、生煎、小籠、鍋貼、湯圓、米粉等,常常會被人們作為正餐來食用,尤其是現在的白領往往會選擇面點再加碗湯或一份飲料,就作為午餐或晚餐了;即使現在的宴席上,也不乏精緻的小吃食品。
一般來講,小吃就是指不在正餐時間供應的各地風味食品,如冷菜、鹵味、點心和面點,以及制作簡便、食用方便的各類風味食品。從這次上海小吃節推薦的餐飲店來看,許多提供正餐的品牌也加入了評選,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了。
看來,随着市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的改變,今天的上海小吃顯然被賦能了更多的選擇品種和文化内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