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個成語,說的是界限清楚、是非分明。可您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源嗎?它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而《詩經》中提到的“泾以渭濁,湜湜其沚”則是源自流經陝西的兩條河:泾河和渭河。這兩條河自西向東在如今的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境内相遇:泾河彙入渭河,渭河繼續向東彙入黃河。
在兩河交彙處,河面較窄的是泾河,河面寬闊的是渭河。最近正值枯水期,從空中航拍畫面看,在泾河渭河兩河交彙的地方呈現出“泾清渭濁”的自然景象。陝西省三門峽庫區水文水資源中心總工程師張增钊告訴記者,水清水濁主要是看懸浮在水中的泥沙量的大小。“泾渭分明”現象主要是因為泾河和渭河的河床結構不同造成的。泾河的河床主要是石質河床,渭河的河床主要是沙質河床。石質河床的泾河,在水流從上遊往下遊傳遞的時候,它的含沙量因為石質河床比較穩定,含沙量基本上不會出現大的增加。而渭河作為沙質河床,水流從上遊到下遊傳遞的過程中,含沙量就會出現一個增加的趨勢。“泾渭分明”現象一般出現在每年冬春的枯水期。夏季進入汛期後,水量有時偏小,不容易漲水,也會出現“泾渭分明”的景觀。
而在一年當中的洪水期,則會出現“泾濁渭清”的相反現象。陝西省三門峽庫區水文水資源中心總工程師張增钊解釋:因為每年的輸沙量,泾河是渭河的2.9倍,泾河的來沙量比較大,但全年的來沙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這三個月的輸沙量能占到全年輸沙量的95%,剩下的九個月隻有5%左右。而且洪水期兩條河的水都比較渾濁,肉眼不易看出孰清孰濁,隻有在含沙量很小的時候,目測才會比較直觀。
張增钊表示,泾河和渭河在交彙處呈現的這種“泾渭分明”現象正在變得越來越不明顯。随着近年來沿河流域植被增加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泾河和渭河的含沙量以及輸沙量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雖然由于兩條河的河床不同,“泾渭分明”的現象不會消失,但随着渭河流域植被的不斷改善,渭河的含沙量會越來越少,這種“泾渭分明”的現象會逐漸減弱。(總台央視記者 楊永青 錢金庫)
(編輯 萬宣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