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2 11:50:44

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新舊動能轉換及實現路徑)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标。當前,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背景下知識化、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從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轉換的内生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新舊動能轉換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縱觀人類曆史,起源于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蒸汽動能作為主要動力替換了人力,實現了經濟發展動能的第一次轉換,極大地加快了英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英國開始由傳統農業國家向現代工業國家轉型并确立了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地位。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化石能源及電能等新興能源的使用逐漸替換了舊動能,使得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大大加快,并确立了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領先優勢。以信息技術與遠程通信技術為主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促使風能、光能等低碳、綠色、可再生能源作為新的能源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電信、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産業開始崛起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開創了西方發達工業化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曆次工業革命的演進都是以轉換經濟發展的動能為基礎,推動了一系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廣泛應用,催生了大量新興産業的出現和經濟結構的變革,由此引發了生産方式、人口增長等社會經濟特征的變化。目前從全球來看,各國經濟發展普遍面臨着傳統能源日益枯竭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特别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日趨凸顯,各國都開始了對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探索。在今年7月南非約翰内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未來10年将是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10年,是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加速演變的10年,是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的10年。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進入了加速工業化階段,目前總體上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中期,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中國在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同時,正在積極尋求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目前,我國資源禀賦狀況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勞動力比較優勢呈現出弱化的趨勢,人口紅利逐漸縮小。同時,資金、土地等要素邊際收益遞減的趨勢日益明顯,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弱化。一系列的新變化表明,依靠大量勞動力及資本投入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要素價格上漲、資源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需要進一步挖掘技術進步的紅利,不斷探尋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路徑,進而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路徑

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内生動力。一方面,應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增強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另一方面,應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持續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内生動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優化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産率。一方面,應着力優化土地、資本等要素的配置,推動傳統生産要素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産業流動,進一步挖掘傳統要素潛在的利用價值。另一方面,應重點培育人才、知識、信息等新要素,促進産業結構與空間結構優化、加大産品創新力度、推動研究人員的空間集聚與知識共享等,整合傳統要素與創新要素,提升全要素生産率。

擴大内需,提升産品質量和引領消費升級。一方面,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社會發展由“鄉”到“城”的轉變。同時強化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充分挖掘潛在的消費需求,實現消費總量的飛躍。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優化産品供需結構,實現供需均衡的精準匹配。同時,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生産向提供高質量産品方向發展,實現消費質量的提升。

提升對外開放度,構建有利的全球價值鍊。一方面,應統籌推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行業的對外開放程度,加快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全産業鍊對外開放,以開放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調整和核心競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應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的機遇,發展新貿易,開拓新投資,努力構建有利于中國的全球價值鍊,形成國際分工新格局,為中國實行新舊動能轉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強化制度供給,提升制度環境軟實力。一方面,應加強制度設計、系統謀劃和協同推動,着力提高政府服務的能力和質量,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政府在新舊動能有序轉換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應加快建立适應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的制度體系,如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制度、符合新産業用工特點的就業及社保制度、對新興經濟領域突發情況的快速處理制度、完善産業風險預警和分析體系、多主體長效聯動機制等,提升制度環境軟實力,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序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紅鳳 呂傑 均為山東财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