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火焰燒盡黑暗

以火焰燒盡黑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26:17

清代的王應奎在《柳南續筆》中記載,有一個叫周璕的人善于畫龍,其畫龍時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烘染雲霧,“幾至百遍,淺深遠近,隐隐隆隆,誠足悅目”。對此,王應奎的評價是:“或謂畫龍以雲勝固為得之,第烘染太過,猶非大雅所尚耳。”

烘染是一種繪畫技法,畫家王頌餘在《中國畫技法述要》中如此描述:“一支蘸有墨或色的筆,塗在需要濃重的部分,随以另一支含有清水的筆,向需要淺的部分潤開……”可見,烘染的目的在于突出“需要濃重的部分”,營造氛圍效果。

烘染一詞,也常被引申到繪畫以外的領域。如,《紅樓夢》第三十八回中,探春評價寶钗的詩:“到底要算蘅蕪君沉着,‘秋無迹’,‘夢有知’,把個憶字竟烘染出來了。”又如,楊朔在《秋風蕭瑟》中寫道:“那塊寫着‘天下第一關’著名的橫匾就挂在箭樓高頭,每個字都比笸籮還大,把這座關塞烘染得越發雄壯。”這兩處“烘染”,都有烘托渲染之意,都是為了突出“需要濃重的部分”。

烘染本沒有錯,但凡事應有度。正如王應奎所說,如果“烘染太過”,就未必是好事了。繪畫是如此,其它領域亦是如此,如果為了突出“需要濃重的部分”,而去刻意鋪陳、過度造勢,以至于“用力過猛”,非但不會達到原本的目的,還可能弄巧成拙。

但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都不乏這樣一種人,就是喜歡“烘染太過”。他們但凡做了一點什麼事情,就當成是“需要濃重的部分”,就想突出一下、強調一下,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别人看輕了。他們使了一分的力氣,就誇大成三分;做出三分的成績,就鼓吹成十分。殊不知,這種“烘染太過”的做法,“猶非大雅所尚耳”。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意思大體是,越是自視過高、自以為是,越是誇耀自己的長處、顯擺自己的成績,就越會适得其反。的确,我們在現實中不難找到這樣的例子:有些人引以為豪的“得意之筆”,往往成了“敗筆”;有些人竭力打造的“工作亮點”,最終成了“污點”。這就是曆史和實踐的辯證法。

可見,一個人越是水平高、能力強、功勞大,越要懂得“矜功不立,慮願不至”的道理,做到“已之雖有,其狀若無;已之雖實,其容若虛”。唯其如此,才算做到了清醒明白、知己輕重,才算把握好為人處事的分寸感。

進而言之,隻要自己有“硬實力”,就不必擔心别人“不識貨”。是金子,遲早是會發光的。《獨醒雜志》記載:“東安一士人喜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則踉跄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老鼠畫得好不好,貓比人更清楚。畫中的鼠,被貓當成了真鼠,人們還能不知道畫得好嗎?這樣的“鑒畫”方法,比自我吹噓畫得多麼好、多麼真,不知高明多少倍。

近日,媒體報道了老兵張富清的事迹。這個立過“特等功”、獲過“戰鬥英雄”“人民功臣”稱号的人,是很有理由“烘染”一下自己的,可是他并沒有這麼做。他的卓著功勳,妻子不知道,兒孫不知道,外人更不知道。直到2018年底,因國家開展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90多歲高齡的他拿出證書獎章,這才“意外出名”。但正是這種不願自我“烘染”的人,一經走進人們的視線,就會永遠留駐在人們的心裡。

因此,與其費盡心思推銷自己,不如盡好自己的本分、做好手頭的工作,因為“好油要膏最裡邊”。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層建設、人才培養、戰鬥力提升上,為強軍興軍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根本無需“烘染”,也一定會得到官兵的認可,一定能經住曆史的檢驗。

以火焰燒盡黑暗(不可烘染太過)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